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感悟 » 正文

你没想明白的那点儿事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8-20  

 

    笔者某次乘火车出差,时至中午,饥肠辘辘,恰好售货员推着小车经过,于是花五块钱买了个康师傅的碗面,顺便还买了个利乐包的汇源果汁。面泡好后,一吃感觉味儿不对,而且里面那个塑料叉子柔若无骨,仔细看看包装,果然碰上了传说中的“康帅博”,不禁哑然失笑。喝口果汁冲冲吧,果味淡得就像诗里写的那淡淡的哀愁,再看,原来是“江源果汁”,只是“江”字右半部分那个竖向左平移了。

    笔者嗓子不舒服,在小区药店买药,店员给我全嗓子喉宝。笔者知道,跟火车上的山寨货道理一样,开个店不容易,需要依靠厚利润的产品来支撑,所以笔者很少计较,反正吃了也不会翘辫子,大不了起效慢点。

    这世上善良的人多,耳朵根子软的人更多,又善良耳朵根子又软的老头老太太则比比皆是。企业砸锅卖铁的做了广告,好容易把人说动心了,兴冲冲的跑去终端指名卖货,被终端促销员一通忽悠,越听越有道理,最后抱着竞品回家了。这就好比张罗着备彩礼下请帖摆酒席都忙活完了,最后眼看着新媳妇跟别人入洞房一样,让人十分窝火。

    促销员为什么给消费者推介竞品?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店长给规定的任务,也有可能是竞品给带金销售,或者是竞品的业务人员客情维护更到位。总之,商人重视的无非一个“利”字,终端也得要利润,没有帮厂家或代理商做品牌的义务。

    今年年初时,笔者在烟台与某药企老板也曾谈到这个问题。产品进店后,卖得不好就面临清场,卖得好了,自然有跟风竞品也找上门去,开出更有诱惑力的条件。俗话说,有奶不一定是娘,但有钱一定是爷。终端有了谈判的筹码,厂商的利润就被缩水,就像床单送进洗衣店拿出来变成了粗绳一样。如果执意不肯缩水,对不起,产品在终端就失宠了,就算摆的再显眼,消费者一问,促销员轻描淡写的来句,那产品都说效果一般,就算人家不全信,心里也别别扭扭了,花钱何必买不痛快,买个药店推介的吧。就这样,厂家被黑的欲哭无泪。

    前些年蒙派营销挟胜利之威,席卷大江南北无往而不胜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环节成就了他们的战绩,那就是终端完全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在药店租专柜,派上自己的促销员,穿着和药店员工统一的服装,患者完全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就上了套了。广告煽动,终端落地,不成功才是怪事。

    但是现在,国家已经不允许药店出租柜台了。派驻自己的促销员倒是可以,但费用也跟着相应增加。如何决胜终端?

    惯常很多人的想法都是,给终端以更多的好处,给促销员暗中带金,定期联络感情,好好捧着,把这些财神们哄高兴了。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终端胃口越来越大,被惯的越来越不像样,最终企业不堪重负訇然倒下。笔者认为,这不是健康的商业模式。

    当我们逆向思维,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或许能找到更好的答案。

    厂商为什么需要与终端合作?很多读者可能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事实上,厂商之所以需要终端,那是因为厂商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自己去开那么多家的店亲自去卖。说白了,就是借用终端的人和地方来卖自己的货,同时让出一部分利润作为报酬。

    接近终端的潜在消费者有如下三种人,第一种是漫无目的瞎逛型的,第二种是无目标前往购买型的,还有一种就是指名购买型的。对于前两种,终端基本可以掌控购买行为,而最后一种,则是终端掌控之外的。所以,要想不受终端掣肘,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扩大最后一种人群的规模。

    如果把绿荫如盖的树冠看做是企业的品牌,地面以下盘根错节的根系就是为企业汲取营养的销售网络,养分的吸收最终来源于最末端的根毛,根毛越多,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就越大,汲取养分的能力也越强。根毛也就是足以决定企业存亡的终端。

    矛盾在于,根毛本身也需要养分来维持运行,所以,更多的根毛也同时意味着更大的消耗,有实力才行得通,像可口可乐那样祖国山河一片红不是谁都能效仿的。回到前文课题,扩大知名购买率,首先要扩大与潜在人群的接触面积。

    谁说非得有店铺、有柜台才叫终端?谁说非得站着个促销员才能卖货?与消费者接触最广泛、成本最低的不是店铺,而是媒体资源。即使是央视上亿的广告费,平均到全国每个人头上其实也很划算。

