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聚力 一朝绽放 ——bfc·第五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全景回顾(1)
“生物饲料作为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将成为饲料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国家发改委2017年第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的国策之一。这更加指明了发酵饲料、微生物制剂、无抗全价生物饲料、生物活性肽、生物酶制剂等产品的发展方向。
2017年9月8日-9月10日,由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联合主办的BFC.第五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在天津?滨海一号酒店隆重召开。历时五载,精彩绽放,本次大会以“生物饲料新技术支撑中国特色生态循环养殖”为主题,更有九大亮点引人注目:聚焦热点、权威报告、前沿科技、高端人才、高效务实、技术平台、标准发布、双创大赛、畜产品品鉴。730余位嘉宾座无虚席,来自全国30个省(市)的行业人士为生物饲料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献计献策。
图:大会现场
9日上午的会议由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蔡辉益研究员、天津市畜牧研究所所长王文杰研究员先后主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所长齐广海代表会议主办方为大会致欢迎辞。齐所长热情欢迎了大家的到来。从首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召开至今已经走过五年的历程,这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中国饲料技术的推动和跨越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随后,农业部畜牧业司饲料处调研员李大鹏致辞,李调研员向各位嘉宾致以诚挚的问候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所长 齐广海
农业部畜牧业司饲料处调研员 李大鹏
BFC·第五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
报告+论坛(回顾)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所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主任张宏福研究员的演讲主题是“畜禽健康养殖最新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现代畜牧业发展比较成本,环境资源,畜产品质量安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呈现出了新态势。张主任指出,健康养殖的核心是维护畜禽自身的免疫健康,包含了生产高效、产品优质、环境友好、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四大模块。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所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主任 张宏福研究员
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和平教授做了主题为“我国生物发酵饲料生物安全评价关键技术”的报告。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来承担了41项科研任务,授权发明专利21项,成果转化总经费达1200万元。经过数年努力,实验室建有乳酸菌分离鉴定体系,生物多样性研究体系,益生菌乳酸菌功能评价、筛选、代谢产物研究体系,肠道微生物构成研究体系、乳酸菌高密度发酵中试平台,并拥有中国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为我国微生物研究提供了无限资源。
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和平教授
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南大学副校长陈卫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益生菌菌种筛选最新前沿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的介绍。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超过10%的耕地、1200万吨粮食遭受重金属污染,损失超200亿元,不仅如此,重金属还给人类及畜禽带来了重大健康危害。重金属中毒之后,传统治疗方法不外乎使用螯合剂促进机体排出重金属和温和营养干预或膳食疗法两种,但收效甚微。对此,陈校长提出了环境领域微生物吸附和益生菌(乳酸菌)两种重金属危害的微生物减除策略。
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南大学副校长 陈卫教授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工业大学制药与生命学院陈晓春教授解读了酵母核苷酸的生物制造关键技术突破及其产业化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制药与生命学院 陈晓春教授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水产动物饲料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周志刚研究员汇报了水产动物内外消化道菌群调控研究进展。他指出,当下水产养殖面临历史从未有过的好机遇,市场缺口达20%,为满足4亿中产阶级的高品质消费需求。周博士详细介绍了“无忧、高效、简单”的无抗高效水产养殖支撑体系,该体系以中国水产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组计划和全球水产养殖无抗无忧计划为科技依托,借助经典益生菌,为无忧水产品保驾护航。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水产动物饲料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周志刚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蔡辉益博士带来了“我国生物饲料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主题报告。我国以微生物发酵为核心技术的生物饲料市场空间巨大,产值持续大幅度提升,在此过程中,添加剂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替抗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蔡博士指出,到2025年全国生物发酵饲料将占到饲料总量的40%,同时传达了农业部畜牧业司的声音:近几年生物饲料主要存在生物安全和生物饲料评价体系建设两方面的问题,农业部畜牧业司将从这两方面着手建立生物安全防控和生物饲料评价体系,规范生物饲料相关企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蔡辉益博士
