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营管理 » 正文

定位引发第三次生产力革命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1-05  

    人类面临“选择的暴力”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由于管理的巨大成就,人类居然可以像儿童置身于糖果店一般置身于“过剩经济”的“幸福”状态中。正如特劳特在《什么是战略》开篇中所说:“最近几十年里,商业发生了巨变,几乎每个类别可选择的产品数量都有了出人意料的增长。

    这种“选择的暴力”,只是展示了竞争残酷性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顾客的心智非常有限,顾客心智最多只能为每个品类留下七个品牌空间。随着竞争的加剧,最终连七个品牌也容纳不下,只能给两个品牌留下心智空间,这就是定位理论中有名的“二元法则”。任何在顾客心智中没有位置的品牌,终将从现实中消失。品牌的消失,直接意味着品牌背后组织的消失,这才是全球市场中不断掀起的购并浪潮的根本力量。

    选择太多与心智有限,给组织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紧张与危机,因为组织存在的目的,不在组织本身,而在组织之外的社会功能。走进任何一家超市,你都可以看见货架上躺着的80%以上的商品,因缺乏定位而成为没有获得心智力量的、平庸的、同质化的品牌。你可以由此反推,这些平庸甚至是奄奄一息的品牌背后的组织,及在这些组织中工作的人们,他们的生存状态有多么令人担忧。

    “新的生产工具”

    新的生产工具———定位,在1969年被杰克·特劳特发明出来。为验证与发展定位,特劳特与他的合作伙伴阿尔·里斯花了20多年,在具体运用上总结出了四步工作法:

    首先,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

    其次,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再次,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最后,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这引发了社会生产力的第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通过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大幅提升了体力工作者的生产率。第二次革命,是通过德鲁克开创的管理学,大幅提升了组织的生产率。第三次革命,是通过特劳特发现的定位,大幅提升了品牌的生产率。

    第一次生产力革命自1880年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达到最高潮,前后共历70年。第二次管理革命,如果从1943年德鲁克着手第一部研究组织的著作《公司的概念》算起,也几近70年。定位自发明至今已逾40年,在未来的30年里,人类将迎来一个品牌的时代,品牌的社会,无论个人还是组织都要学会运用“定位”这一新工具来为自己建立品牌(个人如何创建品牌详见特劳特经典丛书之《个人定位》)。社会的价值观、财富观,也必将因此而大幅改变。组织最有价值的资源固然不再是资本资源,甚至也不是人力资源、知识资源了,这些资源的地位都要让位于品牌所代表的心智资源。同时,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方式也从传统的财务盈利与否,转向为占有定位(心智资源)与否。

    “更聪明地工作”

    IBM通过重新定位为“集成电脑服务商”而从连续巨亏中走出困境,重获辉煌;西南航空通过定位为“单一舱级”,成为美国最盈利的航空公司;宝马通过定位为“驾驶”,从而充分利用了奔驰在顾客心中强势(尊贵)中的弱点(移动不方便),结果从濒临破产的品牌变为风行世界的强势品牌。

    定位与管理一样,不仅仅适用于企业组织,甚至适用于一个岛国———格林纳达,通过重新定位为“加勒比海的原貌”,引来了游客无数,从而使该国原本高达30%以上的失业率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仅是新创企业,即便现有组织的同一个品牌,在其他任何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更聪明地工作”———定位的调整,生产率的差距也是惊人的。

    在中国,一包小小的乌江榨菜因从原来的“乌江三榨”重新定位为“正宗涪陵榨菜”,从而造就了股市上“疯狂的榨菜”。王老吉将凉茶重新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其生产率也获得爆炸性提升。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