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费力不讨好
A企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企业,产品畅销大江南北。老总很重视培训,他深知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培训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法宝。该企业的培训也开展的轰轰烈烈。但良好的期望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结果,在盘点时发现:培训虽然花了很多钱,但人员抱怨培训没有用,没有太大价值,听的激动,完后不动;而老总也为培训没解决企业问题而大发雷霆。所有这些让人力资源部经理懊恼不已。调查发现,该企业培训各环节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培训针对性非常差。
培训没有针对性
经过调查发现,该企业的培训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培训赶时髦:常常是外界流行什么、什么东西时髦,就拿过来培训;由于老总经常外出培训,他如果感觉到哪些课程好,打听到其他企业培训什么,就安排人力资源部人员培训,一年下来,6Σ、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项目管理等课程安排了不少,结果人员对新名词掌握了不少,但是具体业务知识没有太多进步。
培训救火:培训经常就事论事,往往出了什么问题,就进行救火式培训:产品质量下降了,赶紧进行质量意识培训;感觉人员干劲不足了,就进行心态培训。事实上,由于很多问题并不是培训所能解决的,由于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这样虽然经过培训,企业存在的问题,如质量问题、新产品交货问题依据不断。
培训模糊:培训组织者也知道培训大体轮廓:如干部缺管理知识,工人缺乏技术,但到底缺哪些技术,缺乏到什么程度,都不是很清楚。培训经常是人员自己提要求,上报课程,培训组织者没有充分核实考察就安排。与此同时,人员常常拿着考研课本,攻读英语,忙着自考等,培训课上课下两重天。
沟通培训调研思路
从以上可以看出,该企业培训明显与现实脱节,培训没有企业发展战略、没有与岗位要求以及人员具体要求相结合,培训缺乏针对性;同时,人员对培训存在错误认识,感觉什么问题一培训就灵,结果导致培训费力不讨好。
提高培训针对性方法,就需要开展培训调研。人员到底接受什么培训,什么样培训最有效?经过探讨,确定了以下原则:培训一定要适应企业战略需求,企业未来发展需要什么,培训要未雨绸缪;培训要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岗位要求人员掌握什么,就培训什么;培训要与人员绩效相结合,人员缺什么,就培训什么。
另外达成两个共识:培训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需要找出哪些问题培训能解决,哪些问题不是培训所能决定的。培训要以公司发展为重,个人培训要符合公司整体要求,处于个人兴趣的自学不在公司培训之列。
设计培训调研流程
首先了解人员应该知道什么,把人员需要了解知道的技能列出来,这主要是岗位的共性知识需求;然后比较人员缺什么、差距是多少,这主要是针对每个人的个性化知识差距;通过甄别汇集人员的每个差距,进行分析排序,就形成了个性化的培训需求。以此类推,在人员个性化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到部门需求,在部门需求的基础上就形成公司总体需求。
培训需求调研主要通过访谈,辅之以问卷、资料查询等多种手段进行。培训调研要求有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准确全面的了解信息,另一方面也是让人员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对其也是一个培训和启发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调研培训需求要以岗位任职者本人和上级主管为主,因为他们对岗位了解最深,岗位需要什么,缺什么他们自己最清楚。而人力资源部人员和咨询顾问主要起设计调研标准、组织调研和辅导的作用。
开展培训需求的第一步是了解人员应该掌握什么,由于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五花八门,因此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类别划分,然后对每一类别需要掌握的程度进行等级细分,最后汇总形成人员应知应会内容,这样需要掌握的知识就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了解人员应该掌握的知识,要从共性需求入手,主要是公司战略和岗位职责两方面。其中公司战略需要高层确定并落实到每个岗位上,而岗位职责是人员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这两方面需求是岗位所有人员的共性需求。
确定人员共性需求的两大来源
公司战略:战略分析确定的是未来发展对培训的需求。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和年度发展重点,确认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结构要求(如学历、资格、经验、知识和技能)。对比现有人员行为与企业理想行为的要求,从而提出人员未来的培训要求。这就避免了就事论事,事到临头抱佛脚的窘况。
在该企业,我们了解到企业明年要进军新的领域,要与国外企业开展合资,因此新领域的业务知识,人员的外语知识和国际规则就成了人员必须掌握的,而人员这方面的知识远远不够,因此这些知识就必须未雨绸缪、预先安排培训。
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是每个人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它的书面载体就是岗位说明书。岗位要求人员做什么,有什么样的任职条件,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是一个人胜任岗位必不可少的条件,从岗位职责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每一个职责、任务、流程、工作结果的分解、分析,就可以发现大量的知识技能需求。
对知识能力内容进行分类
从战略和职责分析人员共性需求,首先需要对知识能力进行分类,这样便于分析。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特点,我们把人员需要掌握的内容,总体分为知识和能力两大类,大类下面还分小类,如知识可以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等。
