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首届中国饲料产业发展论坛在南京召开


来源: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作者:    时间: 2023-03-31
 

3月29日,以“聚焦高质量,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由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饲料产业发展论坛在南京召开。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谯仕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全国畜牧总站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宗礼,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处长黄庆生等出席论坛开幕式。王宗礼站长主持论坛开幕式。

 

论坛全景

王宗礼全国畜牧总站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宗礼站长、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指出,饲料工业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稳产保供的重要产业,它对建设农业强国和现代化强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快速增长、活力不断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创新更加突出、数字化和智能化快速迭代。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资源约束,市场波动加剧等风险挑战。本次论坛从宏观经济到产业政策,从当下破局到赋能未来,旨在探讨饲料产业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聚焦饲料行业热点和难点,分享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希望论坛实现促进交流,汇集智慧,凝聚产业发展力量。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李德发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发院士在致辞表示,近几年,饲料行业稳中求进,展现出强大韧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一是饲料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从2015到2022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由2亿吨到3亿吨突破,并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二是饲料产业规模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继续提升。三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他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站在新的起点,行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使命不可推卸,困难必须克服。

他希望,中国饲料产业发展论坛以此为起点,坚持服务宗旨,立足发展需要,不务虚、不守旧,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为行业搭建好推动共生、共创、共赢的综合性交流平台,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辛国昌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辛国昌副局长发表讲话。他讲到,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饲料大国,饲料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大产业。他用“万家企业、亿吨产量、万亿产值”概括了我国饲料行业的体量。看企业,全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超过1.35万家,百万吨以上企业36家,千万吨级规模企业集团已有6家。看产量,2022年工业饲料总产量达到3.02亿吨,迈上了3亿吨新台阶,再创历史新高,稳居全球第一。看产值,2022年饲料工业总产值达1.32万亿元,连续两年超过万亿元。

他指出,当前我国饲料行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饲料粮特别是蛋白饲料供应保障形势严峻。二是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尚未全面推行。三是饲料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聚焦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毫不放松抓好饲料质量安全监管,鼓励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持续提升饲料供应保障能力,更好地满足养殖业需求,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辛国昌副局长对饲料行业和企业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守住质量安全底线。二是提高生产经营规范化水平。三是强化创新谋发展。四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当前,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全球经济面临通胀高企、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原料进口形势多变,供应链脆弱矛盾突出,畜牧饲料行业面对的挑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在这样特殊背景下,大会邀请了业内多位院士、领导、知名专家和企业家代表分别就政策解读、形势分析、科技创新等内容进行分享与交流,共同探寻行业未来发展机遇。

主旨论坛分别由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杨劲松、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秦玉昌主持。

杨劲松农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

秦玉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

 

一、立足国情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

叶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叶兴庆部长在“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与主攻方向”报告中表明,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五方面:一是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二是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三是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四是赓续农耕文明;五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他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必须把“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作为主攻方向,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弱项,不能“偏科”。最后,他强调,建设农业强国一定要注意方法论。第一,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本地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第二,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选准产业发展方向,突出地方特色。第三,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既要有紧迫感,又要保持耐心,谋定而后动。第四,“三农”问题复杂度高,要增强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不断趋近长远目标。

二、多措并举 力争破解蛋白短缺难题

谯仕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谯仕彦院士作了题为“解决我国饲料蛋白资源短缺的路径”的报告。他首先分析了2021-2022我国饲料原料的供应情况。2022年我国进口大豆9108万吨,饲用8024万吨,占比88.1%;进口谷物5579万吨,饲用4547万吨,占比81.5%。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集中在饲料用粮。目前,替代豆粕的存量植物蛋白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必须充分开发其他蛋白质资源。解决蛋白饲料资源短缺问题应该从五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养殖效率;二是提高机体氮沉积效率;三是开发新型蛋白质饲料资;四是种养结合的一体化农业;五是培育不依赖于豆粕、高饲料转化效率的畜禽品种。他认为,在相当长时期内配制低蛋白日粮仍然是解决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最大依仗,实现畜禽日粮低蛋白,需要聚焦净能赖氨酸平衡、限制性氨基酸平衡、矿物元素及电解质平衡以及多元化日粮配制与节粮技术集成。

