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的战略思考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但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深刻的。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政府和企业家不能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并进行深层、系统的思考,那么这些问题将阻碍中国企业在资本积累初步完成后所需要的战略经营和发展。概览中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有理由这样说,在加速繁荣的同时也在造就着加速死亡与衰败。
一、中小企业发展缺少税费及政策上的宽松环境
小时候就学过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文章,龚自珍说:“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裁禾!”国家越来越有钱了,2006年7月25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万亿元,这意味着全年中国财政收入有望超过4万亿元大关。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财政收入接连实现“三级跳”式的飞跃:2003年,中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两年后的2005年,财政收入再度净增1万亿元,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双双突破了3万亿大关。然而,财政增收的负面问题也不容忽视。对创造税收的主体——企业来说,财税收入的高速增长不是好消息。此前,《福布斯》杂志曾公布了一个排行榜,中国的企业税负高居世界第二。虽然专家们可以说《福布斯》杂志的算法不科学,但中国企业税负偏重是诸多政府官员都承认的事实。尤其是内资企业,更受到制度性歧视,即无论是名义税负还是实际税负,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税负都比外商投资企业高1倍左右。上位者的顾虑当然重要,但纳税人的利益更需要政府体恤,毕竟,这个政府是纳税人养起来的,它必须为纳税人服务。放水养鱼和涸泽而渔哪个更高明,盘剥性收益和生产性收益哪个对社会福利更有意义,是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出结论的常识。有计算显示,如果增值税改革由目前仅在东北地区试点转为在全国范围推行,国家每年减少的税收为600亿至1000亿元——相比今年上半年3600多亿元的巨额财政增收,这样不伤国本又大利万民的改革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换句俗话说,国家这么有钱了,还和老百姓争什么利呢?
开小店的老李说:我一年要应付国税,地税,工商,治安,卫生等等等,一年下来,至少5000元以上啊,我小本生意,交不起啊。老李的抱怨并不罕见,事实上中小企业在缴纳了税费之后,不但难以得到相应的服务,往往还会遭遇意料之外的成本和障碍。
“这就是找工作难、当老板也难的困境形成的原因。”45岁的老李感叹。
首先,中小企业创业准入门槛高。擦皮鞋这样的劳动型创业在国外不需要登记注册,而在国内必须注册,否则就是非法经营。而政府各部门的收费罚款“特别多”,工商管理费、市场管理费、年检费和质量检验费,很多个体户和企业不堪重负。此外,收费罚款环节各部门重复交叉执法,审判难、贷款融资困难、到政府部门办事难等因素也使得中国的中小企业生存艰难。
有经济学家把行政部门的存在比作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站,每次车辆来往都要收费。正如现实生活中,1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或许一两个收费站足够了,但实际上公路经过的每个村、每个镇可能都要设自己的收费站,都要“伸手抓一把”。相反,美国硅谷几乎都是中小企业,在国外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但中国还是大型企业空间多一些。
虽然中央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很多,但由于过去体制没有转过来,具体落实效果不好。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有效信息和沟通渠道非常欠缺。每年国家有大量与中小企业相关的创业基金和项目基金,但由于基层执行力度不够,往往到不了真正的创业者手中。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常常因资金紧缺“卡脖子”。国家扶持在金融方面是有要求的,如果单靠市场,商业性贷款考虑到风险不会轻易放贷。因此,中小企业融资就得靠政府扶持,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规避地下金融风险。
二、中小企业遭遇垄断企业资源和利润的挤压
在近来因中央调整收入分配制度而引发的讨论中,垄断部门成为众矢之的;很多重要的资源被国企垄断了,不但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成本,还降低了服务水平。与中小企业举步维艰相应的,是电信、电力、民航、铁路等垄断行业的财大气粗。垄断行业占有了全民资源,却只向国家交纳所得税,剩下的利润全都留给企业,高工资高福利成为这类企业的典型特征。
