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未来十年 畜产品市场变局如何?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2-05-31

疫情之下,我国口粮供给情况是否充足?未来十年,主要农产品市场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国际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情况又会产生何种变化?《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年)》(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发布,介绍了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等18个(种)主要农产品2021年市场形势,对未来10年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展望。《报告》称:未来10年,农业发展之基更加牢靠,乡村全面振兴将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得到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升级明显加快。

 
粮食有效供给品种有望更新换代

《报告》指出,受益于农业政策的持续发力,未来10年,粮食播种面积有望稳定在17.5亿亩以上,其中谷物面积稳定在14.5亿亩左右,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大豆面积扩大到2亿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将达到2.26亿亩。

未来10年,我国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优质粳稻和强筋、弱筋优质专用小麦产量稳定增加,玉米、大豆产量将分别达到3.24亿吨和3507万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够完全确保,粮食自给率提高到88%左右,猪肉产量稳定在5600万吨左右,奶类产量近540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7100万吨。

随着种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粮食品种有望实现一轮更新换代,设施条件保障不断强化,将建成高标准农田12亿亩左右,科技增产更加有力,展望期内预计粮食单产水平提高6.4%。

稻米:未来10年稻谷生产总体将保持稳定态势,播种面积稳中略降,单产水平逐步提高,稻谷产量稳定在2.1亿吨以上。随着居民食物消费不断升级,稻谷消费呈稳中略降趋势,消费量总体仍将保持在约2.1亿吨;其中口粮消费继续下降,但占稻谷消费比重保持在69%以上,饲用消费将随着畜牧业发展及饲料成本价格变化呈先减后增趋势。稻谷供求关系总体处于宽松态势,大米进口主要是满足品种调剂需求。

小麦:未来10年,小麦生产区域布局和品质结构将不断优化,播种面积稳定在3.5亿亩左右,单产水平不断提高,产量稳步增长,2031年将达到14471万吨。随着玉米产量逐步增长,小麦与玉米比价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小麦饲料消费将回落至常年水平,但工业消费增长空间仍较大,小麦消费整体先降后增。中国仍将进口部分专用小麦用于品种调剂需求,但随着国内优质小麦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优质专用小麦进口需求将下降。

玉米:未来10年,玉米播种面积先降后增,末期有望稳定在6.5亿亩;随着玉米种植模式不断优化、育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推广应用,单产水平稳步提升,预计年均增长1.7%;产量增长主要来自单产贡献,预计2031年玉米产量将达到32393万吨,年均增长2%。由于玉米饲用消费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工业消费需求依然强劲,玉米消费量保持刚性增长,预计2031年玉米消费量为32821万吨,年均增长1.5%。玉米供求关系将由偏紧逐步向基本平衡格局转变,进口量下降后趋于稳定,预计2031年进口量降至757万吨。

 
肉类产量和消费持续增长自给率提高

《报告》显示,2022年肉类产量和消费量增长,价格走势相对温和。2022年畜禽生产形势整体较好,肉类产量小幅增长,预计9206万吨,比上年增长2.3%;消费稳中有增,预计9779万吨,比上年增长0.5%;进口明显缩减,预计634万吨,比上年减少20.2%。市场供应相对充足,产品对外依存度进一步降低,市场整体运行相对平稳。长期来看,产量和消费量稳中有增,进口减少。

未来10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加速,畜禽生产能力将逐步提高,产量将稳步增加至9685万吨,但增速放缓,年均增长1.7%,生产结构逐步调整,猪肉占比趋降;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量将呈稳中有增态势,2031年将达到10127万吨,年均增长1.4%,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牛肉、羊肉、禽肉消费量占比将提高;国内肉类产业增产扩能,肉类产品自给率不断提高,进口呈下降趋势,预计2031年进口量509万吨。在无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影响下,肉类价格波动幅度趋窄。

猪肉:2022年猪肉产量预计为5450万吨,增2.9%,出栏量为6.94亿头,增3.4%;猪肉进口量预计为250万吨左右,较上年下降32.3%;猪肉消费量和猪肉人均占有量将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分别为5691万吨和40.3千克,均较上年增长0.6%;生猪和猪肉价格上半年低迷,下半年将会逐渐接近常态价格水平。

