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混料、浓缩料、全价料这三大饲料算是饲料市场的主力军,最近一段时间业内人士对预混料市场和全价料市场发展的趋势问题产生了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全价料将称雄,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预混料发展的新契机,但是无论如何发展都将对饲料添加剂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赛尔饲料工业》特在7月刊邀请相关专家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期为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赛尔饲料工业》记者问:
您如何看待目前的预混料与全价料市场之争?为什么?
赵明(上海辅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官):
这是一个表面现象,并非预混料和全价料之争,而是养殖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使然;
我们先来探讨小型预混料企业生存基础,可以归纳为三点:落后的生产力、愚昧的养殖户、贫乏的养殖资金;小型预混料企业绝大多数是名副其实的“三无”:一无技术(专业专职的技术配方师),二无品管(检验虚设、品管缺失),三无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人员),这样的企业能够生存本身就说明很多问题:因为落后的生产力,导致养殖户对产品的实际效果缺乏正确评判(好像都差不多);因为愚昧的养殖户,导致养殖户在选择产品过程中极易受到引诱和劝说,被眼前利益和小恩小惠打倒;因为贫乏的养殖资金,导致养殖户不得不依赖于经销商的支持和盘剥;
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大型和小规模)必将提升生产力,技术人员和农民工介入养殖以及合作社的成立等必将提升养殖群体的智慧,有资金的投资人投资养殖也必将解决养殖资金问题,我不敢说这个时间很快到来,但这个趋势已经形成并逐步推进,既如此,小型预混料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就被彻底动摇。
如果不是金融危机,我相信去年底至少有30%的预混料企业已经倒闭或接近倒闭,2008年9月份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猪价下降给了诸多预混料企业起死回生的机会,但我一直坚持认为,对多数企业而言只能是回光返照,因为大势所趋!
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养殖场为什么选择预混料?是因为成本低廉还是使用便利?
我们可以算一笔帐:目前预混料毛利在800-1000元,4%添加折合成本每吨32-40元,正好可以冲抵全价料加工费,如果全价料公司能够在采购上占有2%的优势,且全价料公司取利每吨20-40元,则全价料和预混料可以打个平手,至少在使用上免去了使用自配料所占用的人工以及自配过程中的损耗;如果使用全价料因为质量稳定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则全价料的优势就大于预混料;
既如此,养殖场为什么还要选择预混料呢?
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原料价格的反复波动导致“核算错觉”;总记得吃亏的时候,忽略了占便宜的时候;
2、全价料企业的良莠不齐,导致养殖户一再受伤而失去普遍信任;
3、全价料企业自身还存在洗牌困局,多数全价料企业还无法做到2%的采购优势,以及20-40元的取利原则,多数企业因产能过剩导致加工成本偏高从而转嫁养殖户;
4、代加工模式受制于诚信,取信成本太高且风险太大导致养殖场望而却步;
5、疾病的重复发生,自配料便于长期添加各种各样的药物;
所以,我们就有理由推断:假若有区域性全价料企业能够妥善解决以上5个问题呢?养殖场还会选择使用预混料吗?在短期内,以六和为代表的高性价比的区域性全价料企业淘汰小型预混料企业是必然结果,同时,规模化预混料企业必将在核心技术、成本、技术服务支持、检验检测上有重大突破,在一定时期内占有部分养殖场市场;
当然,在落后、偏远地区部分原料的就地取材(减少物流成本),会建立预混料的稳固营盘,这是正常的,也是不可忽视的,但,这绝不是主流!虽然存在即合理,但代表的是落后;随着城市化或城镇化程度的提高,这个范围会逐步缩小;
我在2008年曾经做过一个大胆预测,在这里我愿意再次重申:
预混料企业将发生巨大变化,绝大多数以生产4%、5%预混料为主导的生产企业面临转型或倒闭;2009-2010年是多数预混料企业的最后晚餐;预混料销量将越来越集中,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预混料企业将逐步完成转型;
饲料企业大型化使得生产集中度继续扩大,内部分工协作性加强,1%、0.5%核心料将再度走红,除自用外,将通过商业化机构进行销售到合作企业或地方性饲料生产企业;
在一定时期内,猪用预混料采用优势组合:“教槽料+功能性浓缩料+预混料”将提高竞争力,教槽料将成为永恒的竞争主题;
专业化原料检测与监测,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预混料企业的发展方向;
饲料酶制剂将广泛、大量使用;
以上观点仅代表本人愚见,不具有任何指导意义,姑妄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