下午的会议由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饲博荟副会长邓禹博士和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陈宝江教授分别主持。
湖北绿雪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丽博士介绍了丁酸梭菌在替抗集成解决方案中的应用实践。丁酸梭菌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对人和动物健康有促进作用的益生菌。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耐辐射和耐化学药品的特性。日粮中添加500mg/kg的丁酸梭菌可显著减少断奶仔猪肠道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降低腹泻率,促进肠道绒毛发育,改善肠道结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日粮中添加250mg/kg的丁酸梭菌可显著提高肉鸡和蛋鸡生产性能,改善屠体及蛋品质,提高肉鸡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和小肠消化酶活性。
湖北绿雪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王丽博士
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技学院副院长梁运祥教授详细解读了“酵母培养物+”在改善动物产品品质方面的应用研究。食品不同于普通的消费产品,除了品质,还有风味要求,品质是消费的基础,而风味是效益的阶梯。“酵母培养物+”是以高产还原型谷胱甘肽酿酒酵母为主要菌种,以特定饲料原料为培养基质,获得富含多种活性物质的新型酿酒酵母培养物。迎合了现代肉质对营养、食用、技术、卫生、人文五大品质的内涵,“酵母培养物+”改善肉品品质效果明显且经济易行。
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技学院副院长 梁运祥教授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鹏飞博士带来了基于肠道微生物基因组学的“肠道优势苗群模型”及其潜在应用研究。高教授指出,抗生素滥用、养殖条件差、管理水平低导致了家禽饲料利用率低、用药量大,机体免疫力差、肉质差等问题,进而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抗性基因污染,威胁食品安全。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鹏飞博士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佘玥博士的分享主题为“植酸酶在畜禽饲料中应用研究最新进展”。佘博士指出了植酸酶的潜在营养价值:通过云分析,猪的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500FTU/kg的植酸酶可替代27ppm锌,但对铜的吸收无影响;高锌对植酸酶的添加效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锌源影响植酸酶的添加效果;当植酸酶含量为500-2000FTU/kg日粮时,对于表观回肠末端消化率50%-73%的氨基酸,植酸酶可提高其AID 10%,而对于AID86%-95%的氨基酸,植酸酶可提高其AID2%。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佘玥博士
浙江大学石常友博士分享了菌酶分步发酵复合饲料最新工艺及其提升饲料品质机理研究。2016年,我国年出栏育肥猪6.7亿头,食用的玉米豆粕型日粮是最广泛使用的类型,但其中存在的(耐热性)抗营养因子降低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猪特别是仔猪的健康。石博士指出,饲料抗营养因子的消减策略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三种,相比前两种会造成营养物质的破坏和损失的诟病,以酶制剂和生物发酵为主的生物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处理成本低、环境友好的良好特性。
浙江大学 石常友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王慧博士的分享内容为“芽孢杆菌遗传操作体系初建及工程苗株分子改良”。芽孢杆菌广泛用于土壤、水、空气以及动物肠道处,常用的易于操作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并不能达到工业生产要求,行业亟需为有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的饲用酶制剂的菌种改良提供一个方便高效的枯草芽孢杆菌分子生物学和工程操作体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王慧博士
来自肯塔基大学的洪翊棻博士分享了母猪料中使用核苷酸对仔猪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核苷酸为组成核酸之基石,是代谢能量的计算单位,可以促进细胞间的沟通,是机体生长、免疫、肠道所需,怀孕后期至断奶阶段,母猪饲料的添加核苷酸可以提高猪乳质量、仔猪生长及免疫力。
