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天谈养猪企业复养:建议积极拥抱智能设备商,为未来养猪业占一席之地打下基础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9-10-29

峰会全景

10月22-23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中国畜牧业协会智能畜牧分会(下称:智能畜牧分会)和《饲料与畜牧》杂志承办,首届(2019)中国智能畜牧峰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智能畜牧分会一届一次理事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正式举行。来自畜牧、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内外企业代表悉数到场,为畜牧提效赋能。峰会期间,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何新天就养猪企业复养问题,未来生猪的养殖模式,对养殖企业和智能企业及相关企业的发展建议等行业关注的话题接受了三家媒体的深度访谈。

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何新天出席首届(2019)中国智能畜牧峰会开幕式并主持。
 

 

建议养猪企业:积极与智能设备企业交流与合作,加快中国养猪复产 

谈到最近比较敏感和热门的养猪企业复产问题时,何秘书长不无担心地说,“当前,有些养猪企业复产失败,可以说二次发生疫情的不在少数”。

虽然现在生猪价格高,大家都想搏一搏,但是在没有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和建立严格防疫制度之前,盲目仓促复养,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再次感染非洲猪瘟疫情的风险,也增加了行业复养的压力。

他建议,养猪企业在选择复产时,一定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目前,我国还未研发出预防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也没有有效的诊疗药品。虽然近期疫情发生趋缓,但要清醒的认识到非洲猪瘟发生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还存在很多的潜在的威胁和隐患,对生猪生产的威胁和冲击还没有解除,非洲猪瘟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尚未达到稳定控制的目标。。

他认为,虽然近期政府各部门相继出台各种政策鼓励企业恢复生猪生产,但在防控非洲猪瘟常态化情况下,企业和养殖场(户)复产的难度大、风险高。特别是中小型养猪企业在软件、硬件的设施设备配备,疫病防控未达到生物安全标准的情况下,是无法保证生产的安全和企业的安全。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大企业正在利用智能设备在积极改造扩建猪场,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标准化、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全封闭猪场,大幅度提高了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等级,其复产成功的保障率得以提升。

 

建议智能设备商:要快速融入养殖业,成为养殖业发展一个基础条件 

提到智能设备商,他认为2019年是智能设备落地的一年,是智能养殖开始发力的一年。养殖企业特别是养猪企业对智能设备和技术的热情持续升温。无论从事智能养殖设备、软件开发,还是集成搞基础设备的企业,都要把握好这一发展机遇,为能够快速融入到养殖业中去抢占先机,为智能养殖业的发展能占有一席之地。

对智能供应商,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同时,他建议智能设备商要想长久发展就要着眼于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养殖企业实际需求,着眼于企业的实际能力,因地制宜地推进智能畜牧业的发展。

他建议智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要坚持质量优先原则。要拿出更好的产品和技术服务提供给养殖企业。在良好开局下,智能企业要未雨绸缪,不断提升并迭代软硬件和技术设备,才能更好服务于现代畜牧业。第二,要坚持对行业、对企业、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做好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如目前最初一代的智能设备环境控制、精准饲喂、疾病防控监测等养猪各个环节上都在积极开发或研发,并已经在落地应用,部分产品更新节奏加快,体现在市场的需求和迭代加速。第三,要关注技术的先进性。尽量把国内、国外技术应用到产品或者设备中,特别是集成设备的内在规律、内在需求的方面。第四,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企业之间要有共生、共享的思维,在良性竞争下加强信息沟通、加强合作和发展。智能养殖的容量很大,每个企业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空间,获取自己应得的利益。第五,加强与养殖企业的融合。只有深入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才能提供更精准的服务,能够提供更好地适合养殖企业的设备和产品。第六,从不同方向做好技术服务、研发和技术储备。智能养殖是高度集成、多项技术融合的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七,坚持产学研方向发展。共同推动智能养殖软件、硬件技术创新和进步,使得养殖企业快速进步,让中国养殖技术走得更快,并共同推动我国养殖业走得远。

 

