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力挺大豆产业 市场盼补贴细则出台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4-02-19

  粮食安全、转基因争议、进口产品冲击国内市场,一直是困扰国产大豆的“老大难问题”。

  中央一号文件尝试以补贴方式缓解大豆产业困境。政策的力挺无疑是好消息,但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这纸新政或许仅能帮助国产大豆“守住最后的阵地”。

  为何是大豆?

  “对整个国产大豆产业来说,确实是一个好消息。”得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时,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的第一个反应是高兴。

  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实行多年的以中储粮为主体进行的收储制度将逐渐淡化。

  “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十几年关注农业,但像今年这样将某个农业品种单独拿出来讨论,还比较少见。在我的印象中,针对大豆这个品种是第一次。”王小语告诉新金融记者,“由此可以看出有关部门对大豆产业的重视程度。”

  中国大豆种植主产区是东三省,山西、陕西、河北、新疆、宁夏等其他省份有少量种植,甚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亦有大豆种植区。但这些地区产量较小,一般只能满足本地市场消费,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一号文件将东北地区作为大豆价格补贴的试点,意义不言自明。

  中国社科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则认为,中央选择新疆的棉花和东北、内蒙古的大豆作为试点农作物,主要因为这三大产区的生产量和销售量相对封闭。

  将包括内蒙古在内的东北地区纳入试点,除了地域与产能因素之外,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长期共存导致国产大豆日渐式微是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进口大豆的总金额达到2177.42亿元。大豆早已成为继原油、铁矿石和铜之后又一重要进口大宗商品。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占到全球大豆贸易总量的60%以上。

  国产大豆属于非转基因品种,而进口大豆为转基因品种。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能说大豆与粮食安全问题无关。

  李国祥表示,国产大豆减少并不全是进口大豆惹的祸。我国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在某种程度上是“无奈的选择”。可以说,在转基因大豆的选择问题上,中国并没有太多回旋余地。

  这主要因为近十几年来,中国对食用油需求增长过快。国产大豆远远不能满足油脂企业的需求。

  从农产品结构上来看,我国耕地、水资源紧张,国产大豆对土壤成分要求较高,导致大豆产量受限,根本无法满足国内需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副食消费快速增长,对国产大豆的消耗量也在增加。多方因素叠加,我国进口大豆是必然选择。

  细则待落实

  中央政策出台后,详细的配套措施何时落地,是产业相关方关注的焦点。

  1月22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标价格补贴制度还处于政策设计阶段,要具体落实和执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我所知,在政策出台之前,已经有过详细的调研,因此政策出台应该有备而来。”王小语介绍。

  按照其他领域的先例,对价格补贴会涉及多个方面的工作,即使是以补贴豆农的方式来推进,也将牵扯多个部门。

  “怎么补、补多少、补给谁?参照市场价还是生产价格?这些都是关注的焦点。”王小语介绍,“如果根据种植面积补贴,那么应该由农业部门来实施;但如果根据价格补贴,则需要财政部门的介入;而以储备方式来补贴,则需要由国储部门来执行。”

  有观点认为,除对农产品本身补贴之外,对农产品的深加工进行补贴同样是可以参考的方向。在此之前,对于大豆这一农产品来讲,仅有的少量补贴很难支撑整个产业良性发展,利用国产大豆榨油的企业常年徘徊在亏损边缘,停产之声不绝于耳。

  据介绍,在东北粮食主产区进行的深加工项目中,对利用玉米进行加工乙醇的项目补贴,比大豆深加工补贴更为普遍。国产大豆压榨企业是否有必要成为被扶持的对象呢?政府是否需要对国产大豆产业链进行整体扶持呢?

  陈锡文解释,目标价格有一个总的方向,政府告诉农民当年粮食的供求情况,提供预测性目标价格,而实际的市场粮价可能高于或低于目标价格。这种情况下,政府的调节措施是两方面的,即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政府补贴城镇低收入者;反之,政府补贴农民。

  “补贴对于产业发展总体是利好,但政策的落地和配套细则的出台同样重要。”王小语表示。

  李国祥则认为,目标价格补贴制度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实施补贴。“中国农民多、农业生产规模小,农民生产量和销售量是多少,这些数据不容易搞清楚。”国家财政负担不断增加,农民未必能得到切实的好处。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直补政策细则落地后,国产大豆产业的萎缩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豆农们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直补细则落实后,他们的选择势必影响到我国大豆产业的前景。

  目标价格补贴制度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实施补贴。中国农民多,农民生产量和销售量是多少,数据不易搞清楚。财政负担不断增加,农民未必能得到切实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