肯塔基大学 洪翊棻博士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严密博士就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在养殖场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同参会者做了分享。养猪场污水处理池内出现起泡的现象,同时起火的报告明显增多。严重的情况下引发爆炸,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起泡与不起泡的养猪场之间菌群之间主要的差异菌为拟杆菌、厚壁菌和变形菌,而起泡养猪场内不同深度的样品间区别相对不明显。个别微生物并非主导因素,而是污水中过高的胆汁酸量与油脂量是起泡的主因。将饲料中的油脂成分降低后,目前起泡问题得到很大改善。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严密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张铁鹰研究员与大家探讨了混菌固态发酵制备多酶生物饲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固态发酵酶制剂以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农业副产品或废弃物为发酵基质,产物多样性丰富,与植物组织的复杂性相适应,且制备设备投资小,污染可控性好,废弃物排放少。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张铁鹰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徐建雄教授带来了繁殖母畜的氧化应激与微生物发酵物的缓解作用。徐教授指出,母猪健康是整个猪群健康的关键,母猪是生猪生产的源头,母猪健康和生产水平是猪场的核心竞争力。但是,集约化饲养技术加重了母猪氧化应激,母猪在妊娠后期、分娩和泌乳前期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损伤严重、高胎次母猪氧化应激严重。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徐建雄教授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程茂基教授分享的主题为“菌—酶融合技术生产工艺在规模化生物发酵饲料生产中的集成作用”。程教授指出,人为控制的酶+菌融合预消化技术使得酶解效率较差,很难达到最佳酶解水分,混菌异步发酵酶解浓浆技术不失为良策。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程茂基教授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李爱科研究员介绍了我国发酵饲料产业化开发利用关键技术。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李爱科研究员
10日上午,大会设立了两个分会场,分别探讨了生物饲料添加剂最新应用技术研究进展和生物饲料在降本增效方面的重要价值。分会场一由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因与蛋白工程研究室主任陈达博士主持。
安徽东方新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谢申猛博士首先在固体发酵技术的优势和劣势、东方新新公司的固体发酵技术工程化、酿酒酵母培养物固体发酵、技术的延伸四大模块向大家汇报了酿酒酵母培养物固体发酵技术工程化探索与实践。大规模、自动化固体发酵系统属国内首创,绝大多数为非标设备,已稳定运行两年,产品已大规模应用于养殖业。
安徽东方新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谢申猛博士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冯定远教授分享了饲用酶制剂的产品现状与产品开发的技术路线升级。饲用酶制剂以提高营养消化利用为主,应用功能多元化、多样化、组成以复合酶为主,相当部分是混合酶,但是水平参差不齐,从发酵源头到简单混合复配并存。如今,使用酶制剂还有不少的疑虑和争论,主要围绕酶制剂的目的是针对饲料原料的消化问题还是针对动物种类和生理阶段问题。酶制剂在饲料中的功能具有多元性:营养消化利用、肠道健康、生理和免疫调控、抗应激、脱毒解毒等。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冯定远教授
北京挑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总监雷恒博士带来了“发酵饲料中酶制剂应用技术研究”的分享。雷博士指出,酶制剂更有利与微生物对饲料原料的发酵,可以提高发酵效率、缩短发酵时间;加酶的主要目的是加速蛋白质等大分子的降解,加速抗营养因子的降解,加速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选择酶制剂时,除了考虑酶活和酶学性质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发酵底物的特性;葡萄糖氧化酶可快速造成厌氧环境,可考虑在厌氧发酵中饲料使用。
北京挑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总监 雷恒博士
沈阳市康普利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权志中博士阐述了饲料预消化营养初论。育种的高性能化、集约化养殖、疾病或亚健康、饲料原料的组成、原料的性状和形态共同阻碍了饲料消化率的提高。解决消化障碍可从改善动物的消化能力和改变饲料的可消化性两方面入手。
沈阳市康普利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权志中博士
国家“千人计划”海外特聘专家、湖南尤特尔生化有限公司李新良博士带来了玉米阿拉伯木聚糖高效降解酶的介绍。李博士指出,谷物中的细胞壁结构复杂,不降解会影响各样分的消化吸收,需要多种酶参与才能降解;玉米木聚糖由于支持链化程度高,需要有第五家族的木聚糖酶和阿拉伯呋喃糖苷酶的参与才能高效降解,谷物中有抑制木聚糖酶的各种蛋白质,这是植物的一种保护机制,饲料用酶需要考虑这一因素。
国家“千人计划”海外特聘专家、湖南尤特尔生化有限公司 李新良博士
现场组织了主题为“生物饲料添加剂应用技术面临的市场机遇与挑战”的论坛讨论,论坛由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程茂基教授主持。湖南百宜集团技术总监陈文斌博士,九州大地集团技术总监李建涛博士,国家“千人计划”海外特聘专家、湖南尤特尔生化有限公司李新良博士,天津市畜牧研究所所长王文杰研究员,广西百洋产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杨思华交换了彼此观点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论坛现场你来我往,妙语连珠。
论坛现场
与此平行的另外一个会场亦是精彩纷呈。由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发酵研究室主任于继英博士主持。