三、深度解析 助推行业创新发展

黄庆生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处长

黄庆生处长作了题为“饲料行业创新趋势探讨”的报告。黄庆生处长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饲料行业发展形势。2022年,全国养殖业饲料消耗量4.54亿吨,谷物、豆粕和粮食加工副产品饲用消费总量达39190万吨、占粮食消费总量的48%,高于33%的食用和17%的工业用消费占比。饲料蛋白消耗总量达7900万吨,由进口原料提供的占比达46.3%。他指出,饲用需求是拉动大豆进口的主要驱动力,保障蛋白饲料原料供给,是保障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关键。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加快推进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评审制度改革,饲料行业创新步伐加快。2020年以来,共核发新产品证书10个,扩大适用动物范围、含量规格降低及生产工艺变更等8个,纳入《饲料原料目录》或《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12个,超过2012年至2019年的总和。黄庆生处长分析了当前饲料行业的热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豆粕减量替代、养殖提效提质、饲料停抗退药等3个方面。行业创新方向应当围绕解决原料供需矛盾,开发饲料提效利用技术、产品以及新蛋白饲料资源,如发酵饲料、酶制剂、非蛋白氮高效利用、营养素减排、微生物蛋白原料等;围绕饲料停抗需求,开发改善动物健康的技术和产品,如天然植物提取物、生物活性肽、饲用微生物等;围绕动物精准营养需求,针对新饲料配方结构开发补充动物必需营养素的技术和产品,如小品种氨基酸、维生素等。黄庆生处长还介绍了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在优化完善新产品评审管理服务上的具体举措,重点讲解了新饲料添加剂申报材料要求、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审批咨询服务工作机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评审工作规范等制度流程,解读了新出台的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生产菌株鉴定及其安全性评价指南、植物提取物类饲料添加剂申报指南等相关要求,帮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新产品研发机构更准确把握评价和评审要求,鼓励全行业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

四、精准研判 数字赋能产业发展

杨红杰全国畜牧总站统计信息处处长

杨红杰处长作了题为“当前畜牧生产形势与产能调控”的报告。当前畜牧业生产已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甚至略有增加,产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目前我国畜产品消费正由以前的季节性消费转向常年消费,少数民族为主消费转向全民消费、区域性消费转向全国性消费,我国畜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养殖发展速度跟不上消费增长的速度。要解决这一问题,他特别指出只有将市场的“无形之手”(运用市场手段调减产能)和政府的“有形之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张立伟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决策服务处处长

张立伟处长作了题为“2023年我国大豆等蛋白饲料形势分析与展望”的报告。受政策支持,我国2022/23年度大豆和2022年菜籽的面积、产量均创新高,增产带动了我国蛋白粕和油籽总产量增加。2022年我国饲料产量创历史纪录,但蛋白粕消费出现下降,究其原因,一方面,饲料养殖行业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饲料配方和豆粕玉米减量替代方案;另一方面,杂粕进口量增加,生猪养殖收益和大豆粕价格剧烈波动,对豆粕消费影响也较大。预测,2022/23年度我国蛋白粕产量9646万吨,同比增加477万吨;其中豆粕产量增加346万吨,增幅4.75%。2023年我国菜籽产量和进口大幅增加,国内菜籽粕供应充裕。未来几年我国大豆和油料产量将会继续保持增加的态势,大豆进口量将难以大幅增加。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我国饲料企业充分利用了国内外市场和资源,不断提高了其国际竞争力,并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这一切与企业家们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密切相关。可以说企业家们是推动饲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提升畜产品产量保供的主要力量和"压舱石"。

五、依托技术优势 深耕产品创新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农牧总裁、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异忠和中农颖泰集团副董事长郭柑彤分别代表大型集团和添加剂创新企业发言。

