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老总就企业的培训问题向笔者大倒苦水,原因是一家培训机构的老板向他的总部告状,说他这家分公司没参加该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分公司老总不重视员工的培训等,导致分公司老总受到总部的批评。让分公司老总感到委屈的是,该培训机构曾经举办过一场营销培训,分公司交了数千元培训费派出两名业务员参加,而培训结束后业务员都反映培训师讲的内容没有可行性,如果按照培训师说的去做肯定做不出业绩,因而第二次培训时业务员就坚决不参加了,并不是分公司不愿出培训费。这位分公司老总还说出了业务员不愿参加培训的细节问题,原来培训师所讲的内容很大一部分就是他们公司总部培训业务员时所用的企业教材,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总部的内部培训教材会落到培训师的手里,而培训师并没有总部的营销总监专业,培训师只能讲到面上的东西,业务员听起来感觉太空泛,甚至对总部培训教材的理解还没有业务员深刻,培训师被业务员评价为胡说八道。
如今企业培训的市场十分活跃,培训机构多如牛毛,培训科目五花八门,收费少则数百多则数千上万,口齿伶俐的做过几天业务员转身就成为培训师,有些则看过别人的几本书或几篇文章背下一些内容就走上讲台。一些号称博学的培训师讲起课来又是《三国》,又是《史记》,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可企业就是无法操作;大凡参加过几场培训的企业都心中有数,说客气点就是理论到实践的距离过大,企业没能悟懂其中的奥妙,或企业在执行中没按培训师说的去做,而是打了太多的折扣导致效果被淡化。而客观地说,许多的培训机构只是起到阅读器或传话筒的作用,培训师本身就没能理解自己所读到的作品,在这前提下去传授他人能让学员学到什么?笔者和不少实战派作者一样,作品也曾被培训机构剽窃过,如笔者许孙鑫一篇《企业投放广告八大策略》的文章,被一位自称珠宝界培训大师的人在标题前加上“珠宝”两个字,就作为他的见解到处授课,参与培训的学员告诉笔者说:“培训师拿您的作品当教材,但却理解成相反的意思,听起来就想笑”。 这就是培训行业的现状,这样的培训能给企业带来实际有效的帮助吗?当然,每一个观点都应该允许其他人认同和采用,就象学校里的老师一样不可能自己去编写教材再去当老师。问题是作为老师就得正确理解教材的内涵,才能正确教导学生。
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是企业发展所必须,只有提升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实战技能,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培训行业与企业的对接就形成供需市场。培训行业当然有一些的确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有帮助的培训机构,只是培训行业的快速发展难免泥沙俱下,加上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本身对培训项目缺乏相关的见解,培训计划也是跟着感觉走,才使得滥竽充数的培训机构和培训师有了广阔的市场。这种现象不仅对培训行业总体发展不利,而对受培训的企业来说无疑是白扔了钱,更甚者受了误导造成更大的损失。
企业该如何做好员工培训这项既重要又棘手的事呢?企业的任一职能部门都离不开“专业”二字,企业对培训师的专业程度应该做些必要的了解,当然,这里还得注意培训师和一些策划人一样,他们已经被神化了,就如同某些药品的说明书一样,疗效都写得很好但真正的效果却难苟同。那么,企业还可以派出专业人员进行试听培训师的授课,然后进行讨论,对培训师的能力有个客观的考评再决定是否接受培训,这样就可以避免花钱听废话。一家有实战能力的培训机构和有实战经验的培训师,能让企业员工听到想听的课程,学到自己欠缺的知识,企业员工就不会出现抵制培训的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