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一词,饲料企业耳熟能详,但是企业经营中,愈是熟悉的事物,人们的诠释愈是常隐含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谬误,并给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本文针对饲料企业品管工作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解析,希望能对饲料企业的质量从业人员和老板有所帮助。
1 品管部是干什么的?
这个问题,其实说的是品管部职能的问题,目前来看,没有设立品管部的饲料企业少之又少,但品管部是干什么的,不同的企业解读就会有不同,在笔者看来,其最重要的职能可归纳为下面3点:
l 进行质量教育,尤其要努力提升企业高层的质量意识,以获得更多的工作支持。
l 建立、推动、维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l 可持续的创新质量管理工具和手法
至于检化验等质量监测工作,虽然是多数饲料企业品管工作的重点,但其实只是品管部最基本的日常事务而已,饲料企业要避免出现舍本逐末的情况。一个只重视检化验的饲料企业,是搞不好品管工作的。
2 品管工作的核心
任何事情都要核心。饲料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看起来琐碎,也不例外。
那么,品管工作的核心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简单的讲4个字:老板和标准。
其中老板是上层建筑,一定要搞定。
标准是微观需要,执行力怎么样,全看他了。
老板强,标准也强,品管工作超一流。
老板强,标准不强,品管工作也有搞头。
老板弱,标准强,绣花枕头表面光,品管工作难有作为。
老板弱,标准弱,品管工作不谈也罢。
核心如果抓不住,搞不好,那品管工作从小的说事倍功半,大的说就会流于形式。
3 饲料企业品管工作最大的误区
是什么?就是分不清责任。
一有质量问题,就是品管部要负责。简直是糊涂(不排除有的是装糊涂),没有一点“法治意识”。谁犯错谁负责,品管部最多只是监督不周之责。品管好比警察,不能发生案件让警察坐牢。
举个例子,一个投料工漏投了一袋小料,造成饲料质量事故。第一责任人是谁?当然是这个投料工,其后才是现场班组长、生产经理,乃至分管老总,最后才可能论到品管部这个“警察”身上。可惜的是,我们却常常看到,品管部的工作人员成为了事故的重要责任人。
类似的事情也曾发生在美国国际电报电话公司,在公司的一次高层会议上,销售总监一开始就说:“公司的销售业绩不错,但是接到的投诉也很多,说明我们的质量还有问题。”许多人将目光转向当时主管质量的副总裁菲利普•克劳斯比,“你们都不要看我!”克劳士比站起来,对大家说,“质量人员的工作是什么?第一,他不负责具体的采购;第二,他从不参与产品的设计,第三他不制造也不装备产品。是不是?”大家都点头,然后无语。
确实,品管人员只是在这些过程中负责监督的作用(即通常所说的裁判的角色),在监督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得不到相应的支持反倒挨批、或承担责任。这或许是所有品管人员过得比较郁闷的原因所在。所以,现在是我们应该转变一种思维观念来看待质量问题的时候了。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从问题的出处或来源来命名质量问题,而不是笼统地归结为质量问题,不然问题将永远也得不到解决。因此,换句话说,只有具体的采购问题、配方设计问题、加工工艺问题、售后服务问题等等,而不存在所谓的质量问题。
菲利普•克劳斯比的关门弟子、零缺陷管理中国研究院院长兼总裁杨钢先生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天行健”总裁班上,对目前存在这样的怪圈感慨颇多。他分析说:“我们不能让发现麻烦的人来承担责任,遭到指责,却让制造麻烦的人逍遥法外。但遗憾的是,许多企业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各种原因总跳不出这种怪圈。各个部门矛盾多、沟通难、使得公司把超过20%的时间白白地浪费在做错事、处理错事和重做事上了。”
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很多饲料企业存在的通病。
4 怎么判断企业是否重视品管工作?
如果针对饲料企业的老板做一个问卷调查:是否重视品管工作?相信不会有一个老板说自己不重视的。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老板也是经常把品管工作重要挂在嘴头上,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的企业其实并不重视品管工作,那么,如何判断一个饲料企业是不是真的重视品管工作?
其实很简单。
看品管部在企业的地位。
看是不是比得上销售部?技术部?生产部?
有技术总监、销售总监,是否有同级别的质量总监?
看品管部工作人员的收入如何。
看是否比得上技术人员,甚至销售人员?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地位、权限、待遇这些东西上不去,哪怕老板一天到晚喊重要也没有用。
口惠而实不至,说明老板的本意并不重视品管工作,老板都不重视了,其他人也就重视不起来了。当然,有一部分人是想重视,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品管部的工作人员。
5 大部分品质问题责任在谁?
