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的质量重生之路:与发达国家相差不大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2-09-27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奶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推动乳制品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帮助奶农和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奶业恢复和振兴。3年多来,尽管还存在着基础薄弱、诚信缺失等诸多问题,但中国奶业逐步摆脱了三鹿奶粉事件的严重影响,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推进,乳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9月初,记者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的伊利集团现代牧业科技示范园区看到,这里已经实现自动化挤奶,在对奶牛进行清洁后由机器自动挤奶,挤出的奶直接进入储奶罐,冷却后由运奶车直接运到伊利的生产工厂。

  据工作人员介绍,公司对挤奶过程有明确要求,奶牛在挤奶之前要先进行牛体清洁,每头牛都有自己的消毒纸巾,用完便丢弃,挤出的前三把牛奶不要,然后再由机器挤奶,挤完后还要进行药浴,然后进行设备清洗及记录,一旦原奶出了问题还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牛”。

  好的奶源是乳品企业发展的基础。从2008年起,国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和小区建设,重点对水电路、防疫、挤奶设施及饲草料基地等进行改扩建。目前全国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超过33%,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大幅提升。

  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三鹿奶粉事件后,农业部门全面开展奶站清理整顿,连续4年开展生鲜乳专项治理,通过自查、省间互查、重点抽查等方式,不断强化奶站许可管理,坚决取缔不合格奶站,清理非法收购营运黑窝点,规范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市场秩序。

  同时,我国还大力推进奶站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全国现有1.3万个奶站,比2008年减少6890个,奶站的设施设备、卫生条件、检测手段等明显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从2009年开始,农业部门连续4年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通过专项监测、飞行抽检、隐患排查等手段,逐年扩大抽检范围,提高抽检频次。全国已实现奶站监管和生鲜乳监测两个全覆盖,即监测计划覆盖全国所有奶站,覆盖国家公布的所有违禁添加物。

  截至2011年,农业部门累计抽检生鲜乳样品5.6万批次,三聚氰胺检测值全部符合国家管理限量值规定,未检出皮革水解蛋白、碱类物质等违禁添加物,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比2008年以前有了大幅提高。

  为提高准入门槛,全国质检系统在2011年完成了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全国1176家乳制品生产企业有701家通过审核获得生产许可证,淘汰了一批生产条件差、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低的乳制品生产企业,淘汰率达到40.4%。

  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生产许可重审,乳制品行业的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了提高,目前我国乳品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检验能力已与发达国家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