    当我们以终端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广告与促销行为时,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除了没有货,广告完全可以实现终端的所有功能,从而把有限的、不占优势的终端功能退化,变成指名购买交钱走人的简单过程,这就是 “虚拟终端”理论。

    把广告真正提升到虚拟终端的高度,无疑需要做好如下几个环节:

    一、 根据上文中的“根毛原理”,由于成本较易得到控制,虚拟终端与消费者接触面积越大越好。那么首先,媒体的覆盖一定要全面、深入,其次,内容要夺目,要容易引起关注。

    二、 把虚拟终端开在什么类型的媒体上,在市场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与实际终端一样,市场启动阶段需要软终端详细的解说、演示以及体验展示等等,到后期则更加侧重于硬终端展示。所以开始时的虚拟终端,一般情况下要选择能把事情说清楚的那种媒体,替代软终端的作用。后期可以用记忆点突出的品牌形象广告,加深印象。

    三、 虚拟终端务必要点出实际终端的位置所在。笔者曾见到某知名品牌的西点登陆济南,广告极其到位,但总是找不到在什么地方有的卖,最后逐渐丧失了购买兴趣,慢慢淡忘。

    四、 软终端最大的优势在于互动交流,促销员一般受过专业训练,可以对消费者提出的疑问、感兴趣的部分进行现场演示解答,逐步增强购买欲望。要想使虚拟终端也实现这个功能,必需在客流量大的实际终端安插一个素质过硬的信息搜集员。主要功能不为卖货,而是及时搜集记录消费者的需求动向,心中疑虑,对竞品的评价及对产品使用反馈等信息,从而为虚拟终端的构建提供第一手信息。

    接下来,笔者将以医药保健品报广为例阐述虚拟终端的实际操作要点:

    其实总结起来很简单好记,四个字“利、害、因、果”。

    先说“利”。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可见在很多情形下,“利”是驱使人做出各种行为的源动力。购买行为也是一种行为,那么产品能带给消费者的利益就是购买行为的源动力。广告的核心就是利益的展示。

    利益展示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呢?“虚拟终端”理论给出的答案是,直接向生动化终端学习。

    很多人都见过商场卖简易榨果汁机的,一般是个小伙子,胸前别着麦,腰里挂喇叭。面前一小桌,上置众水果,中间摆产品,边榨边吆喝,榨好放一旁,欢迎尝一尝。看好了,喝完了,很多人就掏钱了。

    从这里我们能学到什么?很多人都知道生动化销售,那么到底怎么才是生动呢?在这里,笔者将把“生动化”上升到生物学的高度。人,是一种具有高级思维的动物,人的行为是受思维支配的,而思维则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说,一个人坐在家里看电视,忽然感到脚底震动,这震动就是外界传递给他的信息,接受到这个信息后他会想到,噢,楼下邻居装修呢,于是继续看他的电视。如果楼下没有人装修,他就会立刻联想到地震,迅速做出夺门而逃的行为。

    人有五官六觉,这是人获取信息的所有通道。信息可以直接被接受,也可以通过载体间接接受,通过笔者的实验证明,越接近直接接受的信息,对人的思维乃至最后行为的影响力就越大。

     这个实验是这样子的,前些天出门碰上邻居大妈,大妈说我成天在外边认识人儿多,托我给她家三儿介绍一对象。刚好我一个朋友,人长的不错,性格也挺好,和男朋友分手不久还是单身。找到三儿给他说了说,描述一通,看得出他有点兴趣;然后我跟人那女孩说了说,要了张照片,回头拿给三儿一看,三儿的眼就直了,一口一个哥央我安排他们见个面;等我真安排他们见了面,那女孩风情万种的坐在三儿面前,三儿的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

    这个实验是层层递进的:一开始由听觉输入的文字信息,然后在三儿脑子里构想出一个模糊的女人形象,之后由视觉输入了图片信息,向直接接受信息迈进了一步,所以三儿的反应强烈了,最后,美女坐在三儿面前一米之内,听觉、视觉、嗅觉全有了,所以三儿更加渴望触觉。

    至此,我们可以给生动化一个定义,那就是对受众直接、强烈的信息输入。生动化的虚拟终端,则要运用文字、图像手段,详尽所能逼近现场演示的效果。简单点说就是,文字图像化,图像动态化。

    看看下面这些文字。

    “看见从体内拉出的五厘米见方黑褐色散发着恶臭的腐肉,我惊呆了”

    “色斑不见了,皮肤像剥了壳的煮鸡蛋”

    “使用两个月后,皮肤像丝绸一样光滑”