垄断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不仅仅是这些行业员工过高的工资和福利,更严重的是强加给中小企业的高昂成本和低劣服务质量,压缩了中小企业的成长空间,造成中等收入人群较少。不久前北京市一位官员就公开指出,电信服务价格过高,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私人电子商务公司刘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作为一个低资本投入的电子商务公司,除去采购,他们每月开支21万元左右,其中7万元是邮寄费用,其余开支是工资、水电、电话、杂费等。
提到支付在垄断行业服务上的费用,刘总的回答就两个字——昂贵。电力垄断造成电费昂贵;公司客服呼叫中心需要设置中继线,电信垄断使得中继线价格昂贵;石油垄断带来物流费用昂贵;土地垄断抬高了写字楼的租金。
电子商务公司很大一部分业务要通过邮寄完成,但邮政垄断下的邮费价格和服务质量都难以令人满意。刘总说,印刷品挂号本来是邮寄的最基本要求,但邮局要收三元的附加费用。“经过用户调查,发现我们有大约5%的邮件是超期半个月以上到达的,而正常到达时间应该是七天左右。”
刘总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他发现公司寄出去的光盘经常被投诉破损,但一直找不到原因。后来发现邮局工作人员收到邮包以后,是用脚从二楼把邮包顺着楼梯蹬下去的,所以光盘无论包装多严实,多半都会碎。
吴敬琏在一个以“收入分配”为主题的论坛上指出,机会不平等导致中国企业当前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而造成企业机会不平等的因素,一个是腐败,另一个就是垄断。除了垄断行业的高昂价格和低质服务,行政部门运用禁令、法规、文件,并在审批、收费等各个环节上设置关卡,阻止中小企业进入垄断行业。这些政府公权力干预所形成的行政性垄断也对中小企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垄断行业收入过高,不符合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按照该原则,一个人能力越强、贡献越大,收入就会越高,但垄断收入发出的信号却是:谁拥有垄断权、掌握垄断资源,谁的工资福利就高,待遇就好。垄断企业的薪酬可以不受企业盈亏约束,“效益好时就涨工资,形势不好时就涨价”。企业利润增长,他们的人工成本快速上涨;一旦经营成本稍有提升,他们就凭借强势地位把成本转嫁到公众身上。例如,这几年煤价飞涨,不少发电企业亏损,但电力行业的职工福利并未因此下降,有的还在涨。造成这种现象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资源配置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机制,所以自然就会形成所谓的垄断或特殊部门的特殊利益。二是计划经济所形成的制度惯性。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在垄断行业出现的“福利腐败”现象,大多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就有了。比如说铁路职工乘火车免票,它不是新出现的问题,过去就有。但当时没有形成行业间的巨大差别,铁路部门和其他部门职工还没有在收入、福利上出现巨大的差距。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各行业的发展包括竞争都不一样,有些行业利用其垄断地位,出现高福利,有些行业没有垄断地位,完全进入市场之后失去了原有地位,“垄断福利”的问题就出现了。三是对垄断行业的管理缺乏法律规范。
三 、大部分中小企业及创业者属于生存型
一个每月1000元的工作引来两三百人竞争,每次招聘会都是人头涌动,既然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价格低廉,那我不当工人,我雇用别人,开公司,做老板,这么便宜的劳动力,不是赚翻了吗?很多创业者走上了创业之路,开始总是想当然地认为。
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即使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价格低廉,现有的创业环境仍然使个人创富之路充满坎坷。
其实,如果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没有中等收入人群的扩大,再怎么分配都没有用,关键是要鼓励创业。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消费增长最快,增长周期最长的国家。然而1994到2004年十年间,全国有770万家个体户消失,中小企业发育不良,将严重影响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据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2006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指出仅2005年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被消耗,造成的损失超过9000亿元。中国人在现行体制下难以发挥“龙”的精神作用。
一项调查显示,在创业群体中,“4050”(40岁到50岁)人员仅占两成,更多的是20-35岁的中青年创业者。在创业培训班里,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占学员总数的两到三成。
