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知易行难
“知识就是力量”而“管理知识就是生产力。”20年来,中国企业人学习了一系列的管理理念、模式、工具和做法。在理念上,市场导向、客户至上、以人为本等现代经营理念开始被熟知;在战略管理上,平衡计分卡、SWOT等工具被广泛介绍到中国;在具体的管理模式和技术上,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TQM、OEM、ERP在中国流传一时。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给管理下过这样的定义: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 因此,当我们从这些“知识”中走出,而用实践来检验和见证中国企业管理二十年真面目的时候,依然会感受到前行的路上我们的步伐还是被一些脚铐所羁绊:
“体制矛盾”VS“管理改进”。企业的产权和体制问题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问题缠绕在一起,企业管理的深入每每受到产权和体制问题的掣肘。比如现代绩效管理和薪酬制度因为国企产权背景下的传统体制而不能有效推行。
“全盘西化”VS“批判继承”。国外的管理名词、概念和做法全面涌入,崇洋之风盛行,本土的管理经验推广和管理思想提炼十分不够。实际上,在发达国家,很多风靡一时的管理概念和做法都不过是人为炒作的结果,既没有经得起推究的学理,也没有经得起检验的实效。
“管理运动”VS“管理实效”。刮承包风,学邯钢,人人进行五项修炼,大家蠢蠢欲动搞MBO,家家都推六个西格玛,处处大谈核心能力……我们观察到,企业抓管理演变为追时尚搞运动的现象很普遍,而艰苦细致的管理努力却往往不能持之以恒。
透过纷杂的概念和表现,观察管理的20年变迁轨迹,在深层次上是沿着三大趋势走过来的,而且还将沿着这三大趋势继续走下去。
第一,市场化越彻底、竞争越充分的领域,管理的重要性越大。如果说在短缺经济时代对机会的把握是企业的成功关键,在资源垄断型行业或企业对资源的占据是成功关键,那么在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或企业,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的决定因素。正因此,中国的企业管理将越来越走向科学化和精细化。
第二,战略管理方面,大量借鉴和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营理念和战略理论的同时,中国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战略管理越来越依赖于对中国本土经济环境的判断和对中国本土商务生态的适应。
第三,在运营管理方面,将日益走向标准化和IT化。标准化和IT化程度是企业管理成熟度的最重要标志,也是企业管理效率的最重要来源。
中国管理20年的历程显示,有很多管理模式、方法和工具可以提高效率,但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模式、工具、方法能够确保企业长治久安。在环境激荡、结构剧变的中国商业世界里,我们需要十分重视管理,但不要迷信任何特定的管理模式、工具和方法。
一周热点
- 2021-11-2210月份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同比急剧下滑
- 2021-11-22南美大豆市场一周聚焦:巴西大豆价格上涨,因雷亚尔疲软
- 2021-11-22全球油籽市场一周要闻:美豆价格上涨,油菜籽回落
- 2021-11-22BAGE:截至11月17日,阿根廷玉米播种进度为29.2%
- 2021-11-22全球饲粮市场一周要闻:需求疲软,供应提高,美国玉米下跌
- 2021-11-22美国玉米现货市场述评:原油大跌,玉米现货价格下跌
- 2021-11-22截至11月14日,2021/22年度欧盟谷物进口量累计达到645万吨
- 2021-11-22截至11月14日,2021/22年度欧盟谷物出口量累计达到1657万吨
- 2021-11-222021年第45周美国大豆压榨利润比去年同期高出86%
- 2021-11-222021年11月19日世界主要期货收盘价格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