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爱:大华农5年内追资5亿做水产生态链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5-03-02

  文/《水产前沿》 唐东东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

  在畜禽集约化养殖或“公司+农户”模式颇有建树的温氏,终于把目光投向了尚未在“公司+农户”上探出有效出路的水产养殖业——它会怎么做?

  2014年11月21日,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华农”)在广州中山大学举办了海洋生物产业发展研讨会,2位院士领衔,外加8位产业链领域专家共同会谈把脉。这场高规格的研讨会,被外界解读为大华农正式进军海洋生物产业的信号。在此之前,大华农已陆续完成了在水产疫苗领域、海洋生态养殖与现代渔业两块的布局。

  大华农是国内以疫苗药物为主导的兽药行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2011年借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进入水产疫苗领域。此番业务扩展非常自然,也未看出其对水产行业有何抱负,因为大华农在畜禽疫苗领域已有不错的成绩,唯独缺少水产疫苗业务,由陆生拓展至水生的战略规划,对于上市企业而言平常不过。

  接下来则疑惑和兴奋并存。2013年12月,大华农与中山大学共同发起设立广东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简称“大麟洋”),同时大麟洋还控股成立以海鱼种苗繁育为主业的海南东方大麟洋,愿景是最终打造一个以良种繁育、深水网箱养殖、饲料营养研发生产、产品加工、冷链物流、渠道销售、出口贸易和配套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链。这种操作模式令人疑惑,因为实质上更像主导产业为养殖的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温氏”,大华农的实际控股公司)的做法,而非大华农的扩张逻辑。

  但抛开这个层面,兴奋点在于,在畜禽集约化养殖或“公司+农户”模式颇有建树的温氏,终于把目光投向了尚未在“公司+农户”上探出有效出路的水产养殖业——它会怎么做?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大华农副董事长兼总裁陈瑞爱独家答疑。

  在水产行业两条腿走路

  《水产前沿》:大华农为什么会想着做水产?

  陈瑞爱:大华农本身是做生物产业,尤其是动物保健品,其实动物的范围,应该包含陆生跟水生。大华农进军水产药业是从2011年开始,当时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谈合作,最后技术对接和成果转化的单位是珠江水产研究所。大华农也因此将动物保健业务从陆生扩展到了水生,成为全国第一个水产疫苗专用生产企业。从这一块来说,大华农真正涉足水产行业是从水产药业开始。

  为什么做水产养殖?大华农在动物保健品上能有那么快的发展,很大程度也得益于温氏集团,一是其养殖产业能够作为市场消化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产品能得到很好的应用,且能得到很快反馈,反过来推动产品的改进和创新。这种发展模式,让我想到如果水产药物要上得快,最好是要有自己的整套生产和支撑体系。后来我们对水产药业进行调研,了解到水产业比较分散,也比较低端和传统化,但公众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这给予我们进入水产业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而且,温氏本身就搞养殖,陆生跟水生相同的都是肉制品,最终的消费者也相同,只是产品类别不同,因此我们做水产也相当于扩大公司产品结构。另外,国家现在把海洋放到战略层面去规划,既然是国家要做的,那我们就积极去推动。

  其实看上去大华农是跨行了,但经营理念没变,一直是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按照做产业化的思路来做。虽然我们对水产不熟,但是组建的团队对水产很在行。

  《水产前沿》:大概思路是怎样?

  陈瑞爱:大华农在水产行业会两条腿走路,形成“一高一大”。“高”是继续发挥生物制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大”是海洋产业规模化。我们刚进入海洋领域,首先是定位养好鱼、卖好鱼,而养就必须有好的品种,要有种苗。所以,起步阶段我们就定位在育种、深海网箱养殖两块。长远来讲,是要形成产供销全产业链经营,这是我们整个的规划。

  我们为什么不做淡水鱼,一是水质污染严重,还形不成一种安全食品;二是淡水鱼价格上不来。

  未来5年追资5亿元做产业链

  《水产前沿》:目前养殖板块进展如何?

  陈瑞爱:大麟洋已与中山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开展科研合作,在海水鱼良种繁育、病害控制、深海养殖等方面开展深入研发。经过一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二地+一销”的生产运营系统,即珠海和海南两个核心生产基地和一个销售系统。2014年我们的生产基地产量有4000吨,以粤港澳珠三角区域为重点市场,现在与羊城晚报金羊网合作建立了直通销售渠道,以及建立大麟洋深海鱼馆销售门店。

  珠海大蜘洲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位于伶仃洋大蜘洲岛屿海域,与香港相近。基地规划海域面积为8000亩,可建设800个深水网箱,目前已建好200个深水网箱,养殖鮸鱼、军草鱼和石斑鱼等。基地已被农业部列为国家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珠海供港产品基地,未来将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开展营养饲料、深海养殖、疫病防控、产品加工等重点研发,把行业最新的技术成果运用于生产。

  海南基地与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合作建立海水鱼类南繁育种中心,基地位于海南岛东方市,有2000亩,年可生产各类海水鱼种苗3亿尾,以龙胆石斑鱼、金鲳鱼、军曹鱼等为主。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位于海南岛三亚市,建有80个深水网箱。

  《水产前沿》:近几年有什么规划?大华农短时间内就上了这么多项目,会不会有些冒进?

  陈瑞爱:我们有个五年规划,2014-2015年要实现年销售规模1.2亿元,其中养殖1.1亿元、种苗0.1亿元,实现利润2000万元;2016-2017年增加投资2亿元,实现年销售规模5亿元,其中养殖3亿元、种苗0.2亿元、饲料0.8亿元、水产加工0.5亿元、水产贸易0.5亿元,实现利润6000万元;2018-2019年会继续追加投资3亿元,实现年销售规模10亿元,其中养殖6亿元、种苗0.2亿元、饲料1.5亿元、水产药业0.3亿元、水产加工1亿元、水产贸易1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

  所以我们是做产业链的规划,但分布实施。规划可以宏伟点,以后都按这个目标去制定方案,就不会走弯路。整体思路是,宏伟规划、分布实施、精打细算、稳步推进。大华农以后还是会并购一些企业,有条件合适的就要并购。

  经营方式、格局来规避风险

  《水产前沿》:大华农作为上市企业,怎么尽量规避水产养殖业中的风险?

  陈瑞爱:温氏对养殖的风险控制有两点,一是分散、多点、多品种养殖;二是装备自动化。我们在深海养殖上除了现在用的深水网箱,也会考虑其它养殖方式,比如用废旧的大油轮改装成养殖车间。水产养殖物联网与智能装备,我们拟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发。

  另外,在产业布局上也要考虑好,像季节性上如何以最佳的生产方式对接。我们为什么在海南和珠海布局,是因为海南一年四季可以均衡生产,而珠海则贴近消费市场。我们也考虑建加工厂,这样能规避一些问题。

  《水产前沿》:温氏在“公司+农户”模式上很有经验,大华农未来是否也会尝试以这种方式来运营水产?

  陈瑞爱:现在只是我们自己的基地,未来如果要发展的话,会考虑“公司+(渔民)基地”的模式。前提是,等我们把标准化及产业化建立起来后,再来发展。这样可以按我们的生产标准、评估体系来操作,然后产品统一回购。

  《水产前沿》:水生的标准化没那么容易建立。

  陈瑞爱:确实是没那么容易建立,那是因为以前养殖太分散,个体没力量。但我觉得很容易,原来是没人能干,干不了,而我们就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