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针对集团化饲料企业(与一些专业化区域性优势企业相比)普遍存在产品技术滞后,不适应企业所在区域的发展需要的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打造集团化饲料企业的技术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集团化饲料企业跨地域的发展问题?并从当今饲料行业发展、集团化饲料企业技术管理、饲料专业技术人员从业理念及个人价值取向等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关于集团化饲料企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探索性意见。
关键词:集团化、饲料、技术体系
前 言
随着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国内涌现出一大批跨地域的集团化饲料企业,如:正大集团、希望集团、通威集团、正虹集团、湘大集团、正帮集团等有代表性的企业。这些跨地域的集团化饲料企业无一不是从小企业或某一区域性企业逐渐发展壮大的,在技术方面:早期靠的是某一产品在低水平行业中的领先,以及高回报甚至暴利的情况下进行跨地域粗放型扩张;后来随着行业逐渐走向成熟,更多的是以低成本、低价位产品,靠规模进一步发展的;近年来,行业发展日益成熟,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区域性优势企业不断涌现,如:六和(山东)、海大(广东)、广顺(广东)、禾丰(辽宁)、扬翔(广西)、双胞胎(江西)等有代表性的企业。集团化饲料企业历经多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在资金、规模和整体实力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领先,但就其技术(产品)而言:跨地域的集团化饲料企业与一些专业化区域性优势企业相比,除极个别专业化水平较高(如:通威集团以水产饲料为主)外,往往处于劣势。这无疑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打造集团化饲料企业的技术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跨地域的发展问题?相信以上提到的一些集团化饲料企业为此作了很多实践性的探索,本文将从现今饲料行业发展、集团化饲料企业技术管理、饲料专业技术人员从业理念及个人价值取向等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关于集团化饲料企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探索性意见。
一、当今饲料行业发展特点
我国饲料行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不断壮大,为养殖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广大人民提供肉食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我国2005年饲料总产量达一亿三百多万吨,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随着饲料行业的发展,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行业的技术进步也表现明显,体现在涉及饲料行业的各个方面,如:饲料加工设备、饲料添加剂工业、饲料产品、饲料原料、饲料质量保证体系和与饲料相关的教学科研等。
就饲料产品技术而言,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80年代以前:以农副产品(主要是粮食加工副产品)为主的混合饲料时代,此阶段无技术可言,只是将可饲用的农副产品混合在一起,方面饲用而已。
2、80年代:属于产品技术打基础的起步阶段,很多基础知识和基础数据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行业发展已初显雏形。
3、90年代:发展成熟阶段,饲料行业基础薄弱,但基于我国人口众多,肉食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而为养殖业提供物质基础的饲料行业,从其发展到成熟很快就得以形成。产品技术得以全方位飞速发展,短短几年畜、禽、水产预混料、浓缩料、全价配合饲料等产品层出不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4、2000年至今:行业发展很快进入成熟后阶段,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明显;加上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转型,国有经济的退出,加剧了行业发展进程。在一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性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倒下了不少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企业,尤其是一批国有跨区域的集团化饲料企业,最具代表性的属曾经号称“国有饲料第一”的江西民星集团,而与此同时,正大、希望也大有狼来了的感觉!
近年来的饲料行业的发展特点:
1、总体规模不断上升,预测到2020年,我国饲料总产量将突破一亿五千万吨;
2、饲料行业已进入低利润或微利时代,竞争进一步加剧;
3、行业发展的集中度将越来越高,饲料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和企业间的联合将进一步显现,如:2005年新希望和六和的强强联合就是这一具体体现;
4、饲料行业发展呈现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和,形成优势企业,如:广东温氏集团、以及处在探索阶段的湘大集团、正虹集团等;
5、行业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显现优势,如:通威、海大的水产料,广东恒兴的虾料、大北农的预混料、安佑及成农的教槽料和乳猪料等等。
6、饲料行业进入规范运作阶段,如:食品安全、环保和无公害等的强有力措施实施;
7、从业人员专业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管老板(资产所有者)、还是职业经理人,其个人的专业素养将决定其在行业内的发展空间。
二、集团化饲料企业的技术体系现状分析
集团化饲料企业是随行业发展而发展的,其运作模式在最先学习正大集团的同时,各自在不断探索适应自己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背景,有作为跨地域集团化企业运营的共性,也有其各自的特色。但就其技术体系而言,不外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组织体系
