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走出核心竞争力认识的几个误区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07-26
    

    

     从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首次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来,核心竞争力一直是一个不容易清晰定义但大家都能明显感觉到它存在的概念,核心竞争力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能被大家普遍认同的定义,虽然给一个明确的核心竞争力定义比较困难,但给一个抽象的定义还是有可能。核心竞争力可以抽象定义为企业的一种能量或能力,这种能力能给企业持续创造价值,其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这种能力一般依赖于组织的学习能力。简单地说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持续的适应和创新能力。

    

    

     在上面抽象核心竞争力定义中我们使用了持续二字,这二字很重要,因为很多企业在一个某一个时点上都可能具有高于其它同业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很可能被我们误认为核心竞争力。遗憾地是这种静止的竞争力不能算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只有持续发挥作用的时候才上升为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看待核心竞争力必须从动态上去理解。正因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核心竞争力随着时间环境的不同,竞争力的内容也就会发生变化,所以要明确的定义核心竞争力就不大可能,抽象的定义核心竞争力也许更能把握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竞争十分激烈,全面准确把握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能使我们更好的开发企业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面是我们重点分析在认识核心竞争力时常见的见个误区。

    

    

     误区一:独家的技术。独占的技术往往人们认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可能是核心竞争力误解最多的一种。实际上任何独占的技术在当今世界根本不可能成为核心竞争力,最多只是短暂的竞争力。技术的模仿和创新迅速改变着技术,任何一种技术都成不了核心竞争力。除非这种技术能得到持续的合适的更新维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速度,许多新的更好的技术就会出现,计算机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时都有新的技术和概念改变着计算机行业,如果那一家公司认为他们独占了技术,具备了核心竞争力,这个公司也就离走到尽头不远了。IBM是计算机行业的巨人,但80年代由于自以为是大型计算机的老大,忽视了个人计算机兴起,到90年代经营急转直下,差一点到了破产的边缘,后来在著名企业家郭纳士的领导了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斗才扭亏为盈获得新生,幸免于难,许多企业可能未必就有IBM这样幸运了。

    

    

    

     误区二:核心竞争力属于高科技。一提到核心竞争力,很多人就认为核心竞争力必然属于高技术行业,其实不然。现代经济进入了知识经济,任何企业都不能低估高科技的力量,遗憾的是我们中的许多企业都高估了高科技的力量,为高科技而高科技,其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运作模式,许多核心东西是管理的创新,并不一定是高科技。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一种商业模式的竞争。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大量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但绝不能把高科技等同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科技只是提高行业竞争的一种手段,只是企业资源中需要的一种资源,不能夸大高科技的作用,传统的行业只要经营模式得当一样具备核心竞争力。上个世纪末以来,高科技的公司在世界500强中确实比例有了提高,但传统的一些行业并没有完全退出500强,零售业沃尔玛就是典型的例子。2003年沃尔玛继2002年排名500强之首后,再次蝉联冠军,上演了一个普通行业高速发展,战胜高科技行业的神话。不过沃尔玛在知识经济时代也十分重视科技的作用,还在1984年,沃尔玛投入4亿美元巨资,与美国休斯公司合作发射了一颗商业卫星,在此基础上,又投入7亿美元建立了目前的计算机及卫星交互式通讯系统。凭借这套系统,公司内部、分销中心和零售店之间可以快捷地进行对话。沃尔玛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改革商业运作模式,有效利用高科技,传统行业一样能获得高速发展,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只属于高科技行业。

    

    

    

     误区三:独占的资源。独占的资源也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日本没有任何物质资源,可2003年世界前50强,日本就占了13家,你说日本一个岛国,有什么资源,日本的丰田排名2003年世界第八名,生产汽车主要钢铁几乎完全要依赖进口。许多比日本具有更多资源的国家并没有象日本一样拥有这么多的世界级企业,这就充分说明了资源不代表核心竞争力。中东石油丰富,但中东国家的企业没有一个进入世界500强,甚至我们就根本没听说过中东除了石油还有什么产品,你说中东企业有核心竞争力吗?我个人认为他们根本不具备核心竞争力,而且一旦世界上找到更好的石油替代品,中东的资源优势将会受到很大的削弱。中东地区应该抓住石油这个目前的优势资源,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子孙后代留下持续发展的空间。

    

    

    

     误区四:人才。人才确实是核心竞争力的组织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绝不是充分条件。现时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人的智商都不低,但整体的智商却很低,这样的企业就根本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结果,主要原因就是组织整体上没有一套好的合作竞争和创新制度,激励成员学习、信任和创造,多少人才也最终不能变成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组织是一个整体,核心竞争力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形成,整合的过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界500强的每家企业都有大量的人才,可是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据统计为40到42年。可见人才并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充分条件,充分使用开发人才,不断维持企业的创新能力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1970年代施乐公司曾在硅谷建立了一名叫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这个中心聚集了一群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计算机高手,用阿伦.凯的话来说:“全世界100名顶类计算机研究人才中有58名在PARC工作。”计算机工业中许多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包括鼠标、图形用户界面、以太网和激光打印机等都是在这里诞生的,令人遗憾的是施乐公司从来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技术进步,丧失去了进军计算机行业的机会。曾经有人说,如果施乐抓住了这个机会,计算机的历史将会为此改写,甚至不可能有微软、IBM等企业的今天。施乐的案例告诉了我们人很重要,但没有好的一个环境,人的作用是发挥不出的,甚至人也留不住,企业也不可能发展。核心竞争力不是简单的集结人才,关键还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把个人的才干整合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企业的本事。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一种综合能力,任何单一的优势都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必须看到我们这二十年来的成就主要是依赖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大量的引进外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还不多,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粗放式的经营阶段,即使是进入了全球500强的企业也还远未完全具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利用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优势,尽快建立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我们前面的一项艰巨任务,任重道远。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固然较快,但同我国相邻的印度相比,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我们都还存在差距,如果我们陶醉于我们现在的成就,不能较快整合建立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印度经济要超过中国经济的预言可能真会成为现实,中国能否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强国,关键的问题就是中国的企业能不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