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大国粮仓,让“中国饭碗”越端越稳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2-03-07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接受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指出,近两年,受疫情、灾情、国际形势叠加的影响,国人对“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因此,必须筑牢大国粮仓,让14亿多人的饭碗越端越稳。
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
今年2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秦玉云在该局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粮食供给有保障。同时,我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保供稳价的物质基础非常扎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给我们下的‘军令状’,是必须确保完成的硬任务。”在3月5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
唐仁健表示,受疫情、灾情叠加的影响,粮食安全、粮食危机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多人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饭碗越端越稳,越吃越好。”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体现出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尽管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说。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保障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关键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足划实永久基本农田,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宁凌表示,遏制耕地“非粮化”是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粮食安全不确定性的最直接手段,是落实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重要举措,是稳定粮食生产、平抑物价的压舱石。
在宁凌代表看来,应根据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区、粮经复合区、果蔬经济区等,落实到具体地块。严防粮食生产区“非粮化”,鼓励粮经复合区加大粮食的种植。同时,科学划分耕地“非粮化”的类别,禁止以地面硬化、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占用耕地建设的“非农化”行为;禁止挖塘养鱼、非法取土等破坏耕作层的利用行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剡水建议,加快建立并完善我国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创新体系,尽快设置智能农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着力突破长期制约我国农机装备发展的基础科学与理论;全面推动政校企协同创新研究,力争突破农机装备智能化等高端农机装备核心技术。
“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必须要实现农业规模化,而农业规模化就是土地要流转到专业的种粮大户手中,因此应对种粮大户给予更多的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说。
推动节粮减损,增加“无形良田”
粮食产业链贯穿粮食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要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还要大力促进节粮减损。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经理张晓庆表示,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突出,因此,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也是粮食增产增收增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要求,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
张晓庆代表建议,建立健全粮油适度加工标准体系,防止过度加工造成粮食损失浪费。解决我国粮油加工过程中过度加工导致的营养素流失、蛋白质功能损伤等问题。推进粮油加工业节粮减损行动,推广高效低耗新技术,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原粮利用率,提高油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率。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则表示,在国家粮食节约行动中进一步发挥科技节粮优势,为端牢中国饭碗夯实基础。她建议,国家应加大对粮食减损科技研发的国拨经费支持力度,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节粮行动全产业链科技支撑专项”。系统研发“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的减损增值关键技术,持续开展粮食损失浪费专项调查评估和损失监测。来源:工人日报
上一篇 | 农业农村部在河南召开生猪企业座谈会
下一篇 | 暂无
一周热点
- 2022-02-28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 2022-02-07全球多地爆发非瘟疫情!泰国母猪损失60%
- 2022-01-24美国大豆出口上周对中国装运125万吨大豆
- 2022-01-24截至1月21日的一周,巴西港口大豆价格四周来第三次上涨
- 2022-01-24中国买家再次出手,芝加哥大豆和玉米应声走高
- 2022-01-24美国私人出口商报告对未知目的地销售247,800吨玉米
- 2022-01-24全球饲粮市场一周要闻:传言中国采购,地缘政治紧张,饲粮价格走高
- 2022-01-24中国买家再次出手 芝加哥大豆和玉米应声走高
- 2022-01-24好消息不断,玉米大跌的几率越来越小了,为啥?
- 2022-01-24节前玉米大局已定 节后供需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