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道德经》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这段话的意思是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经常自我表现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以为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用“道”去衡量这些行为,可以说都是多余无用的,大家都讨厌这些行为,所以懂得规律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在本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进行形象的比喻,说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这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违反自然法则的,都会短暂而不能持久。
在古人的文章里,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很多极其形象的比喻,如《韩非子》中的“刻舟求剑”,《诗经》中的“硕鼠”篇。通过简单而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深邃的哲理,是中国古人的一贯作风。老子更是如此,通过“垫起脚尖”和“大跨步地行走”来说明冒进和不知守弱的缺陷。“企”,究其字面意思,就是垫着脚尖不断向前发展,希望、盼望的意思。那么“企业”也就可以理解为垫起脚尖正在做着的事情、事业、产业。这样垫起脚尖,能站多久呢?除非是练过功夫的人可能会站得长一点,其他人是难以长久立足的。
我们翻开古今中外的企业史,有多少企业是毁在扩张策略上的,能够留存下来的一定是深谙劳逸结合这一道理的企业。任何企业,当遇到自身发展的问题时,首先就是放下脚跟,收缩战线。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稳当,然后才是在稳健发展的基础之上前进。
跨着大步走路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能偶尔为之。如果你非要故意跨大自己的步伐去行远路,那只能是自取颠沛之道。因此,老子用人生最常见的两大错误行为来说明企业或个人好高骛远、自狂自大的后果。“企者”为好高,老想和巨人比高低,而忘记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跨者”为骛远,老想跑得比别人快一些,而忘记了自己的专业和目标。如果把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都没有做好,偏要不切实际的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去努力,不是自找苦吃,就是甘愿自毁。老子进而导出了“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四不道理。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是人类的通病。一个企业,作为企业家人格的一种衍生组织,自然也拟人化具备了这些通病。企业作为一群人的组织,就具备了人性的劣根和弱点,能够克服这种人性的劣根和弱点,企业就能够生存得很好。一个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往往不在外部,而在于自己的内部。
乔致庸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商人,其个人财富甚至远远高于当时的清政府。他深知经商的秘诀就是“人弃我取”和“物以稀为贵”,他认为自己能够成功的关键就是踏踏实实做事情,做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让人们认可乔家的品牌,信任乔家的品牌。最后,当自己面对功名利禄,始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懂得舍得,所以不会急躁冒进,自我炫耀,自以为是,反而成就了他“汇通天下”的梦想。中国富翁的代名词“陶朱公”也是同样的成功规律,功成名就身退,反而赢得了民心、民意、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