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案例 » 正文

团购网的前世今生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8-19  

        互联网的魔力是无限的,它不仅仅创造了Google,还谱写了Facebook神话。虚拟的网络不再虚拟,逐渐与现实融为一体,演化成新的商业模式。如果说商业的未来是信息化与平台化,那么互联网带来的线上线下融合,将尤其值得幻想和期待。

    近两年,美国网站Groupon成为国内电子商务业界的热门话题。该公司的销售额从零到5亿美元只用了18个月。没有哪家创业企业实现过如此高速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它拥有极强的可扩展性,这就意味着Groupon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复制同样的模式。目前,Groupon的业务已经扩展到35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团购——这种属于 O2O范畴 的新模式席卷了我国的大江南北。

    互联网业内崛起的黑马

    安德鲁·梅森创立的Groupon是源于美国的一家团购网站,成立于2008年11月。Groupon从创立之初到实现盈利,只用了7个月。这个被《福布斯》杂志称为“前所未有成长最快速”、被《纽约时报》称为“史上最疯狂” 的互联网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在一年半内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3.5亿美元。而此前,风头正劲的Twitter及Facebook达到10亿美元这一估值则分别花了3年和2年时间。

    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团购网站Groupon.com的前身是什么,听说过这个网站thepoint.com吗?知道它是干嘛的吗?就像该网站首页上说的一样:“Whether you´re raising money, organizing people, or trying to influence change: if you can´t do it alone, you can do it on The Point。”这个网站,就是聚集大家,一起来做一件事情。很简单的概念:如果一个人的力量不够,那就大家伙一起来吧。这个网站thepoint.com,就是团购网站Groupon.com的前身。在发现thepoint.com发展的很难令人满意,也吸引不了眼球之后,他们的策略,就发生了一点点改变:号召大伙一块做事,这点不成。那就号召大家一起来团购。没想到,这个主意一鸣惊人,不仅赢了眼球,也拿到了真金白银,引入了数量不小的风险投资资金。

    Groupon的成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模仿热潮这些模仿者中,就比如美国的BuyWithMe,英国的Snippa、Wowcher.co.uk,德国的CityDeal.de,巴西的佩希尔巴诺等也都做得有声有色。而在国内自从第一家类似的网站于2010年3月份推出到现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模仿者已经达到近万家,并在不断增长中,其中较早出现的就如美团网(meituan.com)、拉手网(lashou.com)、F团 (ftuan.com)。

    如今,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国内的大城市成为了团购网站的主攻对象,数以万计的网民成为了团购网与合作商家的猎物。

    Groupon的商业模式

    说起团购,其实最早的形式就是批发。例如宿舍的同学同时看准了一套职业装,然后一起去和老板砍价,以多买、“薄利多销”的战术获得更多的折扣。从淘宝网购物时,通过几个朋友联合购买以节省邮费或争取更低的价格,也是同一个道理。

    那么,Groupon究竟有何魅力?据了解,Groupon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它在每个地区每天只推一款折扣产品、每人每天限拍一次、折扣品一定是服务类型的、服务有地域性。以每日更新、货物价格低廉的模式,吸引一定数量以上的购买者,然后收取供货商50%的交易提成作为回报。如果不到最低团购人数就取消交易,消费者每天只有打开网页或邮箱,才会知道今天在自己城市里有什么惊喜等待:美食、健身、SPA、洗牙……这一模式的另一优势,是网站无需因为消费者购买的各种产品耗费大量库存成本,而是以服务为主,是一个典型的轻资产公司。

    以下为一种商业模式的通用表述方法,用以阐明Groupon相关团购网站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Groupon相关团购平台: 1)提供的什么产品; 2)为谁提供产品; 3)如何提供产品; 4)成本结构; 5)盈利模式。

    狭义上来讲,Groupon相关团购网站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针对的对象为终端消费者,它的价值在于能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及服务导购服务。网站的消费者大都是一些习惯于网络购物,有猎奇心态的年轻人,而且很容易被折扣所吸引。而从广义上来讲,其服务的客户还包括商家。对于商家,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此类团购网站本身扮演一个销售渠道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商家可以直接通过出售商品或服务获利;另一方面此类团购网站本身也是一个拥有巨大广告价值的媒体平台,商家通过此活动可以获得充分的曝光。

