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镇江基地大豆加工扩能至270万吨/年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5-07-02

  近13亿的项目总投资,不到一年就建成达产,中储粮镇江公司在万里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正在创造新的央企速度。

  6月的一天,中储粮镇江油库有限公司新建的压榨车间,机器轰鸣、油香弥漫,巨大的压榨装置足有6层楼高。记者乘坐电梯从1楼到6楼,但见机器运转、鲜见工作人员。据介绍,整座车间日产6000吨大豆油,正常用工只需6人。

  这是中储粮镇江基地油脂油料加工技改扩能项目的一部分。自去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旨在扩能增效的技改新项目就不断创造速度奇迹,当年12月精炼车间就建成投产,今年4月压榨项目也达产达效。目前,整个基地的大豆加工能力已从此前的90万吨/年扩至270万吨/年,油脂精炼能力从72万吨/年扩至102万吨/年,仓储规模和码头年吞吐能力也分别达到了122万吨和800万吨。业内评价,这是全国中储粮系统迄今最成功的项目之一。

  “最大的成功是在较短时间内,提升了镇江基地对长江流域粮油市场的调控能力。”中储粮镇江公司董事长张中说,由于国内大豆产量只占进口量1/4弱,受国际行情影响,国内油脂行业自2004年以来多次出现价格波动。每当波动剧烈时,国家发改委只能依靠约谈平抑价格,缺乏有效的市场化调控能力。中储粮镇江基地的首要建设目的,就是提高调控能力。一期项目建成时,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都曾指出:此类项目如能在全国布点建设10-15个,我国粮油市场宏观调控格局将大为改观。

  肩负如此重任,镇江基地扩能项目的快建设、早见效,更显意义非凡。而除了速度外,新项目大量引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也成为基地扩能增效的可靠保证。张中介绍,技改扩能项目至少采用了6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工艺和设备,取得良好的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效果。相对旧生产线,新项目的油脂精炼综合成本,已从110元/吨降至87元/吨左右。

  新的工艺设备,究竟如何降本增效?以油脂精炼预复脱工艺为例,这种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油料脱色技术,通过预脱复脱工艺提升了脱色效果,并降低脱色所需材料白土的消耗量。生产数据显示,传统工艺每吨油脱色需要10-12千克白土,采用预复脱工艺只需7-9千克,仅此一项全年就能降本150多万元。

  另一增效亮点是引进了脂肪酸双捕集系统。油脂精炼的脱臭过程中,通常会对脱臭馏出物进行脂肪酸捕集,后者是生产维生素E的主要原料。传统工艺进行单次捕集,脂肪酸中的维E含量为6%-8%,双捕集系统则通过高温、低温两次捕集,脂肪酸的维E含量高达15%以上,而高含量就意味着高经济效益。

  张中介绍,新的技改扩能项目,还大量采用了变频节能技术、完善的热能回收系统和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由此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能耗均大幅下降。其中生产每吨油的电耗从19度将至13度,柴油使用量下降了8%-10%,按照正常加工量每年可减少柴油用量660吨。

  市经信委主任薛峰说,中储粮镇江基地技改扩能项目抢抓市场机遇,快速投资、建设、达产、见效,充分体现了技改大项目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精准拉动效应。据了解,项目投产后镇江基地今年的销售收入可达100亿元,上缴利税1.2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