建议大企业:要转“危”为“机” 在防控非洲猪瘟常态化背景下利用智能化设备降低疫情发生,确保猪肉稳定供给 

2019年下半年大企业承当起社会责任,在稳定生猪生产、扩大生猪产能、保证市场供给发挥了很大作用。如温氏、牧原、正邦等企业在新的产业布局和扩张中积极地大量运用智能技术改造猪场,建立新的养猪基地;利用智能设备建立现代化的养猪场,确保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稳定,保障我国猪肉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非洲猪瘟疫情大企业不仅在积极克服非洲猪瘟疫情对养猪产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能够在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坚持把生猪生产继续下去,而且能够迅速恢复并快速扩张产能,提高猪肉产品的保障能力,主要得益于养猪业融入了智能化设备及相关生物安全技术,这也是中小养猪企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同时,大型集团企业在应用智能养殖技术方面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建议楼房养猪:给予肯定但仍有政策方面的担忧

楼房猪场

楼房养猪是否成为未来中国特设的养猪模式,还存在亟待解决问题或者现实问题

何秘书长对目前扬翔集团的楼房养猪模式给予了肯定。他认为,楼房养猪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的养殖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也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国家政策要求,这有可能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他认为,楼房养殖利用相关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可以规避资源环境约束,建设环境友好的猪场,降低水、空气的污染。同时,可以有效解决土地短缺的问题。扬翔集团的楼房养殖充分利用空间,降低耕地面积占用比例,占用面积不到平房养殖的1/10这种楼房养猪的养殖模式也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包括温氏等在内的大企业都在跟踪研究充分利用空间,使用智能化、现代化的设备进行楼房养猪的问题。

他认为完全可以因地制宜的应用楼房养猪,来解决不挤占有我国18亩耕地红线问题。目前,其他畜禽品种的企业也在尝试这种养殖模式,利用智能化设备推动我国养殖业加快转型升级。

但同时,他也对楼房养殖的土地问题使用情况也有些困惑。虽然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养猪业发展,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因养殖风险大而出现一票否决的现象,甚至搞“无猪县”、“无猪村”。

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相关管理部门在农业用地方面尚未规定明确的政策、法规界线。在农用土地上建设养殖楼房,包括建筑高度、使用年限等等诸多问题还没有明确、便于操作的规范。协会也要加强这方面调研,同时还需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总之,发展楼房养殖,前提是必须依规、合法。 

 

建议智能畜牧分会: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智能技术快速融入到养殖业中去 

可以看到智能畜牧分会在推进当前智能养猪、稳定生猪生产、保障供给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证实了智能畜牧对未来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从关注智能畜牧到智能畜牧分会成立不到两年时间,正是我国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各个畜种特别是生猪企业积极拥抱智能畜牧,特别是2018年8月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智能技术应用才被行业所关注,成为推动猪场转型升级,成为传统畜牧业转型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抓手。

“需要指出的是,各级政府对智能畜牧业发展非常重视,但在项目和扶持政策方面还欠缺。”何秘书长说,今后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的基础上向智能化方向迈进,在这方面更需要政府扶持。

他希望国家能够在智能畜牧发展方面出台更好的、接地气的政策,能够投入更多的项目资金,这样才能推动智能畜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在这方面需要协会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去组织行业的力量,集成整个社会的资源,共同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发展。

未来,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将会是养殖场的发展方向。中国畜牧业要提升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产业要升级改造,运用信息化技术、现代通讯信息技术、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运用统计学技术知识来集成产业的各个环节,才能推动产业整体升级。

未来,无论是在养猪业,还是在家禽和反刍、水产或者特种养殖,在稳步推进开发智能设备,提供相关的技术设备方面都会进行积极的探索。对于从事智能研发的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的机会多,市场大、也极具增长潜力。相信在政府的引导下、在协会的大平台内,智能设备商将通过持续的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应用到畜牧养殖领域,为养殖业做好服务。 

智能畜牧的发展已掀开畜牧发展的崭新篇章。企业只有跟上潮流、加入智能畜牧业的生态圈,在行业里面才不会落伍;未来只有与智能畜牧业对接,企业的发展才会走得更远。只有稳步的、积极的发展现代畜牧业,依托好智能畜牧业这个抓手,依托好智能畜牧的载体,才能推动我国现代畜牧业建设不断登上新台阶。

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何新天( 左2)接受媒体访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