    团购网站的团队构成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线上团队与线下团队。线上团队负责网站开发以及日常的运营维护,线下团队负责线下商家的拓展。对于在多个城市开展团购活动的团购网站而言,一般情况下,线上团队可共用。例如,某个团购网站,在北京20人左右的团队中,1/3的人负责网站开发,解决诸如支付之类的技术问题, 1/3的人跑遍北京寻找商家,剩下的1/3对产品进行调查、文案编辑和资料搜集工作。

    从图表可以看出,团购网站主要成本分为人力成本与营销成本两个部分,其它少量成本包括但不限于网站托管等费用。其中,人力成本中,主要是人员工资;而营销成本中,主要是一些公关费用(比如说发软文),话题炒作(比如雇佣口碑营销炒作自己的网站)、SEM(比如以Groupon为例,其在部分城市做少量Adword关键字投放,类似deal of the day,daily deals关键字)等。

    网站的盈利模式较为简单,主要为收取交易佣金。以Groupon为例,其向供应商收取的佣金比例为30%~50%,不过国内相关团购网站收取的佣金比例要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另外,部分国内网站也收取一定的广告费,即只要产品在网站上展示,无论卖出多少均收取一定的广告费。

    Groupon的八式奇招

    伴随着团购网站的遍地开花,团购网站诚信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人们,2011年,质疑的声音更加此起彼伏。

    Groupon的成功催生了诸如 LivingSocial, Townhog和Homerun 等一系列竞争网站的诞生。在团购网站相互竞争的环境下,Groupon 是如何通过良好的顾客服务成为王者? Groupon为何能如此成功?以至于让Google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都想对其进行收购?以下8个方面也许能展示出Groupon的独特之处。

    1. 促销展示设计精美。

    Groupon 在每一单团购信息都设计简单明了的标题。并在标题旁边突出现实团购的具体信息。能一下抓住顾客的眼球。

    2.主动提供联系电话。

    如果你是一个商家并且有问题想要联系Groupon,你可以给Groupon总部打电话解决问题。

    3.预测并弥补不满。

    如果你点击了退定 Groupon 邮件提醒的按钮,你将会转到一个有 Groupon员工(名字叫Derrick)视频的页面。那里有一个按钮写着“惩罚Derrick”。一旦你点击它,一个人就会走过去并向Derrick 脸上泼水。同时出现一个消息:“这招太损了!我希望你能开心。你想不想为Derrick做些什么?”之后另一个按钮出现“取消退定”。有趣的事实 是:”Derrick”其实是 Groupon 的 CEO Andrew Mason。

    4.道歉。

    Groupon 的工作其实是审批好的商户。如果Groupon卖出了许多折扣券后商家却停止营业,Groupon会聚集团队的所有员工举着一个上面写着“我们抱歉”的牌子。他们之后发出这张照片,并且给那些买了这张折扣券的顾客全额退款。

    5.铁一般的保证。

    如果你有不愉快的Groupon体验,公司会全额退款,即使你已经使用了优惠券。他们把这个叫做“Groupon 的保证”,并且据说只有很少的顾客要求退款。

    6.让顾客在网站上讨论产品。

    每一单Groupon的信息都在论坛有它自己的讨论。潜在的顾客可在购买之前针对这一单折扣提问。这个讨论会永远有效,因此顾客可以在他们完成消费之后在回来添加反馈。其它公司并没有这项功能。

    7.双向评价。

    Groupon的成功是基于顾客和商家的共同满意。顾客可以标记他们喜欢的或是体验很差的商家。同时商家也可以对忠实顾客做出评价,或者标记出不友好的顾客。

    8.把呼叫中心当作保持顾客忠诚度的机会。

    Groupon的客户服务中心没有写好的问题脚本。也没有预先规定的时间限制。客服代表被认为可以在第一次通话就解决顾客的问题。

    与海外市场Groupon一家独大截然不同的是,国内团购市场“千团大战”正向着“万团大战”的方向发展。来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团购网站数量已超过5000家,中国互联网创下了同类型网站数量最多的世界纪录。团购网之间的竞争由最初的“百团大战”已发展到准“万团大战”,现在,越来越多的团购网站寻求差异化发展。

    美团网、拉手网、聚划算、58团购、大众点评团等大型团购网站已在业界崭露头角,不过,团购格局暂时仍未有定论。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团购网站将向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大网站倾向于做综合性的团购,小网站则倾向于做好垂直化、商家绕过团购网站自己独立开团、团购网站转战二三线城市等趋势发展。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