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发表,标志着管理成为科学。经历了100年的实践检验,管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当回顾管理所创造的价值的时候,我更愿意回归到管理最基本的内涵去感受管理所释放的能量。
为了理解管理的内涵,先让我们对管理活动的—般情况先做—下剖析,管理作为一种行为,首先应当有行为的发出者和承受者,即谁对谁做,其次,还应有行为的目的,为什么做。所以管理本身需要三个要素:管理者、管理的对象以及目标,具备了这三个要素就具备了形成管理活动的基本条件,同时,任何管理活动都不是孤立的活动,它必须要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所以,管理活动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管理者、管理对象、目标以及组织环境与条件。
既然管理行为本身就是由上述这四个管理要素决定的,构成管理行为的这四个管理要素当然应在管理的定义中得到体现。然而,由于要真正进行管理活动,还必须要运用为达到管理目的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即解决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这一点也应该在管理的定义中能够得到体现。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德鲁克对此做过详尽的思考并最终给出明确的界定,德鲁克认为管理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第一, 管理是关于人类的管理。其任务是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发挥最大的集体效益。这就是组织的全部含义,也是管理能成为一个关键和决定性因素的主要原因。第二,因为管理涉及人们在共同事业中的整合问题,所以它是被深深地根植于文化之中。管理者所做的工作内容在联邦德国、英国、美国、日本或巴西都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他们的工作方式却是千差万别。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基本挑战就是,如何发现和确定本国的传统、历史与文化中哪些内容可以用来构建管理,确定管理的方式。日本经济的成功与印度经济的相对落后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日本的管理者成功地把国外的管理理念植入本国的文化土壤之中,并使之茁壮成长,而印度却没有做到这一点。第三,每一个企业都有责任坚定不移地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与统一的价值观,如果没有这种责任,企业将会成为一盘散沙,也就谈不上存在管理。第四,管理必须根据需要与机会的变化而变化,以此促使企业及其成员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五,对于所有企业来讲,结果只存在于企业的外部。商业经营的目标是让顾客满意,医院的目标是治愈病人,学校的目标是使学生学到一些在10后参与的工作中能使用的知识。而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第六, 管理是一种人文艺术。它之所以被称为“人文”,是因为它涉及知识、自我认识、智慧与领导艺术等基本要素,它之所以被称为“艺术”,是因为管理是一种实践与应用。
通过德鲁克的研究和结论,管理是什么这个问题已经界定清楚,管理有着自己的基本问题需要解决,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特殊的关注点,一个掌握了管理内涵的人,就算基本上没有掌握管理的技能和工具,也依然有可能产生成效,成为一流的管理者。但是,如果一个人掌握了管理技能和工具,但是不掌握管理的内涵,这个人充其量只是一个技术专业而已,无法成为真正的管理者。所谓凭经验去管理的人,可以称之为后者。
所以德鲁克用“管理的维度”的描述方式阐述他自己对于管理内涵的界定:为了使组织机构能够正常运转,并做出应有的贡献,管理必须完成三项同等重要,而又极为不同的任务:一、设定组织机构的特定目标和使命(无论是商业企业,还是医院或大学);二、确保工作富有生产力,并且使员工有所成就、产生效益;三、管理组织机构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德鲁克的帮助下,人们了解到,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管理日益需要以新的假设为存在的基础,在他看来管理实践的新范式是:管理是独特的器官;管理必须找寻到与所需要完成的任务相契合的组织结构;管理是“引导人”;管理必须从顾客价值和顾客决策出发制定相关战略;管理活动应该包含整个流程,也应该关注整个经济链的效益和绩效;管理实践必须根据经营的需要确定;任何一个组织的成果都只存在于组织外部,以上这些假设的确定正是管理实践研究的内涵,换句话说,德鲁克回答了管理实践研究中最根本的问题:管理作为独特的组织如何设定自己的结构?管理中如何面对人?管理决策依据是什么?管理的范围如何界定?管理实践界定的标准是什么?管理的成效如何评价?当德鲁克清晰、准确的回答了些问题的时候,管理实践所取得成效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项创新。
是的,管理作为科学,其所需要承担责任正是来源于对于管理实践的认识,以及实践中所面对的问题的挑战,无论是泰勒深入到工人当中,理解劳动效率与分工之间关系,还是德鲁克深入到企业运行当中,理解知识员工与管理的关系,在管理百年的进行中,理论与实践相互呼应,理论研究学者与实践的相互呼应,使得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具有着奇特的魅力:实践与科学的双重属性,并且在管理理论的帮助下,人们具有了前瞻性的判断和创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