我国2015年海关总署数据及薯类种植面积及产量数据表明:常规饲料原料短缺已成为我国饲料“新常态”,薯类资源丰富,“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来自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陈宝江教授在大会上做了有关固态发酵薯渣类饲料产品的报告。糟渣类的营养价值较低,国内目前对遭渣类物质的发酵方法主要为简单堆积、烘干、晾干或者进行自然发酵,这些方法所需时间长、安全性差、环境污染压力大,造成90%左右的浪费,因此必须要对糟渣类饲料实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通过固态发酵的方法可以改善糟渣类饲料的营养品质和适口性、提高糟渣类发酵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增加活性成分含量,并获得质量安全的发酵饲料。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陈宝江教授
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行中心的张博博士分享了“地源性西兰花生物饲料的技术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应用”。地源性饲料具有地域限制性强、季节性强、处理难的特点。基于生态循环养殖模式,通常采用的生产及处理方式为生物发酵,它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养殖模式、形成集成替抗综合解决方案。高效利用地源饲料将成为降本增效的必然选择。
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行中心主任 张博博士
来自山东宝来利来生物产业集团生物研究院院长的谷巍博士带来“中药乳酸菌发酵研究及其在仔猪上的应用”。抗生素替代是我国畜牧饲料企业研究的热点。同饲料资源紧缺一样,中草药资源同样是紧缺资源,也存在人兽争药现象。如何充分利用好中草药资源,发挥微生物的益生和抗菌作用,做好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制。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产业集团生物研究院院长的 谷巍博士
来自广东希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劳泰财高级工程师介绍了希普在蛋白质原料的体外预消化技术的探索经验。蛋白饲料中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会影响动物健康,比如大豆抗原蛋白会导致对动物肠粘膜的致敏性的影响,而胰蛋白酶抑制剂、单宁会对消化酶产生抑制;游离棉酚、硫甙、生物碱对机体有毒性,而过量水苏糖、棉籽糖不仅影响适口性还会产生胀气导致腹泻。因此,对蛋白原料进行体外预消化处理研究,是饲料行业的热点。
广东希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劳泰财高级工程师
鱼粉是水产动物配合饲料不可或缺的优质蛋白源。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规模化发展,鱼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鱼粉资源却是有限的,非鱼粉蛋白源开发的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成本更低、总量更大、效率更高、质量更好的原料是发展趋势!昆虫蛋白种类丰富、食物转化率高、繁殖速度快、富含蛋白质,营养成分全面,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来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的水产室主任黄燕华博士介绍了黑水虻幼虫蛋白粉营养价值、养殖应用效果和规模化生产情况。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水产室主任 黄燕华博士
来自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常寨成高级工程师“智能化固态发酵及烘干装备的研究”,介绍了智能化固态发酵及烘干装备的研究和发酵饲料企业应用案例。目前固态发酵行业大生产的装备却很落后,发酵装备需要进一步升级去匹配发酵技术软实力,同时也只有固态发酵装备的进一步革新,才能更好的推动固态发酵行业的发展。发酵装置专业化是生物饲料发展的必然趋势。
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常寨成高级工程师
主题报告结束后,进行了题为“生物发酵饲料技术及其产品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的精彩论坛。论坛由中粮贸易饲料事业部首席技术官李海涛博士主持。在主持人缜密的提问中,论坛嘉宾国家粮食局研究院李爱科研究员、中苋生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尔平总经理、上海源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季春源副总裁、广州博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潘军博士和海南罗牛山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桩博士同与会者交换了彼此观点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论坛围绕生物饲料聚焦珍惜资源、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肉品消费的种植、生产、消费的优质循环,得到与会者共鸣。
BFC·第五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在累累硕果中圆满落下帷幕,开创了行业学术会议务实创新的新模式,大会为全国畜牧饲料界广大同仁提供了高效高端高质的交流平台,为我国生物饲料科技进步和产业化推波助澜。每年九月第二个周末,我们不见不散!
一周热点
- 2019-08-30中央下发铁令!19年限养令、禁养令撤销!19年玉米生产者补贴确定,即将下发!
- 2018-08-05智慧养猪驱动 ——首届中国智慧养猪产业实践峰会在京召开
- 2018-03-27双胞胎第三代教保料“健康三宝”掀起抢购狂潮:仅发布会当天销售突破5000吨!
- 2017-10-11双胞胎集团9月份销量再创新高,突破86万吨!
- 2018-04-092018饲料工业展览会展商名录
- 2018-10-26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关于发布《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2项团体标准的通知
- 2015-11-02双胞胎集团推出“三胞胎”直销大猪场
- 2018-03-08全国猪场大咖将齐聚三亚与双胞胎集团共谋猪事
- 2017-11-20年销量突破900万吨,双胞胎再现王者风采!
- 2019-03-26来2019河北饲料峰会 见证行业发展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