机会型创业的蓬勃发展才是增加市场价值和就业机会的希望所在。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不同。机会型创业比生存型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出口和市场。在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商业服务业,创业的主导形式是机会型创业,而零售、租赁、个人服务、保健、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和娱乐业,生存型创业则相对较多。而中国目前生存型的创业者大大多于机会型,造成创业群体整体水平低下,对社会贡献少,声誉差,反过来形成恶性循环,又损害了真正的机会型创业者。
中国中小企业自身缺乏基本的企业运营常识和必备的基础知识,内部建设管理不完善,没有明确的经营思路,抗风险能力弱。在外部环境上,国家政策在财政、金融、行政管理、信息等各方面,都没能给创业者提供有力和有效的支持,同时也缺乏中间机构和组织,为创业者提供切实有用的辅导。中小企业的发育不良除了在经济上造成投资过大消费过小,工厂生产过剩的严重后果外,还将严重影响社会分配。中小企业在数量上的缩水会带来高失业率,不利于中等收入人群的增长。在整个国家分配中形成劳动力分配少,资本分配多,居民分配得少,国家分配得多的状况,最终使得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基尼系数升高。
四、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的战略思考
时势造就了中小企业生存的有利环境,智慧和胆略造就了中小企业发展的灵魂,竞争造就了中小企业沉浮的内涵。尽管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舞台一支强大的力量,那是因为其数量占据了绝对优势,回顾近十年来能够被称道的优秀中小企业,还是屈指可数,反而有些“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感觉,也许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但许多耳熟能详的私企品牌快速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已经成为遗憾的事实。如果站在相对宏观的视觉来观察,很多人包括中小企业本身都回避不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的中小企业发展日趋缓慢呢?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呢?
中国中小企业的一个根本特征是趋同,典型表现是企业的寿命与产品寿命等同,一个产品兴起企业兴起,一个产品衰落企业消亡,内容表现是企业不是在做市场而是在做销售,不是在做品牌而是在做产品,形式表现是一阵风、一窝蜂、假大空。应该说这是中国中小企业的悲哀。要知道,企业的生存品质及其寿命取决于技术延伸力、营销拓展力、管理创新力、战略控制力、文化熔融力、精神综合力等6种内在力量的并合程度。创业初期对企业家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他必须明白企业的使命是什么,企业目标是怎样的,需要什么样的组织氛围等,对于创业初期的企业,则更多的体现为企业家的个人魅力、高瞻远瞩的眼光及价值观趋同的核心团队等,现在许多专家在研究战略与文化、组织等的互动关系其实也就是在论证这一事实。
成功的企业往往在于引导市场,而投机的企业往往迎合市场。中国的中小企业本质还是地域性的企业,在创业初期,凭借地方的资源、政府的呵护、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等有利因素很快立足,当然创业者的胆识、勤劳和眼光起到决定作用。尽管其初创具备不可磨灭的成功,但不能忽视其中的机会性,因为凭借“先入为主”的灵感和快速的决策把握了先机,加上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大和成本优势的体现获得了相对足够的生存空间,中小企业往往介入国有大企业和外资企业难以涉足或不愿涉足的领域,不仅成为这些大企业的低成本的产品配套伙伴,还很快占据了许多需求大而利润极低的产品的市场份额,甚至迫使很多类似产品的老企业退出市场而成为这些领域的垄断者。
中小企业确实缺乏一些资源,在不平等的机会和环境下,要参与惨烈的市场竞争本身就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问题是中小企业面对“成长的烦恼”难以把握,其中管理复杂所隐藏的危机往往不被重视,导致企业在短暂的快速发展之后陷入迷茫,甚至消失。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尝试中成长,在自我满足中徘徊不前,在过分的希望和等待中消失。希望这不是本文的最后结论!
一周热点
- 2023-01-302022年猪肉贸易形势盘点
- 2023-01-30中国玉米市场将要发生的“大事件”
- 2023-01-30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
- 2023-01-302009年到2022年中国生猪存栏量、出栏量、猪肉产量比较,及2023年走势分析
- 2023-01-3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642号
- 2023-01-29豆粕价格波动剧烈 如何把控采购时点
- 2023-01-29温志芬参加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发言:温氏将担负起推动乡村产业发展重任
- 2023-01-29海大集团:发挥产业链聚合优势,助力广东农业高质量发展
- 2023-01-292022年生猪期货成交量超800万手!11省区3000余家产业客户参与交易!
- 2023-01-28厦门傲祥获批建设2022年省级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