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行业先行者!十年探索,淮安天参如何在智能化道路上与时俱进?


来源: 农牧前沿   作者:    时间: 2024-08-27

饲料生产智能化,作为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是新一轮饲料产业变革和转型的“起手式”,更是当前蓄势突破的窗口期。智能工厂的建设,将在提升饲料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实现环保节能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发展趋势,水产前沿、农牧前沿特别策划了“2024寻找中国水产饲料智能化标杆工厂”年度评选活动。希望通过发掘和推广在饲料生产智能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标杆工厂,为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淮安天参有限公司(下称“淮安天参”)于2015年建成投产,建设之初就率先从布勒集团与安德里茨引进国际先进膨化生产设备,主设备膨化机、制粒机、粉碎机、混合机、打包机器人均为世界级一流全自动智能精细化生产技术,成功打造了当时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水产饲料专业生产基地。当初,淮安天参是如何把握先机?近十年过去,智能化掀起热潮,淮安天参对智能化发展又有何心得体会?为此,农牧前沿与淮安天参生产总监穆总进行交流,探求智能与生产之间的平衡和互相促进。

淮安天参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

农牧前沿:淮安天参于2015年投资建成,现在已经投产近十年,简单介绍下这些年的主要发展情况和成果

穆总:淮安天参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于2015年投产,之后每年都会进行产能的增加和设备的更新。粗略地估计,到2023年年底,淮安天参一共生产了有150万吨高档水产饲料。公司产品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变化,近几年将逐步淘汰普水颗粒料,主打膨化料,随着产品趋势的调整,公司每年的增长也呈现出波浪式前进,高峰时年产超40万吨,近两年徘徊在38万吨左右。

农牧前沿:淮安天参饲料厂在建设之初会比较关注什么?

穆总:新厂相对于老厂做改造会更容易,公司在建设前期进行了1~2年调研,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计工艺流程。对于我们而言,最关注的是两点:第一、饲料设备的精准可控。例如想把膨化料膨胀系数控制在1.3,就可以通过温度和压力把它控制在1.3,想要1.5就能够实现1.5,同时颗粒的一致性也能保持很好。不同的配方对设备要求差异比较大企业需要根据自身配方的特点,在一些关键的操作上需要做到精准控制再如调制时加的水量和水温,正常水温在70到85度范围内一台设备一小时生产12吨饲料需要17~20%的水,这个比例是死的,但在实际情况中,物和水压随时会产生变化,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前期对设备的运行原理做到十分精准把握,让设备运营在最佳状态尽可能故障率降低到最低。

第二、均匀度。生产线的一系列环节都需要围绕“均匀”二字,均匀度受影响,饲料质量就难以保证。以烘干为例,看似简单,但要把握其均匀度很不容易,有的太干,烘到8%以下,营养成分流失甚至出现表面焦化的情况;水分超出12%,流通过程中又易产生霉变。想让颗粒内部水分与表面水分一致,也需要技术成熟的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烘干机。

十年发展,如何与时俱进?

农牧前沿:据资料介绍,2015年投资建厂的淮安天参是当时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水产饲料专业生产基地,能如此早就对智能化进行布局,有何心得体会?

穆总:确实淮安天参是属于比较早实现自动化的饲料企业,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仓,基本不需要人为干预,全程实现自动化。

总结下来,有三点心得:第一、把握趋势。公司较早就察觉到“水产膨化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建饲料厂的时候就有一定超前意识,也及时把握住这个机会。膨化饲料营养价值较高,但在一些关键环节如烘干,如果没有做好也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所以为了最大保障质量,引进的都是行业头部设备厂家的先进装备;第二、与时俱进。饲料厂总规划是8条水产饲料线,投产之初仅建设了两条生产线。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吸收生产过程中的经验,结合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尽可能让生产工艺流程更加合理,对产线不断进行完善,在2023年底基本建成8条生产线,让产能增长的同时也更加贴合时代发展趋势;第三、人员管理。公司的生产技术人员会针对关键的工段控制进行不断的经验积累,确保对一流设备的有效利用。

农牧前沿:建厂近十年的使用感受如何?

穆总:有两方面使用下来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最大。第一、淮安天参可视化做得很好。从原料进仓到分配各个料仓再到混合粉碎等所有流程均已实现可视化现在中控岗位操作起来很容易物料的进展和状态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通过点击选取还能放大以前只能靠人去看,一旦量大起来,可能存在观察不到位,不能准确反映实际信息的情况;第二、称重传感装置。以前饲料厂使用料位器比较多,只能判断有料没料,料多少仍需要人工估算。称重传感器可以记录每天的耗用实现对数据的量化

企业的良性运转是关键

农牧前沿:就目前而言,对自动化、智能化的投入能否取得相应的回报?

穆总:通过自动化的,能节约50~70%的人力成本,以前同等规模的饲料厂至少需要150个人,现在仅需20-30人。但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保证公司的良性运转,只有这样,最终收益才能持续覆盖投入。淮安天参在固定资产投入过程中并不是说设备技术越高大上就越好,关键是要提升整体效率,提升、稳定产品质量。市场在变化,企业策略也在改变,一定要选择最适合的装备。

农牧前沿:在您看来,有哪些方面对于生产比较重要,但是国内设备厂家对此关注度不够的?

穆总在我看来,专业化的生产线是智能化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对产品质量稳定要求逐步提高行业应当意识到所有的饲料应当逐步趋向于使用专线来生产,即一条线就生产一个料型、一种配方的饲料。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智能化改造,这样可塑性较强,变化参数也没有那么多。

同时,饲料行业在线检测这一块的使用还是不够,也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尤其在高端的传感器方面还是有些落后,这对于在线监测、数据收集等至关重要。就像人一样,要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才能把外界的信息全部收集到大脑里,最终做出一个智能化判断。目前来看,设备生产商和饲料企业的交流还不够,使用者的需求和制造者之间仍隔了一层,值得行业人员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