集团总部(技术部)——片区(技术中心)——分公司(技术部/品管部)
2、技术团队
①配方技术线路:技术部(部长/技术总监)——片区(分专业的配方师/营养师)——分公司(技术经理);
②产品研发线路: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研发人员)——试验基地(技术人员+专业饲养员);
③品管线路:品管部(质量总监)——片区(质量总监/品管专员)——分公司(品管经理);
④技术服务线路:技术服务部(兽医总监)——分公司(技术服务人员);
⑤检化验线路:总部(检测中心/中心化验室)——片区(检测中心)——分公司(化验室)。
3、技术设施:主要是用于研发和检测的设施。
4、技术体系的管理机制;
5、技术载体:核心预混料产品。
集团化饲料企业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
1、技术组织体系——较为完善,但不够规范的;大多存在管理职责不明确,不能按线路发挥管理职能。对技术体系重视不够,技术的相关职能更多的是从属于其它部门。
2、技术团队——配备完善,但专业化程度不够,人员素质偏低,人员本地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公司所在区域的发展考虑不够;
3、技术设施——配备不够完善,专业化程度不一。在自我无条件实施时,很少借助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条件,不少是流于形式。
4、技术体系的管理机制——缺乏一整套的薪酬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机制等,还有,老板(资产所有者)或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知识资本的认识不够。
5、技术载体:核心预混料产品。主要表现为:
①过去曾一度作为企业技术的核心,企业制胜的法宝。其实预混料应认为是一种生产技术,即把在配合饲料中加量小的组分,先进行预混以方便使用,确保均匀;其作用更多的应理解为一种技术保障,有了它不致于导致某一营养素的缺乏,仅此而已。但绝大部分企业仍然把它当作很神秘的所谓“技术”,让某一个人或极少数人操作,因此,常出现:缺乏技术人员集体智慧的综合,不是这出问题就是哪出问题;缺乏应有的检查和监督,甚至出现严重的失误和违规事件。
②集团化饲料企业往往集中生产预混料(多在总部所在地,据了解:正大集团分片区集中生产),为了便于生产运输,品种尽量少,这样就存在所谓“一包药打天下”的情况,对分区域适应性差;加上长途运输质量无法保证。
③预混料产品被集团化饲料企业作为技术载体的同时,赋予它技术附加值的载体,利润的重要来源。往往将产品价格定得较高,而内部考核机制又不健全,这样无意之中导致分公司在保证利润的情况下,产品定位出现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束缚了自己的发展。
三、饲料专业技术人员从业理念及个人价值取向
谈到集团化饲料企业技术体系建设,就不能不谈及作为技术体系的主体——从事技术工作的饲料专业技术人员。目前的在企业中的从业人员有以下特点:
1、大多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不过各自的学历、经历差异较大;一直从事技术工作的稍有建树,但一般学历不高,硕士、博士极少。
2、由于饲料行业发展较快,给从业人员提供了很多机会和诱惑,因此,在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学校毕业后从事其它工作,然后才转过来做技术,这部分人员尽管学专业,但真正做起技术来却不够专业。
3、这几年,新进入企业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中,一般本科及本科以下人员已经很少了,而硕士、博士等高学历者居多,这些人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但缺乏实战经验。在饲料行业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他们已没有过去企业技术人员成长的磨练经历,这无疑是一种遗憾!加之,在过分崇尚高学历的氛围笼罩下,他们也难免心存浮躁,无心钻研。
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对饲料专业技术人员从业理念及个人价值取向也影响深远。饲料技术的知识价值如何体现?既是技术人员自身需思考的问题,也是企业(老板即资产所有者)需思考的问题。行业要发展,技术要进步,知识经济在饲料行业中也必将得到体现!
四、集团化饲料企业技术体系运作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当今饲料行业发展特点、集团化饲料企业的技术体系现状分析、饲料专业技术人员从业理念及个人价值取向的分析,不难看出集团化饲料企业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饲料专业技术人员从业理念及个人价值取向的偏差,如何调整到理想的状态来适应行业未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从事多年集团化饲料企业技术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实践,提出以下观点:
1、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层(老板即资产所有者)①要认识到饲料技术在企业发展中重要性,技术同质是表象,不同质是内在的,是关键;②认识到技术(知识资本)是运营资本之一,不能否定较高的薪酬激励是引进高技术人才的又一关键。
2、国家和饲料行业管理部门不时提出,未来企业技术创新是饲料行业创新的主体。但国家对科研院校的科研技术体系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改革不同步,上述理念无法体现。同样饲料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企业技术体系也无承裁能力,企业也就不是高技术人才发挥能力的首选。
3、集团化饲料企业对技术体系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如:薪酬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机制等。否则,好的人才无法引进,就是来了也会因一系列的原因而离开。
4、国家或饲料行业对学术氛围要有正面的积极的引导,行业内似乎有一种对高学历者的盲崇,饲料技术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没有专业理论知识固然不行,但有了高学历而没有从基层干起的践行经验同样不行。还有,往往高技术人才缺乏组织管理能力,而管理人员有缺乏技术专业素养,因此,在集团化饲料企业从事技术体系管理的高技术人才,更有必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