一般而言,多数人会认为第一线的作业人员应该为品质问题负最大的责任,因为他们未按照标准的作业程序操作、粗心大意、发现问题未主动呈报等,因为他们最接近产品,而管理人员只是负责监督而已。
少数人会认为品管应该负最大的责任,品管就是负责质量问题的,出了质量问题不找你找谁?
确实,第一线的作业人员应该为品质问题负责任,品管人员也应负一部分责任,但比重和程度是多少呢?
有品质的产品是基于下列因素造成的:配方设计、原料、设备的生产能力、工作环境、激励制度,以及作业人员所接受的训练和指导。
作业人员具有高度的品质意识也只能使品质问题的发生机率降低,要彻底解决所有的品质问题,必须从高阶管理者先投入了解品质。
大部分品质问题责任在谁?85%的品质不良是管理决策或组织制度造成的。
饲料企业里最大的品管员应该是总经理。
6 饲料企业需要现场品控吗?
每一个饲料企业都想自己的生产部门能永续的生产出优质产品,那么这个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也许会有老板认为是现场品控,然而我也敢肯定,如果这些老板始终坚持此理念,他的企业距市场淘汰也就不远了。
生产车间的现场品控是做什么的?不外乎监督生产工人是否按照流程工作。然而,生产只是影响质量的因素之一。如果担心别人做不好、可能会犯错就要设“现场品控”,那么,配方设计环节需要设现场品控吗?采购环节需要设现场品控吗?仓储环节需要设现场品控吗?
生产车间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在接受质量意识的培训后,考试合格才能上岗工作。在操作程序文件健全的情况下,所有的人员严格的按规定操作,则必定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对于一个科学规范的生产工艺流程,每个人对其操作质量负责,那一环节出了问题就由该操作人员负责。同时,下工序为上工序的监督者。这样就职责分明,各负其责。如果再去配一个归属于品管部的现场品控人员,只是画蛇添足、弄巧成绌了。这只会引起双方的责任推诿,生产人员出了质量问题而由品控人员来负责,这是天大的笑话。
如果没有现场品控,就不能保证生产出合格产品?那还要生产部干什么?
既然没有现场品控,也能保证生产出合格产品,那么设置现场品控那不是多此一举?
结论就是:设置一个编制不在生产部门的“现场品控”人员来监督生产过程的质量是一个错误。
在很多人看来,现场品管能促进生产部门的质量意识,但事实上,基本上它起的作用是相反的。也就是说,现场品管其实是生产部门质量意识低的重要促因之一。
不少的饲料企业在生产现场设有归品管部管理的现场品控,这是企业品管水平低的直接表现,是企业部门权责不清的直接表现,也是企业整体实力不足的表现。
7 品管从业人员的出路在哪里?
熟悉行业的人都知道,业内的老板集中在两个出身:一是销售,二是技术。
熟悉行业的人还知道,企业内有影响力,有话语权的人,老板之外,要不就是搞销售的,要不就是搞技术的。
目前行业的现状,品管部门在企业内多数地位低下,是二流部门,即使部分名义上是一流部门,实际上也是二流部门。一个责任很重要的部门,为何享有的资源在企业内反低?有两个原因:一是有心想搞好质量,却不知如何搞,原地兜圈子。二是知道如何搞好质量,却不想搞。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精神下搞质量工作,不仅企业内大大小小部门多了品管部门的监督,就是老板也要在质量领域听品管的。这怎么能行?就算俺老板觉悟高,不介意被下属“管”,其他的重要人物愿意吗?
以上种种,决定了品管工作的难做,也决定了品管工作人员的出路相对窄。然而,这不是啥大问题。没有路尚能走出路来,何况这只是路窄?
具体说 作为从事品管工作的员工,要能从品管经理的角度对待和观察工作。作为品管经理,要能从总经理的角度对待和观察工作,还要能站在行业外看品管工作。
品管人员有前途吗?其实这不应该是个问题。
360行,行行出状元。饲料行业有多少大企业,就有多少质量总监,关键的还在能力。能力到了,该有的也就有了。另外,在饲料行业出身品管转行它做的也有很多。这中间不凡后来当上老板、总经理、技术总监、销售总监的。
质量管理工作是孕育饲料行业复合型人才最好的场所。如果你能成为行业内前50名,甚至前10名的品管人才,还用担心出路的问题吗?
环境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自己。
上面的7个问题,是近年饲料企业品管工作中的一些热点,饲料企业如果要想产品质量上一台阶、管理质量上一台阶、核心竞争力上一台阶、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一台阶,对他们就需要有一个重新的思考和认知。
产业环境在变化,社会环境在变化,饲料企业的品管理念也需要有创新和提升,这是发展带来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