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正文

扭弯了的文化脊梁--由“低碳风”谈文化自信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3-30  

 

    2010年,Low-carbon(低碳)应该说是一个非常火的词,当“低碳”风靡时,连意志力非常坚强的我也曾不得不跟风,担心不言“低碳”就被边缘化了,而自己独创的“微排”、“低排”皆因Low-carbon (低碳)之强势而排在其后,尽管后来我又不断地为自己的主张而发声,也曾写文章《给低碳热泼点冷水 》强调“排放不只是碳排放,减排不只是减碳,节能减排更符合中国国情”,但却显得人微言轻。由Low-carbon的强势和由此产生的跟风现象,我们来反思:文化自信的缺失到底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甚或灾难?

    在“世界是平的”之后,我们迅速与世界接轨了,我们融入到地球村后,发现我们一直在跟风:跟风人家的科技、跟风人家的时尚、跟风人家的娱乐、跟风人家的文化……

    比如提到情人节,现在的年轻人会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二·一四”,同时联想到红色的玫瑰和美味的巧克力,而提到中国的“七七”情人节,不知八零后小年轻们是否还知道那个关于牛郎织牛的美丽爱情传说?受传统文化渗透过的我们认为,这个美丽的故事使得中国的“七·七”情人节比国外的“二·一四”要浪漫得多、有深度得多、有人情味得多。并且经多年文人墨客之歌颂,“七·七”情人节有非常高雅的品味和深入人心的品牌效应,像“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人生愿景,再如对有情人被银河隔开的遗憾描述(“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让看客都扼腕叹息 。

    可是我们也无奈的看到,年轻人钟情于“二·一四”远远大于“七·七”,钟情于玫瑰花和巧克力远远大于在葡萄架底下听悄悄话(我没有想出咱们七·七的流行寄情物),并且这种钟情不仅仅是限于“情人节”,我们可以环顾一下我们吃喝拉撒出行的日常生活、我们现在的节日、娱乐、时尚……等等等等,当钟情泛滥成灾全部被人家替代的时候,我们失去的是什么?

    我们可以向别人学习,我们在很多地方可以跟着别人走,因为别人比我们先进,引进能使我们缩短与世界相差的距离,但现在在文化上,对社会潮流的话语权把控,包括在关键词的引导方面失了声、失了位,这一点非常可怕。在话语权上失语,就会影响在贸易战中的胜负,最终影响的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自尊心、我们的脸面,影响我们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真正地位。有谁知道在低碳的背后,有没有低碳经济的阴谋在作祟?在大家都期待的环保节能的美好愿望下,又隐藏着多少低碳陷阱?人家引领了“Low-carbon”,就引领了低碳标准、低碳交易、低碳模式、同样就构筑了低碳壁垒。

    我们是一个大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一直使这个古老的民族生生不息繁衍至今的根源,就是浸透在我们骨子里的文化在传承着炎黄子孙的血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去了民族特性,失去了传统文化,导致的结果就是失去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深层次的是中国人要有自己的主心骨,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觉、独特的技术、独特的方法、独特的见解、独特的文化。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其实很强大,但却是“大加工厂”,索尼、现代、耐克、阿迪达斯、菲力浦……诸如此类的头上顶着世界知名品牌的产品,很多都是“Made in China”,有太多的中国企业在为其做贴牌(OEM)。当我们自己的文化缺失,没有自信心的时候,也就没有了创新,没有了文化强势,就失去了创造力,完全成了他人文化和精神的奴隶。

    在这一点上,韩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韩国这么小的国家,文化层面的历史传承非常少,但他们视之若宝,不仅巩固他们仅有的优势,而且还把它发扬光大,文化带动经济全面提升了综合国力,使韩国品牌迅速崛起,而韩国国民作为消费群体,他们维护自己的品牌,增强本国的竞争力,这样上下同欲,创造出了经济和文化的“韩流”。中国过去创造了那么多灿烂的文化,有那么多美丽的传说,这是民族自信心的表现,更是文化强势的一种表现,在经济转型之际,既是机会也是风险,我们要警惕文化的缺失,警惕在跟风中迷失自己,要强化自己的文化,思索给下一代到底传承什么?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