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幻想自己是一个仪态万千的女子,躺在SPA馆里,细细品味美容师的服务还有室内装饰的每个细节。
我又幻想自己是二八年华的少女,去屈臣氏买了一款韩国品牌的化妆水,用了之后跟俺的闺蜜抱怨买的居然是山寨洋品牌。
不过,我也可以停止幻想,马上行动,去商场把碧欧泉、欧莱雅、妮维雅的男士产品买回家都好好用上一遍,看看是否都像广告里那样效果神奇可以让俺立马美男无敌。
做完这一切,用我的秃笔挨个把自己体验过的美容服务和产品认认真真、客观、详尽点评一番;我想,这样子或许会把百度搜索引擎关于某些美妆品牌的搜索结果给改动改动。
不能不说,这样古怪的想法实在是因为受到了一点小小的刺激。
天勤广告这个整天闹哄哄的公司里这几日又产生了新的八卦主题:最近冒出了一个神人,一个靠在网上卖化妆品过日的东北宅男,在国内首个全开放式美妆口碑互动网站美里美网(www.beauting.cn)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化妆品品牌使用心得的点评和帖子,其专业程度让我们公司的产品策划专家都感到汗颜。登陆美里美网一看,果然不同一般,这哥们对一系列化妆品产品点评之细致到位,让你怀疑他是否性别造假。尤其对日系化妆品了解堪称系统深入,从每个产品的家族史到其产品成分之优劣,信手拈来,不由让你想到以前央视名嘴黄健翔解说足球的那股子行家范儿。
我们都知道搜索引擎已经垄断了网络信息的来源。搜索引擎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那就是为用户服务,尽量让网民找到最有用的信息。
何为有用?一个词:专业。然而,搜索引擎虽然神奇,却不能思考;百度虽然能把资生堂的所有相关信息整出来,但资生堂产品到底如何还得由人来写。
关于某一问题的专业人士,万中有一;而其中乐于分享者,不过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既专业且乐于分享的人,在网上也不过十万分之一。所以我毫不怀疑这个东北宅男能够影响搜索引擎调出来的化妆品口碑结果。
大多数人都有个错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某一问题的相关信息在网上一定是五花八门到处都是。
这是个天大的误会。浅层次信息是不少,但真正专业而有用,能够对你的认知产生影响的少之又少。
若不信,你现在静思30秒钟:你最关注的三个同行品牌是谁?上网去搜它们的信息,搜索结果可能不少,但要么是产品信息要么是企业公关稿。
这不,最近买了一件价值近2000元的产品,是一家知名企业热炒过一段时间的拳头产品,上市都有一年多了。上网去查的时候居然只看到一篇像那么一回事的消费者体验评价,也就是这篇评价让我作出了购买决策。其他评价信息,无非是说些“好啊”、“不错”、“呸呸呸”之类的,对于我的消费选择可以说是毫无影响。
天下纷纷攘攘,七嘴八舌者不胜其数,但真正能够形成口碑影响进而左右言路的人寥寥无几,因为真正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人实在有限:
1. 专业;
2. 乐于分享;
3. 分享的能力很强,能很好地将专业认知转换成他人能够接受的信息。
以上三点对于形成口碑影响缺一不可;别看网上整天吐口水的人很多,但能够三者兼具的那真是凤毛麟角。
口碑一旦形成无远弗届,然而口碑源头十分有限,这其中并没有什么新的法则,这跟传统现实世界的逻辑是一样的。
公司里小道消息满天飞,总有一两个人的意见对我影响最大,因为他们在某一两个方面确立了权威地位而且分享的意愿与能力都很强。
我常去的餐馆基本上也是朋友介绍,而且大多信息都来自于那么一两个食客。他们基本满足这样的条件:饕餮客,挑剔,爱吃,好吃,算得上半个美食家,吃了美食不敢藏私非得分享,前一天晚上在哪儿大快朵颐,第二天就会跟你讲那地方如何如何带劲,一二三四娓娓道来。
不仅如此,我还发现,我人际关系圈的扩大也主要是通过那么几个人。这些人身边朋友一大堆,今天说要带我认识张三,明天又要介绍李四。只不过我生性怕跟商界中的陌生人打交道,作揖打躬唠嗑麻烦的很,要不然在这几个朋友的引导之下很有可能成为社会活动家了。
要说这种口碑传播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让我们一起来看一则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故事。
1775年4月18日,英国驻北美殖民地总司令盖茨派弗朗西斯•史密斯中校率800名殖民军从波士顿开往西北郊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搜查革命者和收缴军械。下令遇民兵可以当即开枪。
在波士顿一家马房干活的一个小伙子,无意中听到一位英国军官对另外一位军官说“明天要严厉惩罚”的话。小伙子立刻来到银匠保罗•里维尔的家里,把消息告诉给了他。这已经不是里维尔第一次听到这个传闻。有大量的迹象表明:英国人马上要采取行动进军位于波士顿西北的列克星敦镇。
晚十点钟开始,里维尔骑马在2个小时里走了13英里。在到达列克星敦镇的一路上,他将英军即将进犯的消息传递给了沿途所有镇子上的消息灵通人士。短短的时间之内,这个消息就像病毒一样的传播开来了。整个地区都拉响了警报。19日早上,英国人向列克星敦镇进发、突袭,但一开始就遇到了猛烈而有组织的反击。当天,英国人同殖民地民兵对阵,被打得落花流水。这次交战发展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也就是美国的“独立战争”。?
在这个故事当中,还有一个对照的版本。除了里维尔之外,还有一位制革工人威廉•戴维斯也曾经走过了大量的城镇传播这一消息。但最终,这个消息却没有在他所经过的地方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导致消息传播不同效果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传播它的人不同。里维尔在当地交友甚广,他既喜欢垂钓,也喜欢打猎;既喜欢玩纸牌,又喜欢看戏;经常光顾酒吧,又是一位成功商人。活跃在当地的共济会,还是好几家社交俱乐部里的成员。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实干家。与他相比,戴维斯的交友范围显然不宽广,认识他的人不多,自然没人把他的话仔细对待。而且,里维尔这位仁兄的说服能力也非同一般,不仅能把信息传递出去,还能让听到消息的人帮着传播以至于行动。于是,这个哥们就像一只小小的蝴蝶掀起了大洋中的波浪。
按照传统的说法,像里维尔这类人有个别称——“意见领袖”。在看什么书方面对你影响最大的人、对你去哪家餐馆方面影响最大的人、让你对业内人士了解最深入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意见领袖”。
这些人说一句确实顶人家一万句,要不怎么会被称为领袖呢?
因此,无论开店也好做品牌也好,传播时不要漫无边际地撒网,先从这些意见领袖着手,让他们来为你做宣传。
网络时代我们对这些人更不能怠慢,因为网络、搜索引擎就是意见领袖的加分器。而美里美这种针对专业细分市场的口碑互动网站无疑又为这班专业人士提供了最好的影响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