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互联网营销还算是一种新的营销形式。2004年,互联网广告的所有收入尚不到整个广告市场份额的2%。所以,对于在互联网营销中偏前卫的博客(Blog)营销,除了一些领悟力强或赶时髦的企业外,多数企业在观望或压根儿就不知道有“博客营销”这回事。
作为网络营销应用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广告互联(Iab.com.cn)就曾“动员”一些企业尝试博客营销。相应地,我们在与企业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也归纳了企业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
什么是博客营销
事实上,这个概念与互联网营销一样,并不会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而言,行使营销的主体是企业。简单一点解释,就是企业怎样通过博客传播方式来实现一定的推广目的。
当然,要真正了解博客营销,就首先需要了解博客传播的基本特征。由于博客是以个人为中心的表达和传播,所以,其特征基本可以通过几个关键词来描述:表现个性化,受众小众化,内容富有知识性,在传播过程中具有高效率的发散性。说得形象一些,类比一下传统营销方式的话,那么,我们约略可以用表现杂志化、传播分众化、具有意见领袖性的导向性、口口传播及病毒营销能力强来概括。
新浪网总编辑陈彤曾如此评价博客传播,他说:“博客之间便捷地建立了沟通渠道,使得相应信息的传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陈彤所说的“博客之间”、“相应信息”,实际上就是指兴趣相同的博客所营造的资讯圈和受众圈。而这一点,正是博客传播的最厉害之处。由于博客信息是一个个博客所进行的多点发布,所以“多对多”传播所具有的发散性有时比“一对多”的大众传播显得更有生命力和扩展性,同时,还不失传播路径的分众化。
什么情况下适合博客营销
显然,博客营销和所有的营销一样,只有与合适的企业及其营销行为结合起来,才能如虎添翼。这样,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博客营销便成为企业关注的话题。
在我们看来,回答上述问题之前首先应该回答的问题是,哪些或哪类博客已经具备了影响力和营销价值?并且,这些博客正在影响或能够影响到哪些受众?
艾瑞的统计报告认为,2005年中国的博客有望达到600万人。假如这是一个准确的数据,那么,面对1亿多网民,博客在中国的数量还是极少数。所以,现在的博客营销相对于普通的互联网营销,必定是小范围、非全局意义的营销,是传统营销方式的一种补充。
2005年8月,美国Comscore Newtworks机构发布了《美国博客研究报告》,其中谈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2005年第一季度,美国有5000万互联网用户访问了博客,大约为美国互联网用户的30%,为美国人口的六分之一。
在第一季度,前5大博客托管服务商的独立访问人数超过500万人,其中,有4个个人博客的访问人数超过100万。
此次调查共观测了400个访问量最大的博客。研究人员将博客分为七类,其中政治博客最为流行,其次是生活博客、科技博客和女性博客。
与一般的互联网用户相比,博客读者的家庭更富裕,博客读者更年轻,同时大多使用高速连接上网。
博客读者浏览网页的数量差不多是一般用户的两倍,同时在线购物也更多。
在中国,系统地调查和统计博客访问行为的数据尚未出现,所以,《美国博客研究报告》所列举的头两条,我们暂时还无法与其相比。
但针对第三条,广告互联(Iab.com.cn)曾独立做过一项统计。统计结果显示,中文网上博客用户有着明显的职业特征。其中,较为清晰的职业包括传媒工作者、律师、教师、程序员、公务员、导游、作家、设计师、公关广告人、证券分析师、人力资源经理、医生、建筑师、学生等。这些用户的“同行交流圈”密切串联,彼此之间除“友情链接”外,同一话题的讨论、文章互为引用,知识信息共享。
由于博客传播更多的是影响身边人,如同事、同行、趣味相投的朋友等,并且在以小圈子为核心的分众传播基础上实现“意见领袖”的营销价值,所以,瞄准上述目标人群,或者是希望借助上述博客人群影响其受众的企业,才适合尝试博客媒介进行营销。
相应地,对照《美国博客研究报告》列举的第四条和第五条,广告互联(Iab.com.cn)的统计表明,中国的博客用户与美国的博客用户一样,比一般网民更有活力,更富有知识,更具有“互联网购买力”。
博客营销在国外
美国是博客的发源地,因此,博客营销的最早尝试者也来自美国公司。根据公开报道搜集来的案例,可以看出,耐克、亚马逊、通用电气、奥迪、惠普、微软、百事可乐等,都吃过博客营销这只“螃蟹”。Forrester Research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多达64%的广告主对在博客上做广告有兴趣。
由于博客营销受众范围的限制,因此对于企业而言,目前博客营销所侧重的主要是消费者沟通、品牌打造、概念预热、市场前期调查、新产品测试、媒介关系处理、公关辅助等方面。
以耐克为例,为了塑造其“追求速度艺术的专家”的品牌形象,撰写了十几篇文章,在一个探讨文化现象和政治理念的专业博客网站Gawker Media上作了一个推广专题,主题就是“速度的艺术”。
相对于传统网站,Gawker Media博客网站的访问量并不算大,每个月大约有40~70万人访问。耐克执行官却说:“关键不是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我们选择了一个适当的群体去做宣传,因为看Gawker Media的人不仅有创造性,并且有着良好的社会关系。也许他们的人数并不太多,但关键在于他们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群体。”
所以,耐克的营销目的是一目了然的:先把追求“速度艺术”的理念传播给“意见领袖”人群,然后再通过这些人形成口口传播。
此外,索尼在发布打算卖给高端玩家的Cyber-shot DSC-F828数码相机时,选择了一些专业摄影博客作为营销渠道。通用汽车为了影响大众传媒对自身的报道,通过公关公司设立了专门的博客日志网站,从而让主流媒体记者在搜集信息时,可以获得有利于自己的资讯。
博客营销在中国面临的挑战
相对于国外而言,目前国内的博客营销案例还不太多,博客营销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这与国内营销机构推荐博客营销较少,博客营销尚未获得主流认可;另一方面,也与企业理解互联网营销以及博客营销的意识程度有关。
广告互联(Iab.com.cn)曾经与一家商业银行探讨过一个关于博客营销的方案。当时,这家银行正在大力推广网上银行业务,需要寻找合适的媒介向恰当的受众传播这家银行网上银行的特点。我们当时就向这家银行推荐,将博客用户作为广告投放目标是一个可以尝试的计划。
原因在于,博客用户比一般网民更为熟练地应用互联网,愿意接受电子商务、电子银行。可以说,受众的目标定向性较好。而且,首先进行这样的营销尝试,对于品牌宣传(先锋性)也是大有益处的。不过,解释和劝说消除不了客户的疑虑,与我们接触过的许多企业一样,这家银行最终还是选择了观望。
这个结果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多数中国企业并未将营销看作经营中的必要行为,品牌营销粗放,不少企业的想法是“生意好就做一点广告,生意不好就撤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新营销方面的实践,只能是少之又少。
从我们接触到的企业来看,中国企业关注的博客营销风险,以及营销经理人担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博客统计数据不准确,博客用户的数量究竟有多少,影响力有多大,由于统计版本较多,业界未形成统一认识。
●怎样评估博客的影响力以及营销效果,还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
●博客营销案例不足,特别是知名企业博客营销方面的案例。
●如何为博客营销付费,企业在等待答案。
●营销经理人意识到了博客营销的价值,但认为说服老板的成本太高,所冒的风险太大,不太愿意为此承担责任。
因此,从短期来看,博客营销能否取得突破,关键在于有没有更多的行动者——用行动来证明博客营销的价值。(本文作者为广告互联(Iab.com.cn)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