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当79岁的理查·狄维士出现在上海喜来登太平洋大酒店宴会厅门口时,会场中的喧哗声像在一支挥落的指挥棒下戛然消沉,没有刻意安排,大家自动地留出一条走道,
从大厅门口到中央的主座,默默地站在两旁,等候这位步履略显蹒跚的老人入座。然而,这却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老人,魁梧的身材让人自然地联想起这位二战老兵昔日的英姿,面部和手背上浅褐色的皮肤更增添了战火风霜的味道。眼前的理查与资料照片中年轻的理查并无二致———一个天生的“乐天派”:微微后倾的宽额,细长脸庞,略垂的眉梢下一双闪亮的眼睛,再配上一张时常将喜乐挂在上面的嘴巴。
安利诞生“对外先生”加“对内先生”
安利被认为是两个家族的事业。当理查·狄维士与杰·温安洛(2004年去世)在一间地下室开始编织其庞大的直销帝国时,他们之间的友谊成为了大厦深埋地下的根基。时隔46年,当理查在记者面前回忆起自己与老友创业之初的情景时,脸上还闪烁着愉快的亮光。
“我和我毕业的伙伴杰·温安洛是中学十年级开始建立的友谊,二战时我们的友谊得到巩固,二战后我们决定共同去创业。”理查称,“我们两人性格各有长处,但却能够互补。他控制细节能力很强,如产品设计、产品发展、财务管理等方面。而我则更善于与人打交道。当时人们分别称我们俩为Mroutside(对外先生)和Mrinside(对内先生)。”
在一个由两个家族控制的公司中,双方分歧如何得到解决呢?当记者向理查提出这个问题时,理查毫不掩饰地脱口而出:“我们两个家族的分歧其实非常多。最初建立企业的时候,我们并不是为着企业的安全而采取了两个家族合作的方式。”
理查指出了两个家族在共同建立企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一个人做决定,另一个就会自动同意。”他告诉记者,“后来业务发展大了,公司就成立政策委员会,每周处理协调可能出现的分歧。所有人都对这个政策委员会汇报,政策委员会还有协调人。重大挑战和决策我们都会在政策委员会的周会上讨论得到解决。任何分歧都是在我们两人之间处理,员工和公司得到的都是一个统一的决定和信息。如果是其他人对这种管理模式感兴趣的话,我还有个经验:我们两人之间只要有一人反对一件事的话,我们就不会去做。”
家族权力移交
感谢上天给我这样的儿子
安利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权力移交,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理查的大儿子狄克·狄维士在自己的书中记叙了这段经历:“1992年夏天,如果父亲没有中风,我会继续与妻子贝特西一起经营自己的公司,抚育孩子。在父亲和兄弟们一再的请求下,我又回到了安利公司,准备接替父亲,出任公司总裁。”
狄克担任安利公司总裁,一直到2002年辞去,由弟弟德·狄维士接任。
事实上,理查有四个孩子,杰也有四个孩子。理查告诉记者:“在移交方面我有四个可能性。我的事业伙伴也有四个选择。当然,在这些孩子中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承担责任以及付出(领导公司的辛苦)努力的,他们的能力、精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非常幸运上天给我这样一个儿子,他不仅有能力、还有意愿去继承公司的事业。”理查向记者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指的是坐在身边的小儿子德。记者发现,德与理查相似不是脸庞,而是眼神和笑貌。
外界传闻狄克是因与父亲理查有分歧才从安利辞职。谈到这个问题时,理查称:“我的大儿子狄克·狄维士在十几年前我心脏出现问题健康情况下降时接任了公司总裁,他当时表示愿意在那时出来承担领导责任,但他也表示不想做安利总裁一辈子。后来(2002年),大家知道我们作出一项决定,狄克退休,德接任总裁。狄克现在在美国政界很活跃,还担任世界直销协会联盟的主席,承担引导行业在全球发展的重任。狄克和德永远都是好朋友。”
1982年理查曾在接受《60分钟》节目主持人华莱士采访时说:“杰的岁数比我大,他就成为董事长,而我成了总裁。我们的第二代也是这样安排职务的。”果然,现在安利的董事长正是杰的儿子史提夫·温安洛。
独特的坚持
诚实的直销永远可以退货
尽管理查口头没有承认他与狄克之间在公司经营方针上有分歧,但是他提到了安利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拒绝多元化的独特道路:“狄克更倾向于使公司多元化,而我们则希望坚持走根本的、传统的运营模式。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对于通过收购其他企业实现多元化没有兴趣,但这些企业必须能够认同和支持我们直销的经营模式。”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安利还曾将亚太地区的三家子公司上市,公司运作稳健,股价节节攀升,可是1999年狄维士与温安洛家族又花大钱把上市公司给买了回来。
德解释了上市后又回购公司的原因:“子公司上市后我们发现,公司一部分是私人公司,而另一部分是上市公司,在公司内部造成了人为的阻碍和意想不到的混乱,也增加了运营成本,直到这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当初的决定并不十分明智。”
谈到安利一直坚持的直销模式时,理查特别地强调了安利与其他直销公司的差别:“安利不会出现营销人员货品大量积压销售不掉的情况,他们可以把货退回公司。我一生都在和很多国家那些金字塔欺诈人员作斗争。他们每到一地夸夸其谈,然后就是扬长而去,根本没说怎样去卖出他们的产品,更不会有保障。在安利,如果一个人无能力出售,我们不会让这个人进很多货。这种事情在安利是不会出现的。”
记者手记
竞争没有输家
Amway(安利)的公司名字,据说来源于"AmericaWay"(美国之路)。这一点在采访中得到了理查的肯定。他说:"我年轻的时候,美国之路就是开创自己的事业。很多美国人都认为拥有自己的事业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职业发展模式。"两个白手起家的年轻人用了数十年的时间,终于打造了一家福布斯全美百强企业,这确实是很多人的梦想。而安利的成功有太多的特别:拒绝了传统的店铺销售,拒绝了单一的家族模式(两个家族共同经营),拒绝了资本市场,拒绝了多元化,甚至拒绝了银行贷款……
几乎每一项拒绝都是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最时兴的词汇,我们也看到与这么多特别"契合"在一起的,却是几个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信条:朋友间深厚的信任、永不放弃的决心和给予别人成功机会的悲悯。
理查在自己的书中提到了"悲悯"的观点。理查说他将要把"悲悯"两字加在市场经济之上。一个好的制度应该是一个公平和关怀的制度,当然有些人会比别人做得更好。但不等于那些别人就是输家。就象媒体之间也有竞争,这种竞争会让我们所有人变得更好。我们要对竞争对手和周围的其他人保持一种悲悯的心态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