为便于人们了解其内涵,能够相互比较,我们对这几个类别进行了定义,如:专业知识是指胜任本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一般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充分掌握。如业务人员的营销知识、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等。而相关知识是为了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需要了解的上下游相关部门或相关领域知识。如业务人员的生产知识、物流仓储知识等,业务人员如果能了解生产知识、物流知识,可以更有效的向客户介绍产品、安排订单和发货等。
把知识能力按照掌握程度进行分级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能力都必须要培训,有的要求必须精通,而有的知识只要了解大概就可以了。为此,我们还需要把知识、能力进行等级划分,如可以把知识分为精通、掌握等几个等级,当然,对精通、掌握也需要进行明确的定义。
一般来说,对本岗位直接操作和运用的关键性知识,要求精通,比如技术人员,必须精通技术研发知识,销售人员必须精通销售知识。而对相关知识可以要求做到掌握,如培训专员,如果掌握招聘专员和绩效专员的知识,这样工作开展会更顺畅。对于部门主管来说,不需要样样都比部属精通,但需要掌握下属的工作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和监督部属工作,如营销部经理,他不需要精通具体的促销策划知识,但他对这项工作如何开展,主要流程、关键节点要清楚。
填写每个岗位应知应会表
确定了知识类别和等级划分后,然后就是具体分析每个岗位的应知应会内容。为了让人员充分了解这些划分方法,事先就需要进行细致的培训。鉴于个人很难把具体岗位的所有知识、技能都能充分完整的说出来,因此这就采用了群策群力的方法。对一个岗位,要求其上级、任职者本人、岗位的专家能手等共同组成一个团队,大家按照公司战略和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把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列举出来并进行归类,然后按照它们的重要性、使用频繁程度进行排序,经过检查核对,最后形成了完整的岗位应知应会表(如图车间主任)。
了解人员主要欠缺什么
了解岗位人员共性的知识技能以后,下一步就是对照这些知识技能,盘查一下每一个人员到底欠缺什么,欠缺到什么程度。这就是个性化的差距分析了。个性化差距分析除了对照应知应会内容分析外,另外还有一个来源是绩效差距。这两方面是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其中个人绩效差距反映的人员显性的、涉及考核内容方面的差距;而岗位应知应会表反映的人员隐性的、涉及岗位全部职责的差距。把这两方面人员欠缺的知识技能,汇总归类,就形成了人员的真正欠缺。
通过应知应会表分析人员不足
通过应知应会表,分析人员岗位知识技能差距,这主要通过上级和任职者本人面谈来获得。有了上级的参与,不仅使任职者对本人实际情况认识会更客观些,而且可以有效的防止任职者的作弊和虚报行为。上级和任职者本人逐条对照岗位应知应会表,双方各提出任职者最欠缺、最需要提高的知识;最后经过对照分析,讨论确认,按照欠缺程度和重要性排序,就形成了人员岗位技能差距。
对有些侧重应用性知识和操作性技能,需要人员进行现场操作,考试等来评定;对有些强调服务性和协调性的部门,还需要关联部门和服务对象来判断其差距;而对通用性能力,如沟通能力等,需要相关人员多方位评估来评判其差距。
通过绩效差距分析人员欠缺
分析个人绩效差距的原因,也是由上下级共同来进行,其主要程序为:双方对比人员历年来的绩效评估分数和行为表现,确认人员工作行为和绩效差距存在的类别和真正原因,然后评估这些差距改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讨论处理这些差距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分析人员对这些知识技能现有的掌握程度。
这其中,分析绩效不好的原因是关键步骤,事实证明,很多人绩效不高,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由于知识能力欠缺,而是因为态度或其他原因所致(如下所示)。调查发现:在该公司,人员劳动效率不高,磨洋工,是因为收入不公平;而存在交货延迟问题主要是各部门协调不力,流程有问题。这些都不是培训所能解决的,越培训可能越糟,而这时最需要解决的是改变激励方式或改变流程。
对人员培训需求汇总排序
根据岗位技能和绩效得出的人员培训差距,种类可能会很多,有些还可能是交叉重叠的,这时需要进行整理分析,合并同类项,确定人员真正的差距是什么,是知识、技能、还是认知态度等;差距是个别问题还是共性问题,是人员问题还是设备问题等。把这些所有知识、技能列举出来后,按照“优先次序、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重要性和优先性排序,从而就形成个人的大体培训需求框架。
需求差距内容分完类、排完序之后,然后还要分析了解人员对这些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基本掌握了、初步了解还是一无所知等;这样就可以确定员最需要改进、提高的知识,这样就会形成了比较系统、针对性很强的人员培训需求表。
形成人员最终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表经过上下级签字确认后,成为制定培训计划的主要来源。当然,培训需求表与培训计划并不完全划等号的,在做培训计划时,还需要考虑弥补这些差距和不足的最合适的培训手段有哪些,要了解培训是否是最恰当、最经济的途径(如可否用招聘、外包、购买等其他方式解决)等。
如对于人员必须精通的知识,根据人员需求共性点,由公司统一组织专项培训;对于需要掌握的知识,可以由部门统一组织培训;对于需要了解的知识,由人员自行掌握了解即可。而人员的个性培训需求可以由个人业余自学掌握,如学外语、考研等。而对专业性计算机软件知识,外包要比公司自己培训更有利。
这样由点及面,汇总每个人员面临的共性差距和不足,就形成了部门的培训重点;而根据部门共性需求和企业战略,就可以找出企业共性的问题,找到整个企业存在的短板和关键环节,从而确定企业未来的培训重点。在该企业,管理人员技能欠缺、操作工人技能欠缺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性短板,因此,管理人员管理技能培训、操作工人技能培训就成了企业今后培训的重中之重。
通过培训需求调查,该公司人员对培训的认识提升了一个台阶,他们对自己应知应会的东西有了清晰的了解,都反映自己知道到底缺什么,应该补什么了;同时,通过调研还发现了该企业存在的一些培训不能决定的问题,如流程问题、激励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及时制定了改善方案。而人力资源部经理依据人员不足和差距而设计的培训计划,也开始变得有理有据了,培训不再是模糊不清、更不再是赶时髦了,培训的针对性比原来有明显的加强。
秘书张小姐的培训需求汇总排序(部分)培训需求意向(从战略、岗位、绩效汇总而来) 列出重要性(H-高,M-中,L-低) 列出优先性(H-高,M-中,L-低) 掌握程度分析(1-差,5-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