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产业的近忧与远虑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3-05-17

  对于我国家禽产业而言,H7N9禽流感的阴霾还未过去,许多禽产品生产企业依旧业绩不良。这次冲击给禽产业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消费市场未回暖

  李享是北京密云县一家柴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户,对于最近的鸡蛋销量,李享坦言“卖得不是很好”。禽流感影响销售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本想指望“五一”旅游消费高潮拉动销量,但是未能如愿。

  北京爱农养殖基地正常情况下每个配送日配送冰鲜鸡100只,禽流感开始后降到50只、30只,4月10日左右配送量已经下降到零,并持续至今。养殖基地15000斤冰鲜鸡的库存容量现在已经满了。“随着气温的升高,6月份这场疫病应该过去了,吸引客户回流起码要3个月,7月、8月又是肉蛋禽奶的消费淡季,所以预计到‘十一’以后消费市场会真正恢复。”爱农养殖基地总经理陈连山说。

  相比禽流感对消费冲击的短期忧虑,养殖者更担心禽流感对整个禽产业的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从1月份开始预订鸡苗、做计划并进行生产,到4月、5月正是许多厂家发鸡雏的时候,但是这个时候禽流感集中发生,许多养殖户订好的鸡苗就不要了。陈连山说:“现在养殖户和养殖量减少了,等市场好转后又没有足够的禽类产品适时满足需求,可能会引起禽产业新一轮的波动。”

  禽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禽产业面临着招工难问题。禽流感发生后,禽产业流失产业工人的情况变得更严重。爱农养殖基地有50个工人在一线生产,其中有一半的工人因为担心自己的健康安全有离职意愿。

  疫病风险难分散

  因为自身的一些特性,禽产业疫病防控存在难点。地上跑着小鸡、水里游着鸭子、天上飞着鸽子,禽类不但品种多,疫病传播渠道也多,这是疫病防控的难点之一。其次,禽产业的养殖者还存在大量的小规模养殖户和一些散养户,养殖条件有限、养殖手段落后,不利于疫病的防控。

  一旦禽流感疫病发生,采取的常规手段有封闭管理、加强消毒和监测、设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重点防控以及发现疫病后对禽类捕杀无害化处理等。除了这些常规动作,养殖者和养殖企业几乎没有其他有效办法应对当前问题,这加重了禽产业在疫病中的“伤势”。

  禽产业的疫病灾害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或个人必须承担大部分损失。北京爱农养殖基地存栏5万只鸡,禽流感后每只鸡政府补贴3元钱,5万只鸡共补贴15万元,总经理陈连山告诉记者,这15万元对于企业应对禽流感远远不够,仅够公司坚持1个月,而在客户回流需要的更长的时间里,公司只能“硬扛着”。为什么不能实现风险分散?陈连山说,对疫病的投保难以操作,因为禽流感病毒有多个亚种,这次发生的病毒和下次发生的病毒未必一样,投保了这个病毒,万一发生了新病毒还是要自己承担。

  规模养殖需引导

  这次禽流感的冲击对禽产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禽产业如何提升应对风险能力,实现良性发展?

  北京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陈余说,禽产业需要提高专业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让产业发展上层次、上水平。散户养殖不规范,养殖条件差,容易发生疫病,而且监管难度大。现阶段还存在着数量不少的散户养殖,要逐步引导农户走专业化和规模化养殖道路。

  北京百年栗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顺已经从事禽产业20多年,他认为养殖企业需要走向自动化和全产业链,自动化设备不但降低了养殖生产劳动强度,而且让养殖的每个环节都是可控的,实现了企业的高效安全生产。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应该给禽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通过科学引导健康合理的消费,减少不必要的恐慌,维持市场和生产的稳定。一发生禽流感类似事件就不吃禽产品的现象,对整个禽产业冲击很大,也浪费了社会生产资源。“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疫病对人类产生的危害。”陈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