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撑有限 消费不振豆类颓势难改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1-11-30
     进入11月以来,伴随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在美国农业部两次调高大豆库存消费比之后,农产品迎来大跌行情。笔者认为,在债务危机深化的大背景下,12月份豆类三品种在自身基本面由强转弱的过程中,将延续下跌趋势。

    进入11月以来,伴随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在美国农业部两次调高大豆库存消费比之后,农产品迎来大跌行情。笔者认为,在债务危机深化的大背景下,12月份豆类三品种在自身基本面由强转弱的过程中,将延续下跌趋势。

    美豆后期消费预计疲软

    继美国农业部10月份调高美豆库存消费比至5.1%之后,11月份报告中美豆库存消费比被进一步调高至6.3%。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大豆单产数据在收割期间被持续下调至41.3蒲式耳/英亩,其数据甚至已经低于8月份农业部预测和美国研究机构调研数据的下沿。这说明前期炒作的美国大豆产量下降的预期已经得到确认。但是,出口预期同样被连续大幅调低,并超过了单产降低所带来的产量减幅,最终造成了期末库存上调。

    根据历史数据,截止到今年11月,美豆出口完成全年预期的70%左右,但低于目前进度的年份仅有两年,分别为疯牛病爆发的2004年与金融危机爆发的2007年,因此后期出口改善为小概率事件。相反随着欧债危机的逐步深化以及中国政府采购的逐步推进,美豆出口预期存在被进一步调低的可能,始终低迷的本国经济使得美国大豆压榨数量也存在下行空间。

    南美大豆种植目前进展顺利,巴西大豆播种进度超出预期,阿根廷的总产预期也被调高。前期炒作的拉尼娜现象暂时并未出现,美国气象局的监控数据显示,12月出现的概率也不太大,近期阿根廷的降水更是保证了大豆后期的生长所需。南美大豆价格始终维持低位,其价格较美豆的竞争优势将持续存在。因此,外盘大豆消费预计将维持疲软局面,结合南美大豆种植情况,12月份期待美豆采购超预期并不现实。

    国内收储政策支撑有限

    目前国内豆类现货市场极为清淡,市场各主体均在关注国家收储政策情况。11月28日国家正式公布收储价格为2元/公斤,不限量收购,中储粮等企业或将获得50元/吨的收储费用。此前市场预计,国家大豆收储价格或将维持在2.00—2.05元/斤的水平,路透新闻则预计收储数量为300万—450万吨。2009年收储价格为1.9元/斤左右,收储时间延续到2010年4月。在国外大豆进口完税价格维持在3800—3900元/吨的情况下,国家收储价格对大豆的提振效果并不会太强。同时,由于收储时间截止到明年4月,因此对远月合约而言,收储的支撑效应仅仅限于市场心理层面。

    结合以上因素,由于外盘承压,即使国内12月份现货消费出现好转,后期豆类三品种的走势也不容乐观。同时,大豆前期强势有趋弱迹象,而后期由于消费以及压榨利润因素,大豆表现或将弱于豆粕以及豆油,建议稳健投资者考虑反向提油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