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发展需求 中央一号文件或锁定种业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1-12-01
     每年年初,中央第一号文件发布,一般都是涉及到“三农”问题,今年应该也不例外。市场普遍预期,农业科技将成为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议题。对于我国来说,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的国家安全,而如何保障粮食安全,目前只能依靠科技,而育种业的科技变革将成为关键因素。受国家政策推动,我们种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我国面临现实的粮食安全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我们经常以“中国用7%的耕地养活全球21%的人口”而感到自豪。但是这也充分说明,我国的农业基本潜能已经被耗尽,未来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必须放到提升农业科技上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和保护耕地日益矛盾,土地供应形势日趋紧张,所以国家出台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突破。

    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营养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人均农产品(13.58,-0.65,-4.57%)实际消耗量,18亿亩耕地所生产的农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以大豆为例,1996年我国首次成为大豆的净进口国, 2000年进口1041.9万吨,到2009 年进口量更达到4255万吨,十多年时间大豆进口量激增近40倍,进口量占到全球大豆贸易量的45%以上, 而出口量则不到1%。玉米情况也类似,去年刚开始小幅进口157万吨,今年进口有望增长到500万吨,并且这种增长趋势还将延续下去,有望成为下一个大豆。

    有人说增加国外进口,不就可以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这可能符合一些小国情况,但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根本不现实,目前市场上一些农产品一年的国际贸易量,也不够中国需求的一半,根本无法解决实质问题。而且粮食都是每个国家的战略资源,他们到国际市场出售是在保障自身国家利益前提下。2010年俄罗斯就因干旱减产,禁止国内小麦出口,从而引发严重的全球粮食危机。

    在这种耕地面积有限,海外购买有风险的情况下,要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就必须立足提高平均亩产量。而提高粮食单产,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良种、良法、良田是提高作物单产的三个重要因素,而要实现这三个条件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去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了农田水利建设,那么今年“良种”将成为一个关键话题。

    2011年9月19日,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同时,我们在玉米,小麦等品种方面,育种技术也取得重大突破,极大地提高单位作物产量。这些成功提振了人民信心,这说明农业单产提高潜力很大,只要我们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我国的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相比较而言,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育种领域取得了更加喜人的成就。在美国诞生了像孟山都、先锋等几个种业巨头,他们科研资金实力雄厚,极大地增加了美国在农业领域的领先地位。而中国种业企业则普遍过小,而且分散,中小企业遍地 开花,但都缺乏科研实力,也缺乏强势的品种。我国种业未来发展目标,就必须提高产业集中度,扶持做大强势企业,提升他们的科研综合实力。

    至于时下比较热议的“转基因”话题,我们不应该过份热衷于“阴谋论”。毕竟转基因科技是一次农业技术飞跃发展,其已经成为种业发展方向。美国人也同样吃转基因食品,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发现严重问题。而且对于安全问题,我们通过严格审查,长期验证,也是有可能避免的。同时,我们扶持民族种子企业,让他们起主导作用,根本不用惧怕外部的“阴谋”。如果我们一味地在转基因问题上裹足不前,未来国产农业将越来越受到外部冲击,国内种业也将被国外企业垄断,到时国家粮食安全更是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