进入世界前500家大公司的行列是当今中国很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今后10年的奋斗目标,体现出了国人的自强和进取精神以及不断提高的自信心。为实现这一目标,不少有眼光的优秀企业家开始制订战略规划,有的借助于策划人,有的借助于专家学者,以期望从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入手,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与之相关的“资本运营”、“企业兼并”、“多元化经营”等模式成为全社会普通关心和谈论的热门话题。应当说,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大多数企业家对市场营销都非常重视,也有不少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它和分析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我们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即探讨一下市场营销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两者的区别何在,也许会给大家一些启示。
应当说,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与进步,市场营销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科学”的比重已经很大,约占80%,而“艺术”的比重很小,约占20%。这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修正总结而形成的一套体系,当然这里的“科学”和“艺术”都是广义的。因为科学可以量化和复制,而艺术不可以量化和复制,所以市场营销成为一个规范的/可以推广的理论和实务,有它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通常情况下,无法量化的理论在西方国家是很难被接受的。在中国,由于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理论和实务。所以,从总体来说,艺术的比重仍然很大,约占80%,而科学的比重很小,约占20%,当然具体到某个企业,其比重可能千差万别。这种国情造就了一大批“艺术性”很强的企业家和策划大师,也创造了不少奇迹和令人羡慕的业绩。
不过这状况却存在三大弊病:一是由于科学的比重很小,企业的命运常常是由决策者一个控制,“人治”大于“法治”,“艺术性”过强,企业的大起大落很难避免;二是可行笥分析流于形成,没有规范的/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体系及用户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凭感觉/拍脑袋做决策的情况比较多,导致风险高/成功率低;三是未与国际惯例接轨,过分强调中国国情,管理与运作不规范,即使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很多年,也无法积累科学的经验,总结出科学的道理,更谈不上学习型企业。
当然很多人会认为今天的中国市场还处在不规范运作的状态,所以只能用不规范的方法去应付,去操作,可谓“乱中取胜”。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暂时现象,是过渡时期。少则5年,多则10年,中国市场一定会走向规范。因此,中国迫切需要一大批“职业经理人”的出现,尽快补上科学的市场营销这一课,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念/方法和工具来装备自己。“艺术”的魅力在于能抓住时机,做别人想不到的事,做别人拿不准/没胆量做的事;而“科学”的力量在于其系统性和完整性,能指导其战略决策,以达成长远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侧重于研究总结共性,而艺术则强调个性和个人发挥。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所以可以达成共识,有推广价值,而艺术则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所以很难推广。
由于东方文化的长期影响,中国的企业家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即使市场规范化以后的短时间之内在中国也不会出现80%科学和20%艺术的局面,最有可能出现的是50%科学和50%艺术,这是东方文化的特色,也符合古典的“中庸之道”理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国企业家的聪明才智,在科学的原则指导下,在精良的“装备”支持下,知己知彼,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魔力”,在理智的状态下进军世界500家大公司的行列,造就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总而言之,科学应当是决策的依据,而艺术则应是表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