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以饲料原料风险管理推动产业进步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3-10-28

  前不久,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在南昌举行。本届大会以“新形势下饲料原料风险管理之道”为主题。由于去年以来参与期货交易的企业在玉米交易中成功避险,如何推动玉米行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成为关注焦点。

  目前,玉米正在从过去供大于求转变为求大于供,价格波动越来越剧烈。2012年,国际豆类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而经过多年风险历练的国内大多压榨行业成功度过此次风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国内日压榨能力千吨以上豆油90%以上都参与了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市场避险。到今年9月,交割玉米55.53万吨,为玉米期货上市以来月度最大的交割量。很多饲料企业和贸易商通过期货市场采购和销售了大量质量较高的玉米,整个交割过程平稳顺畅,期货功能得到了企业的普遍认可。

  大连商品交易所有两个饲料品种,分别是豆粕和玉米。2000年上市了豆粕期货,到2012年交易额达到了3.5亿手,达到31%,是全国商品期货中增长最快的品种。2012年7月份达到日均成交量达到600万手。在大商所的历史上有两个品种曾经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一个是豆粕,持仓量由开始的1万手到2012年111万手,峰值达到183万手。保证金由2000万发展到40亿。2013年6月底交割120.88万吨,累计交割金额32.33亿元。华东地区交割量占全国的52%,参与客户32.7万人,占大商所交易客户的80.66%。

  玉米是大商所1993年上市的第一个品种,1998年停止交易进行整顿,2004年恢复上市交易。玉米成交量历来起伏变化较大,2008年随国家政策变化,玉米期货成交进入低谷,2012年玉米期货成交量占全所成交量7.3%的份额,最大持仓量是单边86万手,日均成交量占大商所成交量的17.2%。玉米期货的交割量较大,到今年9月底,玉米期货交割量409万吨,占累计交割量的24.76%,成为大商所仅次于豆粕的第二大交割品种。从参与客户结构来看,2004年2.15万户,2012年为20万户。法人客户正从东北市场向全国市场转变。自2009年开始,玉米客户变为以华东和华北客户为主。

  玉米和豆粕共同构造了主流饲料期货板块。玉米是最主要的能量饲料,豆粕是最主要的蛋白饲料,两个品种占饲料比重达到三分之二,玉米和豆粕的价格也就成为饲料的主要成本。豆粕是国际市场规模最大、最活跃的农产品期货品种;是我国以进口产品为原料的产量最大的农产品品种;是国内农产品行业中产业客户水平最高、参与程度最深入的农产品期货品种;是大多压榨产业链风险管理的支柱产品;是适应现货市场和产业发展变化不断自我更新发展的典范期货品种。而玉米是我国期货市场价格最低的农产品,它的价格只有2331元每吨;是国内期货市场最稳健的品种;是初学者练手的好平台;也是企业规模化的套期保值好工具。玉米期货价格较好地发现了国内现货价格的变动趋势,走势与国外市场保持相对独立。

  多年来,大商所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立身之本,全力引导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实行风险管理。在豆粕品种上,一是加强价格管理,普及套期保值率的运用。二是通过豆粕合约、制度设计服务和引领服务升级。三是直接服务产业客户。通过服务,期货市场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2004年和2008年,饲料期货市场出现了两次价格大波动,第一轮利用期货市场最好的是外资企业,第二次国内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行业进一步整合,获得生机。2012年大豆压榨能力达到1.1亿吨,成为产能过剩行业,全行业亏损,而这些大企业能够生存并且生产量逐年增加,就是用期货市场盈利弥补了亏损。十年前,中小型贸易商是玉米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现在大型贸易商逐步成为玉米贸易市场的主流,单个合约最大交割量超过50万吨,占东北港口月均发货量的25%左右。

  对于玉米期货和大豆期货来说,大商所积极推动“千村万企”工程,让农民利用期货价格实现增收。玉米和大豆有比价关系,高于比价种大豆,低于比价种玉米,而期货价格正是一个好参考,许多农民已经习惯“先卖后种”了。另外,玉米合约制度设计上也起到了引领产业升级的功能。采用散粮交割模式,降低运输成本,帮助生产经营企业控制玉米采购和销售节奏,确定不同时期的最佳库存水平。

  玉米品种发展的空间非常很大。为此,大商所近10年进行了多次重大制度改革,下一步计划对玉米容重、交割库容结构等进行调整。同时,加快推出鸡蛋、生猪期货等新产品,研发玉米淀粉、饲料产品期权等新品种,逐渐形成饲料与养殖产业完整的避险工具体系。降低交易成本,改进质量标准,完善相关制度,维护老品种等也会不断与时俱进。而与行业协会以及龙头企业的合作,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将是大商所一个全新战略。玉米大会由此由产区走进销区,正表明了大商所的决心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