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不是上帝
从产品导向到顾客导向,是经营理念的一大进步。但从战略的高度看,顾客导向是不够的,很多时候是危险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至少有三点理由,说明企业不能把顾客当作上帝。
一、顾客说的可能是错的。尤其是事关新产品的时候,顾客说想要,不表示真的要。顾客现在说想要,不表示将来真的要。反过来,顾客现在说不想要,不表示过一段时间真的不要---硬盘驱动器制造商希捷科技就这样上过顾客的当。
在5.25英寸硬盘驱动器统治市场的时代,希捷公司是IBM及与其兼容的个人计算机的主要供应商。希捷公司开发的3.5英寸驱动器没有引起这些顾客的兴趣,因为其存储能力不够大。于是希捷公司放弃,而别的公司推出的3.5英寸驱动器因为体积小和重量轻,在便携式计算机和小型台式机中打开了市场。很快,3.5英寸驱动器的存储能力也迅速提高,能够满足个人计算机主流市场的要求。希捷公司这时才匆匆推出,却因为规模和经验的落后而失去了个人计算机市场。哈佛商学院教授鲍尔和克里斯坦森指出:希捷公司失败在太"贴近客户"了。
理由之二:不是所有的顾客需求都应该满足。有些顾客的需求,或者顾客的有些需求,企业要选择不去满足。管理大师波特表示:战略定位要求做出取舍,满足顾客所有需求式的"以顾客为中心"是错误的。
他发现许多日本公司之所以因同质化而走入困境,原因之一是日本民族的服务传统决定了它们会千方百计地去满足顾客所表达的任何需求,最终将自己的竞争定位弄得模糊不清,成为一家想为所有客户做一切事情的公司。
理由之三:市场变化往往先表现在非顾客群体中。管理大师杜拉克说:"重大变化的最初征兆极少表现在组织内部或组织自己的顾客群身上,它们几乎总是首先表现在非顾客群体身上。毕竟,非顾客总是比顾客多。"
杜拉克举了美国的百货商场作为例子。在巅峰时期,百货商场在非食品零售市场中拥有的顾客比例是30%。百货商场虽然很注意调查这30%顾客,却对市场上另外70%的非顾客置之不理,以致忽略了市场趋势的变化---二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购物更注重时间快捷而非价格高低---而最终导致了百货商场的萧条。前面提到的希捷公司,也是忽视了非顾客群体的需求及其体现的市场趋势。顾客不是上帝,市场才是上帝。只有顾客导向是不够的,有战略眼光的企业,要从顾客导向走向市场导向。
一周热点
- 2021-11-2210月份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同比急剧下滑
- 2021-11-22南美大豆市场一周聚焦:巴西大豆价格上涨,因雷亚尔疲软
- 2021-11-22全球油籽市场一周要闻:美豆价格上涨,油菜籽回落
- 2021-11-22BAGE:截至11月17日,阿根廷玉米播种进度为29.2%
- 2021-11-22全球饲粮市场一周要闻:需求疲软,供应提高,美国玉米下跌
- 2021-11-22美国玉米现货市场述评:原油大跌,玉米现货价格下跌
- 2021-11-22截至11月14日,2021/22年度欧盟谷物进口量累计达到645万吨
- 2021-11-22截至11月14日,2021/22年度欧盟谷物出口量累计达到1657万吨
- 2021-11-222021年第45周美国大豆压榨利润比去年同期高出86%
- 2021-11-222021年11月19日世界主要期货收盘价格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