    太形象了,尽管恶俗。

    再说说“害”。

    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天性,而相对于“利”来说,“害”对人的行为影响更加明显。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过去打仗的时候,指导员从来不说,谁冲上去赏五块大洋加一个娘们儿,而是枪一挥,都跟着我上,谁敢后退毙了他。这样一来,向前冲未必会死,但当逃兵肯定死定了,所以,即使有胆怯的,也硬着头皮端着枪嚎叫着冲上去了,没准误打误撞打死了敌方指挥官,还成了战斗英雄。

    抓住了别人的把柄,或者戳到了人家的痛处,事情往往就好办多了。

    以医药保健品为例,虚拟终端至少要把握好三个“害”。

    一、 疾病之害

    这一点有点老生常谈,前文“利”的环节里提到的生动化原则在这里同样适用,就不再赘述。但需要切忌的是过度恐吓,别动不动就谁谁谁有病不治变成癌症了,或者是全国有多少因为得了什么病死的。那太遥远了,除非患者亲眼看见和他得一样病的邻居死了,才有所震撼。

    这个害,要戳到患者内心的痛处。有时候,让患者最痛苦的不一定是疾病本身,有可能是因为疾病而给亲人带来的拖累、不便,也可能是因为疾病使患者工作、感情等受到影响,总之,深入与患者交流,就会有很多崭新的思路,跳出就病论病的桎梏。

    二、 竞品之害

    笔者在选购电热水器的时候,海尔的促销员向我推介防电墙热水器。看着促销员给我的那些关于洗澡漏电身亡的新闻报道,对我触动很大。之后别的品牌再说什么各种各样的优点我都没记住,就记着只要热水器有漏电隐患就随时有可能光着屁股到阎王那报道,最后还是买了那个防电墙。笔者自己就是做营销工作的,其实笔者也知道,海尔卖给我一概念,就多赚了我几百块。事实上,用电热水器洗澡,还是没被电死的比较多。

    医药保健品就更容易使用这招了。比如九芝堂六味地黄丸,治肾亏,不含糖,完全可以跟大家解释一下含糖会有什么危害。不过现在几乎所有医药保健品的都学会攻击了,卖药的说保健品是骗子,卖保健品的说药品伤肝肾,大家咬来咬去,鸡飞狗跳,互相鄙视,消费者一头雾水,胡乱选择。

    要向海尔学习,一定要拿自己的核心优势去跟别人比,说些有深度的东西,能戳到痛处的东西。

    三、 促销员之害

    灯不点不亮,话不说不明,有些话是一说就通的。药店是个盈利机构,促销员出来工作是为了挣钱的。人总是习惯先为自己考虑,那么只要没什么风险,当然是哪个赚的多给消费者推荐哪个。促销员也有话说,她们会说大品牌的贵,都是消费者帮着交广告费了,其实东西都是一样的。这纯属瞎说,大品牌为什么贵,那是因为选用原材料好所以成本高,至于广告,那只是企业把收回的利润再度投入市场而已,那是人家企业决策的事。上面这些,跟消费者一讲,消费者就认可了。

    所以,在广告里至少应当轻描淡写的镶嵌上一句“谨防促销员为一己私利推介无效产品”,这一句往往就能废掉很多促销员。  

    再接下来谈一谈“因果”。

    中国人差不多都是相信因果的,正所谓空穴来风,无风不起浪。很多时候,要让消费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产品投放市场后,不同的消费者会有各种不同的反应,也会有疑惑,比如说有的产品服用后会出现皮肤发红发痒的反应,这是正常反应,但光说正常反应不行,得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消费者才会完全放心。

    所以说,在终端至少派驻一个自己的信息搜集员意义非凡,他的尽职与否甚至能决定全局成败,收集消费者的各种疑惑,在虚拟终端中给予明确解答。消费者想问的问题都已经回答清楚了,变成铁杆粉丝了,自然交钱走人,促销员过来推别的,他也会记起我们提醒的“促销员就认钱”的真理,愤慨不已,不屑一顾。

    上文分析的“利害”两个方面都是果,自然也需要“因”来支撑,“利”的因就是产品机理,“害”的因则是病理。由表及里都说清楚了,又符合消费者的本来认知,还生动化有冲击力,自然把消费者征服了。

    如今,品牌消费早已成为主流趋势,不独医药保健品行业,其它行业同样甚至更是如此。打造坚实的品牌将在终端争取到更大的主动权与更多的话语权。只是,当企业还没有成为一言九鼎的大品牌时,一定要善于利用自身资源,寻找市场机会与对手的弱点,整合出击,不拘一格,以求杀出重围,异军突起。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