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粮食收储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5-01-09

  新华网北京1月8日电 (记者刘羊旸)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流通领域的新常态体现在哪些方面?粮食流通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新趋势?面对新常态,粮食部门如何主动适应、坚持发展?记者在8日召开的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采访了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

  粮食市场运行呈现内外融合、矛盾交织的新特征

  “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推进,粮食贸易全球化、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国内粮食市场各种矛盾交织累积。”在任正晓看来,宏观经济形势对粮食市场特别是对粮食消费需求的影响显著加深。

  任正晓分析说,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粮食连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人口增加、消费结构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粮食需求将继续刚性增长。而另一方面,国内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三高”叠加,粮食供求总量紧平衡与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矛盾凸显。

  与此同时,在粮食价格“天花板”和生产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下,单纯依靠敞开收购、提高托市收购价格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空间越来越小,现行粮食收储政策体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适度利用国际粮食资源与进口粮食冲击国内市场的矛盾也逐渐显现。”任正晓说,“稻强米弱”为期已久,稻米加工业经营困难。此外,我国粮食生产和库存分布呈现向核心产区集中态势,主产区收储压力巨大,政策性粮食库存连年“滚雪球”,增加财政负担。

  粮食行业适应新常态须走改革转型、创新发展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粮食生产和消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任正晓表示,这对粮食行业经营理念、发展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创新粮食收购模式和经营方式,拓展经营空间,实现提质增效?如何有效运用国际粮食资源和科技成果,使粮食企业、粮食产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新常态下的行业振兴?任正晓认为,这些是我国粮食行业亟须破解的重要课题。

  任正晓说,当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已由数量温饱型向质量营养型转变。如何适应粮食消费群体、消费方式变化,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也是粮食行业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挑战面前,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粮食行业必须走改革转型、创新发展之路。”任正晓说,粮食部门要彻底转变“坐等收粮、坐店卖粮”的传统经营方式,开辟行业发展新路径。主动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种粮农户特别是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结成经营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在服务三农过程中,赢得行业发展新契机。

  同时,还要积极创新经营业态,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宽国际视野,在适应国际国内市场融合上展示新作为。

  “抓收购、保供应、管库存”维护粮食市场稳定

  2015年,如何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任正晓表示,要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为核心,进一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把粮食收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任正晓透露,将进一步采取建仓扩容、促销减库、跨省移库、腾仓并库等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粮食收储,千方百计提高粮食收储能力。同时,督促收储企业严格执行质价标准和收购守则,坚决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绝不允许向售粮农民“打白条”。

  针对当前粮食库存总量大、露天储粮多、库点多元化等新情况,任正晓说,要突出抓好库存粮食监管,特别是强化政策性粮食库存监管,切实守住“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的监管底线。严厉查处违规套利、坑害农民利益、损害国家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

  任正晓还透露,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实施范围和规模,加快建立粮食质量追溯体系;推进储备粮收购、销售、轮换等业务环节公开透明;加强粮食法制建设,全面实施“粮安工程”,加快推进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积极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粮食企业“走出去”,努力构建多元主体共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