未来10年,规模化水平、产业集中度提高和产业链完善以及调控政策优化提升了猪肉供给稳定性。中国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年均增速将分别达1.9%和2.1%,2031年预计分别达到6.99亿头和5591万吨;消费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总体平稳,到2031年消费量和人均占有量预计将分别达到5699万吨和40.19千克。国际贸易方面,国内供给平稳将带动猪肉进口需求逐步减少。预计在2023年生猪价格或将再次进入新一轮价格周期,但规模水平提升,猪价波动幅度将会较上两轮周期显著下降,猪价将会窄幅波动。

禽肉:2022年,由于快大型白羽肉鸡种鸡存栏处于历史高位,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鸭等产能压减基本到位,预计产量继续小幅增加到2394万吨,比上年增长0.6%;随着生猪价格回落,禽肉消费替代空间持续压缩,消费量有所减少;预计进口量明显减少,出口量基本稳定;受饲料成本拉动和消费小幅下滑双重影响,价格基本稳定或小幅下降。

未来10年,随着肉禽产业布局优化、一体化养殖比重增长和养殖技术提高,产量将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逐步回落,年均增长1.2%,2031年将达到2634万吨。大众禽肉消费观念日益成熟,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加工技术逐步提升,优质、特色差异化产品供给持续增加,禽肉消费继续增加,预计年均增长0.9%,2031年将达到2639万吨;禽肉保持基本自给,进口禽肉产品主要集中为鸡翅和鸡爪等,进口量先降后稳,出口目的地增加,出口禽肉产品类型丰富,出口继续小幅增长,预计2031年进口量和出口量分别达到58万吨和53万吨;肉禽饲养人工、环保等成本长期趋增,饲料成本波动加剧,禽肉价格将震荡上行。

牛羊肉:2021年,在“粮改饲”、牛羊政策性保险试点等利好政策带动下,产量持续增加,牛肉、羊肉产量分别为698万吨、514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3.7%、4.4%;消费稳步增长,分别为931万吨、555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5.3%和4.9%;进口继续增加,分别为233.28万吨、41.07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0.1%、12.5%;价格保持高位运行,集市平均价格分别为86.52元/千克、84.28元/千克,比上年分别上涨2.9%、4.6%。

展望期内,随着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素质和生产水平稳步提升,专业化、规模化程度提高,产业发展持续向好。预计2022年,产量分别为710万吨、523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7%、1.8%;2031年,分别为772万吨、571万吨。在居民消费升级的带动下消费保持增长,但受老龄化和人口总量拐点来临的影响,中后期消费增速将逐步减缓。供给能力将逐步提升,加之消费增速趋缓,进口将保持稳定。

 
农产品消费升级加快价格呈上涨趋势

收入持续增长和畜牧业生产扩大带动居民消费升级明显,展望期内口粮需求呈下降趋势,饲料需求大于国内生产能力,玉米消费量年均增长1.5%;肉类、奶制品、蔬菜、水果、水产品消费量年均增长1.4%、4.1%、0.9%、1.97%和0.9%,其中,禽肉、牛肉、羊肉、禽蛋、奶制品、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将分别增加到18.61千克、7.45千克、4.35千克、25.52千克、63.2千克、44.6千克。

农产品贸易继续保持活跃,进出口数量将发生显著变化。受耕地、水资源等刚性约束,粮食供求中长期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中国仍将是众多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但由于消费增速低于产量增长,大多数农产品进口呈明显下降趋势。大米、小麦进口仍以品种调剂为主,玉米进口将从近年的历史高位大幅下降,年均降幅6.5%,大豆进口年均降幅1%,粮食进口减少到1.26亿吨;猪肉进口减少到120万吨,展望期内下降50%以上,同期食用植物油进口下降20%左右。

农产品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进口依存度高的农产品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劳动力、物质投入等生产成本上涨是农产品价格的重要支撑,稻谷、小麦价格将小幅上涨,同时优质优价更加明显;玉米、大豆、棉花、食糖、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强,价格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肉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价格,受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总体趋涨,周期性因素和突发性事件仍是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