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改变可改变的,适应不可改变,加速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

来源: 中国畜牧业协会信息分会   作者:    时间: 2020-04-08

 20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信息化工具逐步普及,信息化也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从政务系统、到医疗系统、到物流系统等,信息技术的高度应用和信息化资源的高度共享,正在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 

相比金融、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农业生产方式较为传统,那么,目前我国农业特别是畜牧业信息化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农信研究院联系了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瑞。 

微信图片_20200408103020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瑞 

刘秘书长指出,目前,中国农牧业正在朝着现代化努力飞奔,而实现信息化是农牧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但农牧业与工业、金融业相比,信息化进程尚需加快。 

当下,国内农牧业信息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行业面临风险多、内外部冲击发生频繁、企业生存期难以预测,造成信息化启动难。

畜牧业面对几大风险:疫病爆发、市场波动、政策调整、食品安全事件冲击、负面舆情围剿。这些风险一旦单个或数个同时发生,往往给整个行业造成巨大危机。承受不了冲击的企业会直接被淘汰。如果生存都困难,就更无暇考虑信息化的问题。 

2、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悬殊,适应信息化的能力差异,造成畜牧业信息化启动难。

有专家认为,目前从业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是信息技术普及的制约甚至决定因素。一方面畜牧业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高、更新快,另一方面一线养殖人员年龄偏大,掌握系统难度大,这个矛盾阻碍了信息技术的应用。 

3、行业主体的规模化程度决定了整个行业信息化的起步速度和整齐程度。

养殖企业的规模化程度参差不齐,禽业规模化最高,猪业由于各种因素,正在快速提高规模化。养殖场的规模大小决定企业“一把手”对信息化的领悟能力、信息化投入比重、企业抗风险实力与持续存活的可能性等,这些都是企业是否为信息化投资的先决条件。对于中小规模企业,盈利水平有限,难以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信息化。 

4、产业标准化差异,决定了信息化推广速度差异。

例如,财务管理系统,由于其标准化程度高、通用性强、开发成本和推广成本低,企业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从众心理强,信息化进程就快。养殖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低,意味着产业信息化初期,系统开发要满足各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流程,难以诞生通用性强的商业软件。造成系统开发企业生存成本高,运营资金难以支撑到产品推广后的良性循环。当企业难以负担人力成本时,又造成开发人员流失,系统维护升级困难,导致项目失败。如果畜牧业信息化相关企业都停留在做项目,而不是做行业的环节,难以跨入普及通用系统的阶段。整体盈利水平不高,就造成资本难以向畜牧业信息化投资,行业信息化总体进程慢。 

5、管理对象的不同,造成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实施难度。

畜牧业信息化管理对象除了一般企业都涉及到的人力资源、办公、财务、营销、库存、回款、客户管理外,最关键部分还是养殖环节的管理,其对象是动物,有生命、可移动、个体差异大、周期长,这些共同造成不确定因素多,养殖业管理系统甚至比种植业的更复杂。 

6、商业运营模式的“前重后轻”与“前轻后重”的差异导致畜牧业信息化步步维艰。

例如,互联网企业,一旦平台开发成功,实现“互联”,初期投入获得足够的用户后,后续运维成本不高。畜牧业能用上信息系统的企业相对有限,客户获得成本相对不高。但系统投入使用后,因为用户的非标准化业务流程,不断改变,系统就要随之升级,多次“修修补补”后,开发成本比新的系统还要高,甚至由于需求大幅度改变导致整个系统被废弃,不得不开发全新的系统。而用户并不能理解购买整个系统后,还要不断投资保持正常运行。开发企业被已实施项目拖累,无力开拓新的市场或产品。这种很重的后续服务负担,常常导致开发企业难以存续。

以上列举了畜牧业信息化的特殊点,仅供参考。 

针对以上难点,有几点思考,核心是改变可以改变的,适应不可改变的:  

一、从事畜牧业信息化的企业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 

限定产品适用于多大规模的企业,开发对应复杂程度的应用系统;如有实力,开发适用于不同规模或不同领域的产品,形成产品线;以企业品牌为核心,开发不同层次或领域的二级品牌产品。以拳头产品成功立足于市场,带动其他产品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中国畜牧业协会信息分会副会长单位,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即采用这种策略。其拳头产品“猪联网-猪产业链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成为第一批“种子工程”入库系统,得到信息分会的助力推广。 

二、针对整个行业来看,急需适用于中等以上规模的标准化养殖管理系统,成本适中,使用企业范围广。 

尽可能地简化操作,“傻瓜式操作”,管理方式适用于大部分猪场、奶牛场或养禽场。

信息分会第一批“种子工程”入库系统,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严格审查的系统,包含: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畜牧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北京小龙潜行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猪养殖智能定制化体系;

成都睿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天蓬养殖系统;

北京国科蓝海科技有限公司的“5+1+N”的智慧奶业建设体系;

武汉至为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大数据平台;

北京探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省饲儿】物联网养猪系统;

青岛不愁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不愁网畜牧行业数据服务平台;

江苏深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未来牧场监控管理平台;

(排名不分先后)等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严格审查的系统。 

鉴于中国养殖场分布广泛,后期的服务重,建议在产品推广营销上可以尝试寻求合作伙伴帮助推广,委托后期运维,提高推广速度,腾出人力不断扩展产品功能。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开始招募合作伙伴,共同推广其“企联网”产品。利益分享,信息化企业共同成长。另外,也倡导信息分会会员单位合力开创“系统商店”模式,在各地寻求代理商,共同推广“种子工程”入库系统,使各类用户都能在一个“系统商店”,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产品。 

三、信息化企业扩大视野,关注养殖管理标准化和信息系统标准化的问题,多开发适用面广的通用系统,为大面积快速推广创造条件。

 养殖管理标准化和信息系统标准化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养殖管理标准化了,才能开发出通用的标准化信息系统;反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也能帮助尚未实现标准化生产或新创建养殖场,快速实现标准化生产,从而提高行业整体效益。 

四、针对行业风险高,小企业进出频繁的特点,信息化企业也应该开发适合小型企业甚至养殖户的产品。 

满足关键需求,产品在线运行,操作可视化、简单易行。信息化投入融入企业其他盈利项目,薄利多销,摊薄每个用户成本。随着小养殖场的成长,逐步提升信息化水平,为高一级产品培育市场。 

五、信息化企业共同培育市场。 

多举办各种形式的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科普培训班,线上咨询。 

六、丰富产品推广模式 

会议演讲推广、展览展示、线上直播、现场观摩、成熟用户示范、巡回产品路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