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北京与美国著名出版人、理念创新平台创世人、理念驱动社社长约翰.巴特曼及其助手交流跨国企业管理合作问题,在计划谈话内容之外,巴特曼先生谈到美国企业家精神的特点,包括专注于个人专长、把优势做成发展资本、善于内外合作、善于从文化层面向资本和客户推广企业品牌等等。
我请巴特曼先生具体谈一下对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印象,他非常谨慎地拒绝了。我会议前调查过他与深圳比亚迪的王传福、上海好孩子都有具体合作记录,在我的百般邀请下,他还是谈了些。结合我最近与欧美财经媒体界限、投资人和职业经理们的交流发现,欧美对中国企业家和企业误解很深!但是巴特曼稍微好些。难怪,他们的信息途径过分依赖于媒体和与他们接触很多国人的言传,但在中国恰恰是真真优秀企业家却很少公开的。
我在管理咨询行业从业10多年来,与他们深度交流、合作、研究和服务过程中,真实体会到“一个错位、一个历程、一个挑战”。
一个错位,中国企业家真实行动与外部印象错位。中国企业真实形象是“艰苦朴素、敬业爱岗、抱朴守拙”的典型,无论工程师、官员还是工人自我奋斗出身,他们都喜欢“做企业家,不喜欢做商人”。这才是他们的集体形象。为什么错位呢?现代社会公众和国外对中国企业家了解绝大部分来源社会媒体。但是过去30年媒体对企业家这个群体的报导存在必然失真的机制。
第一,企业对外报导都是产品营销行为和客户推广行为,功利色彩浓、碎片化较强、缺乏立体客观。
第二,喜欢“抛头露面”的明星人物的明星技能强,就像演员所表演是“抽象现实和超越现实”的。
第三,媒体在基本失去新闻和文化准则下有偿新闻,加上他们基本上对企业家缺乏了解,失实报导。
一个历程,中国企业家创业就是不断解决人的问题。中国企业家与欧美企业家不同,他们不是填补一个社会需求的空白,也不是利用一个新兴技术,更不是开创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只是在最近五年崛起的企业家中有马化腾等上述新型创业者——,他们都是不断解决人的问题而创业成功的。
第一步,解决人无法干事的问题,解放人的生产的束缚。在计划经济环境下,很多人无法做成事情,主要形成彼此牵制的准官僚体系。在上世纪80年代,这批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开始自主创业,解放了人们工作约束。
第二步,解决人不愿干事的问题,解放人的内在的动力。在市场经济开始实施开来以后,人们又独立做事情的空间,也就是责任到位了,但是利益呢?中国企业家使用了“开发分成、计件工资、销售提成、利润分红”等等经济性激励机制,把老板事情转变为个人事情。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个机制把人的潜力解放出来,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第三步,解决人不知道干的问题,解决人的自我的局限。随着市场更加充分竞争,企业需要员工主动工作,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干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干。企业开始实施“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告诉员工做什么;又实施“流程制度设计与优化“,告诉员工怎么做。在本世纪初期,这个管理体系就像“剧本”或“工具书”一样,推动企业自我管理,推动一批规模型企业的诞生。
第四步,解决人人才要干的问题,解决能人的合作机制。企业规模上来以后,企业开始引进、提拔、培养一批人才来管理队伍的问题,解决较难问题的人。这批人如何能够与企业合作呢?很多企业开始实施“绩效奖励制度”、“分红制度”、“期权股权制度”等等。
一个挑战,中国企业家在未来解决组织的问题。随着企业成长、市场竞争国际化、企业竞争就是系统的竞争等,企业面临着全面重塑,主要是围绕“软实力”的组织体系。
1、塑造品牌拉动力,不断进入高端或更广泛的市场。
2、塑造产品推动力,不断开发新需求或新质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