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研发出肉类成分快速测试鉴定技术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3-04-18

  今年初的“马肉风波”,令一向自诩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欧洲各国颜面尽失,香港城市大学研发出新的肉类成分快速鉴定技术,可在8小时内鉴定多种肉类混合制成的食品成分,涉及猪、牛、羊、马、狗、猫和鼠肉,比现有鉴定法缩短八成时间,将大大有助于防止“挂羊头卖狗肉”。

  从超市买到的牛肉,有无混入其他肉类?现时常用的基因排序监定方法须耗费48小时,且对熟食检验成效欠稳定。城大生物及化学系教授郑淑娴及团队,花费两年时间及60万元研究资金,研发出快速鉴定方法。仅须使用植入DNA探针的特定检测试纸,即可在短短8小时内完成鉴定。

  试纸植入DNA探针

  鉴定过程是从食物样本中提取少量去氧核糖核酸,经分子生物技术复制倍增后,再滴入特制的试纸测试。郑淑娴介绍,试纸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植入了微细人造物质“探针”,不同试纸将针对不同肉类作出判断。一旦“探针”侦测到其目标肉类的去氧核糖核酸,试纸就会变色。这项创新技术无须进行繁复的去氧核糖核酸排序和数据分析,因此鉴定所需的时间比一般的基因排序鉴定方法大幅缩短。

  目前,该技术可以鉴定7种肉类,分别为猪、牛、羊、马、狗、猫、鼠肉。相对于每次只可检测一种肉类的传统基因排序鉴定方法,新技术可同时检测多种肉类混合品,标示出每一种成分。

  研究团队的成员曾从市面买来一些外有包装的猪牛肉丸等,以新技术鉴定之后,确定其包装上标签所述的肉类成分属实。为作比较,研究人员同时测试了一款“素肉丸”,试纸没有变色,即确定该食品名副其实,果真不含肉类成分。

  可鉴定7种肉类

  技术再加以改进后,可以一次鉴定多达30种肉类的成分,将来或扩大至其他常见食用肉类,包括价格昂贵的海产,如元贝、花胶、鲍鱼、鱼翅、进口鱼类等。郑淑娴说:“不论什么生物物种,只要细胞中含有去氧核糖核酸,原则上就可以使用这项技术。其研究团队正携手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海洋鱼类。”

  该鉴定技术亦可用于动物饲料管理。由于疯牛病的病原体可通过肉骨粉等动物饲料传播,内地和欧洲诸国加强监管动物饲料,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哺乳动物成分。郑淑娴认为,快速鉴定技术若广泛投入使用,将提高饲料监管效率。

  该团队目前已与业界接洽,并获一企业资助。郑淑娴表示,未来是否能广泛使用,要视乎业界认可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