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豆放开进口不放开种植遭质疑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3-06-19

  有关转基因话题的每次出现,都会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近日,中国农业部批准发放了三个转基因大豆(4677,-6.00,-0.13%)进口安全证书,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转基因安全争议由来已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学术界有关转基因的争论由来已久,“支持派”与“反对派”立场也十分鲜明。不过,国家农业部关于“严格禁止转基因作物种植”的禁令一直维持,但中国正逐步和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一样,逐渐批准相关转基因产品要么用于食品加工,要么用于饲料加工。

  国内转基因技术专家组成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董英山表示,所谓转基因技术,就是通过生物技术,把某个基因从一种生物中分离出来,植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另一种生物就因此有了植入基因的“功能”。

  “与杂交不同的是,杂交只能在同物种之间进行,转基因却可以在完全不同的物种之间进行。例如,抗虫转基因植物,转入本来存在于细菌体内的‘BT基因’,使植物本身产生杀虫能力。”

  近年来,国内有关转基因风波最为激烈的一次出现在2011年。当时,有关国内多省市“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在东北地区较为“著名”的玉米(2427,-1.00,-0.04%)杂交品种“先玉335”是转基因品种等报道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影响,一些媒体甚至声称“转基因玉米”造成大老鼠绝迹、母猪流产甚至死胎。但类似说法没有证实与转基因有关。一些不明真相的个人及社会团体打出“转基因食物将祸及子孙”的口号,希望以此来干预转基因技术推广进程。

  专家表示,虽然欧洲、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和地区早中国多年批准应用多种转基因大豆,但有关转基因的争论在当地也同样存在,可以说转基因争议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转基因作物未在中国大规模种植

  近来,针对有关转基因作物在部分地区非法种植的报道,由多个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已先后两次到这些地区进行调研。

  董英山说,有关“东北地区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的说法,实际上是辽宁和吉林的农业部门在其设置的区域试验区内种植的试验品种,并非大规模种植。“农业部门把各个品种放在一起,这些品种不仅放在一个地方,在各地都要布试验点。”他说。

  一些专家表示,这些报道缺少事实根据。他们表示,“谣传”之所以引起社会敏感,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有关部门没有将目前转基因技术研究等有关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

  实际上,中国在2004年就批准转基因大豆进口,源自孟山都、先锋、杜邦等“先进”农业技术的转基因大豆一直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并以豆油(7466,-38.00,-0.51%)的形式最终进入餐桌。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约81%的大豆产量为转基因大豆。因此,以传统方式种植的大豆在全球都在萎缩。

  转基因被“妖魔化”了吗?

  黑龙江省首席大豆专家、海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志华认为,过去四年,受种植收益相对较低及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引导,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已连续减少,产量受到较大影响。

  王志华算了一笔账,2012年,按照一亩地生产玉米1000斤左右、售价1.05元/斤计算,可收入1050元;而同样地块如改种大豆,则只能产出260斤左右,以每斤2.2元计算,种植大豆每亩地收入不足600元。

  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的数据,2012年,国产大豆产量约为1300万吨,进口大豆约为6000万吨,进口量占比持续加大。中国大豆进口量占比80%,即便在政策保护下,本土产量也已不断萎缩。

  长春市民刘其表示,原来在超市购买豆油时,经常能看到标签上写着“东北大豆”,但现在标注“原料为转基因大豆”的豆油已经占据主导。

  “作为普通老百姓,转基因到底是什么?会对大人和孩子身体造成什么影响,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刘其说,“至于我们吃的大豆或者是别的食品,来自哪个国家、通过什么途径种植生产的,其实我们并不关心。”

  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农业专家表示,放开转基因大豆进口、却不放开国内种植,让人疑为转基因大豆食用无害,种植却可能有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实际上,目前政府对于转基因粮食作物在中国的种植呈现出“谨慎”的态度,一方面,农业部的网站上专门设有为转基因“说好话”的栏目,甚至该栏目一度占据醒目位置,农业部专家也对转基因技术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另一方面,农业部又始终强调我国没有批准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种植,并对放开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持有非常审慎的口径。

  专家表示,我国在转基因技术研发、品种批准程序,特别是公众知情权方面,确实还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你总得告诉大家,转基因到底是啥东西?”一位专家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