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集团暗谋转型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3-01-17

  作为国内味精业的龙头企业,梅花集团转向医药原材料领域拓展,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今年味精利润不太高,龙头企业都在进行复合型发展。”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田玉兰表示。

  作为味精业巨头之一的A股上市公司,梅花集团最新发布的公告也暗合了这一趋势。

  梅花集团2012年12月26日发布公告显示,公司拟以自有资金1.02亿元,投资新建年产1000吨普鲁兰多糖、15亿粒普鲁兰多糖植物胶囊生产线。

  梅花集团给出的解释是,以往公司主要以基础产品制造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新投项目“利润空间大”、“有望发展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该公告委婉传达了以往公司在销售和定价权上受制于人、利润空间偏小等状况,并有向“传统制造大领域”外拓展之意。

  上市2年来,梅花集团不断发布的公告显示,其已在多个领域尝试探索和延伸发展。

  那么,世界味精龙头生产企业之一的梅花集团尝试转型,究竟是避免同质化探索新的盈利增长点,还是老品牌在味精业失意?21世纪网调查发现,梅花的悄悄转身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味精利润下滑。

  梅花悄悄撤离超市战场

  梅花集团,最早被人熟知的,就是梅花味精。早期的梅花味精产品比较单一,销售也主要针对国内外的工业品市场,品牌形象并不为人熟知。

  从2007 年开始,梅花集团正式进军国内消费品市场,为此,隆重推出由倪萍代言的“梅花99 味精”,梅花开始高调进入寻常百姓家。

  不过,梅花集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向21世纪网表示:其实从2011年开始,梅花集团已经开始减少向超市供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超市越来越少看到梅花味精的重要原因。

  “主要是为节约成本。”这位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网:“从2011年开始,整个味精行业都不太好,梅花味精小包装做得少了。”

  该人士表示,梅花集团还是以味精为主,但是中国家庭消费味精能力有限,梅花集团在2007年从工业品市场高调走向家庭后,又在近年低调从家庭撤回到工业品市场。

  梅花集团成立于2002年,在极短时间内公司的规模和产量便进入行业前列,其中公司小包装味精的市场占用率一度从0提升至15%。

  不过,现在给外界的感觉是,梅花集团原来是从幕后走向台前,现在似乎意欲从台前回归幕后。

  据了解,梅花集团作为原料供应商向康师傅、统一、太太乐、雀巢、联合利华等企业供货,输出味精。

  “你吃方便面吗?吃方便面的同时也在消费味精。”这位人士向21世纪网解释道,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人们在源源不断地消费梅花集团的味精,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2011年梅花集团味精出货量为38万吨,而2012年则有望达到50万吨,“财务报表还没出来,具体不好说,但差不多可以达到50万吨,比上年增加不少。”上述内部人士表示。

  “超市供货方面,做还是要做的,请海青做代言,宣传花了那么多钱,怎么可能不做?”但对于什么时候高调回归超市的问题,上述人士表示,现在还不知道。

  “隐身”背后:味精利润下滑

  梅花集团在味精领域可谓是有起有落。

  2009年前,梅花集团一飞冲天、挤掉莲花味精、成为行业老大,但自从2009年阜丰集团大规模进入终端味精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梅花集团便让出了行业老大的宝座。

  让人颇为遗憾的是,作为梅花集团主营产品、也同时担纲梅花集团最大利润稳定剂的味精,悄然拉开利润下滑的大幕。

  21世纪网梳理梅花集团的公告及报告发现,2010年,梅花集团当年营业收入50.15亿元,主营产品味精及谷氨酸产品占据半壁江山以上,达到32.66亿余元。

  但是在这一年,公司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3.62%,而味精及谷氨酸产品的营业利润率略有下降为32.89%,同比减少0.64个百分点。

  齐鲁证券有限公司研究员认为,调味品企业多生产大宗品味精,利润一般。

  2011年,梅花集团味精利润下滑的趋势不但没有得以扭转,反而愈演愈烈。年报显示,2011年梅花集团虽然实现净利润7.2亿元,但是同比上年却下降8.92%,主营产品味精及谷氨酸毛利率比上年减少已达10%。

  与此同时,在梅花集团营业总收入68.66亿元的占比中,味精及谷氨酸虽然依旧以38.17亿元位列榜首,但显然,占比在减少。

  梅花集团方面给出的解释是,由于主要的原材料如玉米、煤炭等的价格上升,推升了相关产品的销售价格,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收入有所增长。但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略高于产品的销售价格涨幅,导致公司味精及谷氨酸产品的营业利润率略有下降。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研究员仇彦英认为,从短期来看,由于玉米价格的高位运行带来成本压力,且味精价格今年持续下降,压缩了整个味精行业的利润空间。

  2012年半年报显示,梅花集团净利润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期末减少28.33%。主营产品味精及谷氨酸营业利润率比上年同期减少9.39%。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的另一产品氨基酸业务呈现迅猛增长势头,氨基酸产品和品种不断增加,已呈现出量价齐升的局面。

  梅花转型?

  21世纪网致电梅花集团,不过对于转型一说,梅花集团坚决否认。

  虽然,其在味精行业最风生水起之时成为“世界最大味精生产企业之一”,上市之初已经被形容为“生物发酵领域的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而现在则被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形容为“复合型发展”。

  梅花集团在其网站上则称自己是“一家以生物发酵为主的大型产业集团”。

  2011年,梅花集团发布公告,称其拟投入募集资金约45亿元,用于三项目建设。包括,年产30万吨复混(合)肥综合工程、年产10万吨赖氨酸和1万吨核苷酸工程项目、年产6万吨苏氨酸和5千吨谷氨酰胺等小品种氨基酸工程项目,以募集资金重点投入氨基酸制造、复混(合)肥生产等项目领域。

  从公告来看,梅花集团一直在延伸公司产业链,在巩固调味品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以氨基酸产品为新的增长点,同时拓展饲料生化与化工肥料领域。

  公告显示,2012年公司拟投资20亿元在新疆额敏县工业园区建设年产30万吨复混(合)肥料综合项目。

  而未来,医药原料药则有望发展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梅花集团在2012年12月26日发布的新建项目投资公告称,该项目实施后将着力引导新增投资向终端产品制造延伸,公司产业将由传统制造大领域向医药原料细分领域拓展。

  世界最大味精企业之一的梅花可能正在成为另一个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