郭异忠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农牧总裁、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郭异忠总经理表示,我国水产养殖量位居全球第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当前,中国水产业到了适度规模化经营的时候,畜禽产业过去 10 年、20 年的规模化进程,也将会在未来的 5 年、10 年在水产行业中成为现实,在这一过程中,通威将用好的理念,打造好的平台,生产好的产品,选择好的用户,引领水产行业升级换代,继续推动我国饲料行业及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

郭柑彤中农颖泰集团副董事长

郭柑彤副董事长讲到,中农颖泰集团为响应国家“抗菌药使用减量化”的政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向提高,历经10余年的攻坚克难,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了多种新型抗菌肽,并建立了检测方法与质量标准。她希望通过国际市场上的本土化生产和本土化销售,让抗菌肽的科研成果真正造福全人类。

宋维平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宋维平总裁针对我国蛋白饲料紧缺,进口依存度高的问题,他主要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单细胞蛋白及氨基酸高效生物合成技术,提质优化非粮蛋白饲料,推广低豆粕日粮配方技术,以及采用生物技术制造蛋白饲料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李庆凯正昌集团副总裁

李庆凯副总裁简要介绍了正昌的发展历程。我国饲料机械正由传统饲料设备向高效智能的系统进行转变。他认为,关于未来智能化工厂的建设要注重增加透明度,降低复杂度。

郑鸿飞嘉吉动物营养(北亚区)总裁

郑鸿飞总裁分析了目前动物养殖行业面临的痛点问题,她认为,在转型阶段,养殖业能否在变革中取得新机,赢得未来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能否抓住以下几个趋势:第一,以减抗和减排为代表的新养殖标准会成为消费者共识。第二,头部企业整合产量,产业集中度加强。第三,通过精准营养和精准管理提升效率。第四,行业周期波动加剧,养殖企业通过增效降本穿越周期的需求加强。

王飞雪丰尚农牧流程与信息化部总裁、高级工程师

王飞雪总裁首先从消费需求、国家政策、人畜争粮矛盾、企业内驱力四方面阐述了高质量发展是饲料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行业发展面临蛋白质资源短缺、粮食供应不稳、环境保护严格 、成本压力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只有运用好智能化技术、智能化设备,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智能化不仅是饲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应对策略,更是保障要求。

张大伟罗玛实验室检测服务(无锡)有限公司负责人

张大伟负责人介绍了霉菌毒素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并用详实的数据表明霉菌毒素对饲料、养殖端的危害,进而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损失。未来霉菌防控将面临严峻挑战,未来霉菌检测技术更注重经济、方便、快捷和精准。

王娜光大期货农产品研究总监

王娜总监作了题为“2023年玉米供需形势分析及期货功能发挥”报告。她回顾了2022年玉米市场行情,并对2023年行情进行分析。2022年玉米出口预期先增后降,美玉米价格区间抬升;国内玉米供应预期先紧后松,呈现区间震荡。2023年一季度,中国进口采购减少,美元升值导致美谷物出口下降,美玉米跟随小麦下跌。预计二季度,低价玉米吸引中国采购需求重返市场,中国采购与美玉米播种面积扩大的多空博弈还将持续。她分析2023年影响生猪价格的核心因素包括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恢复进程、经济恢复对消费市场影响、大型养殖企业扩栏和补栏进度、新一轮猪周期能否恢复至正常利润结构。

刘扬科农业农村部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刘扬科博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生物活性肽作用机理,并着重从安全性检测、产业化工艺、质量控制等角度阐述了生物肽类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价值。他认为,生物肽系列产品具有合法合规、质量可靠、机理清晰、效果显著四大优势。

本届论坛顺应时代新要求,议程紧凑、内容丰富。论坛从宏观经济到产业政策,从行业热点、难点到赋能产业未来,汇聚集体智慧和行业共识,为饲料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全国畜牧总站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聂善明,全国畜牧总站总畜牧师苏红田,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袁日进,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所长马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汪飞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苏晓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鲍霞,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邵明君,中国马业协会秘书长岳高峰等领导,以及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全国畜牧总站,各省饲料管理部门、饲料工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代表和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农民日报等媒体及行业同仁近千人参加论坛。

本次论坛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全国畜牧总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