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推算中国每年9.7万吨抗生素用于养殖业 集约化养殖是祸根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1-12-16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肖永红教授等专家调查推算,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有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年总产量的46.1%。抗生素的滥用在全世界的养殖业都是非常普遍的,但在中国显得更为严重。

    截至目前,关于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我国已经有严格的规定:仅有少量抗生素可以作为促生长剂在饲料中使用,而且对不同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剂量以及停药期都有严格规定。

    但在实际使用中,滥用问题却随处可见。以养猪户为例,猪病了后,他们很少去找兽医,只是相互之间沟通下信息,别人用多少药自己就用多少药。药的来源更乱,一半的养殖户都是从个体户手上去购药,很少从乡一级防疫部门等正规渠道购买。

    兽药应该有严格的监管,但这个环节特别乱。在很多地方,农村商店对于兽药的进入门槛特别低,只要是药就拿过来销售,控制不严。

    同时,还存在养殖防疫跟不上的问题。按照生猪防疫,从猪仔开始要定期注射各种疫苗,像猪瘟、蓝耳、口蹄疫这三种是必须注射的。否则疫情发生就要用抗生素。

    为什么有些养殖户打过疫苗后还是会得病?这里面有个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疫苗最大的问题是存放,对储存条件的要求非常严格,需要2到8摄氏度的低温冷藏条件,有的拿出来常温下放半天,药就失效了。

    当然,问题可能还出现在疫苗购入途径的不规范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中小养殖户不仅大量使用具有严重毒副作用的淘汰类别的抗生素,就连人类还在试用的某些抗生素也已经用于畜禽鱼类。许多畜禽鱼不是病死的,而是过量用药致死。

    从目前的滥用程度上看,主要集中在乡村的家禽养殖和散养户,他们用药知识相对贫乏,过量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普遍。

    在家禽散养户和乡村养殖中过量使用抗生素的现象相对普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地方的兽医执业水平问题和养殖者的用药安全问题。另外,有一半养殖者并不清楚抗生素有一个代谢过程,过量使用会导致家禽出栏前,抗生素没有完全代谢。

    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动物性食品的药残问题。2002年,农业部修订发布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但是,部分还在使用的兽药、渔药,还没有制定相关的药物残留标准,部分兽药(含治疗药和禁用药)的残留检测方法还未建立。

    其实,我们对于抗生素的关注,大部分是因为国外对抗生素查得很严,出口动物肉类被退回。

    而国内对抗生素的检测就没有那么严格。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监控部门有时担心影响到产业,有几十万头的养殖户一般都是地方龙头企业,他们跟地方政府有很大的关系,一旦被曝光,就会影响到地方的财政收入,也就影响到当政者的政绩。

       何以解决滥用问题

    目前,国内在农副产品管理上,归很多部门,农业环节归农业部管,流通环节归商务部管,餐饮方面又归卫生部管,多头管理往往就是管理划不清,出了责任又互相推诿,从而造成监管上的真空。尤其是农业生产没有产业化,都是个体户,很难监管。

    笔者呼吁,上述部门应该联合起来行动,从保障人民健康的角度,重视动物性食品中药残的监管及其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加强监管“有抗食品”已是刻不容缓。

    在动物源性产品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欧盟的做法,不断完善各类药物和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的相关管理规定;大力推行、严格执行农产品标识管理,为消费者提 供详细的信息,帮助消费者理性选择。同时健全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安全监控体系,对动物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和产地追溯制,对滥用抗生素的养殖者和销售药 物残留超标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依法严惩。

    我国著名畜牧学专家张子仪院士提出,对待畜禽疫病,要在“防重于治”的基础上强调“养重于防”或“养防并举”,增加动物自身的抗逆能力,在“养”字上狠下功夫,这可能才是真正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的真谛。

    规范使用兽用抗生素,是监管部门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将来必须是只有具有一定资质的兽医才有处方权,才能够开兽用抗生素。

    与此同时,国家更应该推广规范化养殖。

    眼下,很多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单纯追求利润,为降低养殖成本而采取集约化养殖。比如集约化养鸡、养猪、养鱼、养虾等等,在很小的空间里养的越多越好,而且要 求长得快,小空间,大密度,动物之间就很容易感染,一旦有一个生病,很快就会出现爆发式传染,从而对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

    这就使得不管有需要没需要,养殖户为保证产量总是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了滥用。

    所以,要避免抗生素的滥用,首先应该从规避先天性的集约化养殖模式开始。

    那么,养殖合作社能否治愈抗生素滥用顽疾?毕竟,合作社的疫苗是省或者市卫生防疫站和监控中心统一提供的。

    “饲 料、农药、技术由合作社统一安排,养殖户不用考虑去哪里买饲料、买药,这个环节就相对规范。合作社还能提供技术支持,告诉养殖户什么时间该预防什么病,采 摘前多长时间停药最合理,最终还能实现食品可追溯。”尹晓青表示,农村养殖合作社是一种政府可降低管理成本的有效管理方式。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经过5年的发展,农村养殖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已经在地方崭露头角。合作社承担起了相当一部分的技术、防疫和控制环节的重任。比如,对猪病的 防控,合作社确定的思路是以预防为主,根据疫病变化,指导养殖户提前预防。再比如,在秋冬换季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动物身体状况很好,1月份左右打上流感疫 苗、增强免疫,保证3个月左右,一般的流感都能抗过去。

    发展养殖合作社有利于对饲料、兽药、防疫的统一管理,也有利于食品可追溯制度的建立。但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过渡过程中,如何既保障食品安全,又能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真正的现代农业?

    近年来,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三聚氰胺奶粉、海南毒豇豆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浮出水面,引起了大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在养殖环节,散户喂养肥猪仍存在许多问题。像原来养一头猪,1年只能长到100多斤,现在5个月就长到200多斤,这就跟人一样,粗茶淡饭没什么问题,养殖的猪、鸡长这么快,里面到底有没有问题?

    尹晓青表示,他们调查的时候问过农户自己是否会吃?答案是否定的。“他们自己是不吃的,这说明他们明白长这么快是有疑问的。”

    以上是直观认识,虽然还没有精确的数据表明这类养殖就一定存在问题,但在养殖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投入品(饲料、疫苗、兽药等)应该得到严格控制”已被很多人认识到。

    目前,养殖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亟需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在众多问题中,农户技术知识的匮乏和相关环节的监管是最迫切的问题。很多农户表示养殖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根本无法获得技术支持,有些大的养殖厂如果提供仔猪的 话,遇到猪病他们会下来指导,还有一些饲料厂家会提供一些技术支持,但并不是所有的养殖散户都能获得这种技术支持。大多数远离城市的养殖户遇到猪病或者大 的疫情的时候,只能靠经验自己给猪治疗。

    兽药、给人用的药一起给猪打,打多打少也靠自己控制。这些因养殖而脱贫致富的农户表示,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是他们目前最缺乏的。

    而在相关的监督检查环节亦存在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力等问题。饲料、兽药、疫苗等投入品进入市场门槛过低,肥猪售前检验检疫并未完全落实到位、抗生素使用比较普遍等存在潜在风险。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执行组组长陈其广教授表示,多年来,为克服现代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与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我国一些专家与养殖企业一直在探索运用中草药解决抗生素污染问题。

    陈其广认为,在改善动物养殖环境的同时,深入发掘利用天然中草药的优势,改变目前过度依赖化学物质与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和兽(禽、鱼)药的局面,创造中国特色的生态养殖新模式,可以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