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17家猪企负债2416亿元,养猪业核心逻辑发生重大变化,养猪企业如何涅槃重生?

来源: 农兜   作者: 胡文辉   时间: 2022-05-16

日前,一篇有关2022年第一季度17家猪企财务状况分析的文章广受业内关注。这篇分析文章指出,今年第一季度,牧原股份亏损57.6亿元,温氏股份亏损38.1亿元,新希望六和亏损34.6亿元,正邦科技亏损26.6亿元,天邦股份亏损6.7亿元。

截止到2022年第一季度,17家上市猪企流动负债合计2415.9亿元。过去5年又一季以来,养猪真正赚到大钱的只有牧原和温氏,分别是414.8亿元与158.3亿元;其次是新希望六和的47.2亿元,禾丰牧业的38.1亿元,大北农的37.7亿元。亏损最多的是正邦科技,亏损额133亿元;其次是天邦股份的21.1亿元,傲农生物的11.1亿元,金新农的10.1亿元。

一、猪灾难因何而生?

1、投资的野蛮性和疯狂产能

2019年第四季度和2020年,出栏一头肥猪的利润超过2000元,暴利带来了疯狂投资,不仅现有的企业加速扩张,比如牧原已建成的生猪产能超7000万头,而且也吸引了想分一杯羹的跨行业投资,比如万科2021年出栏生猪113万头。根据正大集团农牧企业(中国)原副董事长姚民仆先生的估算,我国已建成生猪产能超8亿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生猪存栏42253万头,出栏生猪1.96 亿头。非洲猪瘟前的2016年第一季度,我国生猪存栏41054万头,生猪出栏19111 万头;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生猪存栏41095万头,生猪出栏19149万头;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生猪存栏41523万头,生猪出栏19983万头。

上述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生猪存栏和出栏均处于历史高位。大规模的野蛮投资带来了今天的产能过剩,猪价随之下跌。
粗略估算,一个1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需要投资30亿元。按照疫情前7亿头/年出栏量计算,产能过剩1亿头,估值3000亿元;按照未来6亿头/年出栏量计算,产能过剩2亿头,估值6000亿元。

2、猪肉进口量大幅增长

2021年,我国进口猪肉371.06万吨,相当于进口了4000万头猪。相比2020年的439.22万吨有所下降,但比2019年的210.8万吨增长明显,更是远远高于疫情前2018年的119.3万吨、2017年的121.68万吨。


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口猪肉41.58万吨。虽然明显低于2021年同期的116 万吨和2020年同期的95.1万吨,但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33.4万吨、2018年同期的32.4万吨、2017年同期的35.9万吨有较大增幅。

猪肉进口量显著增长加剧了市场供大于求,有的养猪人不理解猪价跌成这样了,为什么还要进口那么多猪肉?后面我会讲到原因。

3、饲料原料价格高企,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在俄乌冲突、通胀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今年玉米、小麦、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带动饲料价格上涨。以豆粕为例,1月份的价格每吨3600多元,3月份的价格每吨5000多元。整体来看,虽然现在的大宗农产品价格比起一个月前的高点略有下滑,但相比年初,每吨猪饲料增加的成本仍有数百元。一方面是跌跌不休的猪价,另一方面是蹭蹭上涨的原料价格,企业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存。

4、猪肉需求下降超预期

猪肉价格超30元/斤时,需求下降是市场规律的体现。猪肉价格10元/斤时,消费低迷,罪魁祸首是新冠疫情。因为动态清零政策,一方面收入下降,低收入消费者主动压缩消费。另一方面,部分地区要求居家办公、学校停课、禁止堂食等防控措施导致消费下降。

复盘近三年的养猪业,新冠疫情、大宗农产品价格猛涨、猪肉进口增长属于“天灾“,但不改猪灾难是天灾,更是人祸的本质。

数据显示,2021年神农集团盈利2.45亿,东瑞股份盈利2.12亿元,巨星农牧盈利2.69亿元,中粮家佳康盈利23.78亿元,牧原股份盈利76.4亿元。

为什么反差大?根子在无序扩张,在贪婪心作祟。

暴利期大举扩张,利润有多高,风险就有多大。

二、猪价拐点来了,盈利周期何时到来?不排除会有大企业倒下

近期生猪价格低位大幅反弹。统计显示,据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5月份第1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4.89元/公斤,前期低点3月份第4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2.52元/公斤,增长18.93%。

生猪期货表现更是抢眼,截至5月13日收盘,2209合约涨至19720,2211合约涨至19860,2301合约涨至20210,相当于生猪现货价格20元/公斤左右。

猪价的拐点已来。生猪行情已经进入上行通道,但进入盈利周期为时尚早,上涨过程会一波三折。

能繁母猪存栏处于高位,猪场栏位过剩,新冠疫情对需求的压制没有转好,仔猪、母猪价格大幅上涨,二次育肥又开始了,原料价格居高不下,强势的生猪期货让部分养猪人低风险扩张,生猪市场不具备强势反转的条件,会长期处小幅震荡。

预计下半年的生猪行情将好于上半年,但整体上仍然亏损。高水平会微利,多数头部养猪企业维持失血,只是程度减弱。

2023年整体平盘,水平高有一定盈利,部分头部养猪企业维持失血,但程度更弱。

2024年,养猪行业进入微利期。

未来的1-2年,决定你能否熬到春天的,是现金流。不排除出现养猪业的“恒大”。

三、中国养猪业的核心逻辑发生了重大变化

2021是认知致胜的元年,2022是认知致胜的深化年。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养猪企业的发展要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融合。

产业模式 联合体是未来

《“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指出,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通过统一生产、统一服务、统一营销、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支持家庭农场融入现代生产体系,支持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建立利益联㐀机制,带动家庭农场专业化生产,提升市场竞争力。

产业联合体模式顺应了政策方向,有利于带动家庭农场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融合,有利于实现绿色农业,有利于走共同富裕之路,如欧洲的公司祖代+农场母猪的产业联合体模式是发展方向,发展动能显著强于自繁自养模式。

驱动力量 高质量发展

之前,“养好“猪是核心;未来,养”好猪“是核心。

高质量发展是养猪业的必由之路。

5点内涵:种业振兴+高效生产+环境友好+数字化+优农食品。

效率定生存,高质量促发展。

数字化能力+食品属性,决定了养猪企业能走多远。

市场容量 触顶下行

2022年,我国将迎来人口负增长,比预期中的2035年提前13年。加上人口老龄化、食品消费升级、环保驱动、进口猪肉增加、新生代猪肉消费偏好下降,等等,将带动国内市场的猪肉需求下降。

考虑到出栏体重增加以及母猪PSY水平提升,预计未来国内年出栏生猪5.5-6亿头,能繁母猪存栏2500-3000万头,即可满足需求。

猪肉进口 显著增长

根据《“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确保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以猪肉进口率4%-6%估算,未来猪肉进口量将在220-330万吨,是非洲猪瘟疫情前(2014-2018年)猪肉年进口量的2-5倍。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粮食进口16454万吨,占粮食产量的26%。进口来源高度集中,来自美国和巴西的合计进口数量占到我国粮食进口总量的73%左右。

为了避免粮食进口受制于人,减少对粮食进口的依赖性,以及推进绿色中国的发展,预计农产品进口会出现“以粮为主到粮肉并重“的显著变化。

生猪业已进入减量提质的新时代,有利于乡村振兴、有利于共同富裕、有利于绿色生产、有利于消费升级、顺应数字时代将成为养猪业发展新的核心逻辑。

四、养猪企业如何涅槃重生?

环境巨变时,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活下去”。因此必须找到极限式生存模式: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坚持最长的时间,以新视野拥抱风口,最后迎来春暖花开。

这就需要养猪企业要有新的理念,要有系统的思维,并真正实行精细化管理。

拥抱趋势。养猪业现在的趋势是什么?是家庭农场与现代农业生产的有机衔接,是消费升级,是数商兴农,是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

工匠精神。越是行情低迷,越要坚持。有利于降低成本,减缓“失血“。如何实现?姚民仆先生指出,必须做好“三个转变”、“六项技术”、“十大工程”,这里不在细说。

艰苦奋斗。农业的传统就是勤俭,“新一代民营企业家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要距离猪越来越近。如果你猪没养好,高尔夫球打得很好;营运成绩很差,坐的车却是很豪华,股民怎么看我们?不要说涅槃重生,顺境时都难持久。

学会止损。不会有很快结束的猪周期。市场进入下行通道后,猪价处低迷期。一是对扩张按下暂停键,二是坚决去低效产能,三提高效率。忍得了刮骨疗伤之痛,才会更好的跃起。

决策去行情化。没有人能掌握行情密码,行情就是股市里的技术指标,过度迷信,早晚摔大跟头。

联合发展。找个大哥榜上,加入一个组织,让他解决你的难题,带动你的发展。

甩掉屠宰的诱惑。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非定点屠宰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仍然在60%以上,一个150万头屠宰场需投资6.5亿元,盈利难度大。大规模自建屠宰,是包袱,很难有效益。

学习型组织成为企业战略。不会学习,或者学习得比别人慢,在移动互联时代就会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开放分享。分配是第一生产力,让员工、上下游伙伴、产业内的有力人士,成为组织的事业合伙人。

没有开悟,不会有涅槃。养猪企业为什么涅槃难?难在开悟。

养猪业最冷的时候已经过去,交学费不可怕,只要开悟。每一次巨变,都会有一批企业涅槃重生,希望你是其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