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禾丰:走过十年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1-11-01

    三元禾丰:走过十年

    ——北京三元禾丰牧业有限公司创业10周年特别专题

    中国畜牧杂志记者:赵 楠,傅 钰

    题记:

    不要小富即安,不要失去本色、不要失去斗志、不要失去人心;“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摘自金卫东《我们的理想不仅如此》

    镜头一:在北京市的西北郊,曾经有一家全北京最早的合资企业,那就是由中国饲料工业总公司、北京农业局和台湾福茂饲料公司共同组建的北京福茂饲料公司。福茂公司盛极一时,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企业因经营不善已处于半停产状态,最终被托管方三元集团强制收回。因福茂公司规模大、设备先进,国内许多饲料企业都曾意图接手,但皆因租金太高、风险太大,知难而退。

     镜头二:2001年,创立6年的禾丰集团已然雄踞东北。这一年,创始人金卫东带领一支精锐团队,意气风发,挥师关内,并将北京作为盘踞中原的第一站。机缘巧合之下,禾丰集团与三元集团成功合作,建立了北京三元禾丰牧业有限公司。自此,禾丰集团一跃冲破了山海关的限制,进入了中国饲料领域更广阔的天地,并正在向着其“问鼎中原、并吞八荒”的志向一步步迈进;就这样,三元禾丰这家新创立的企业,在这支精英强队的经营下,创造了“一年实现盈亏平衡、次年实现良好盈利,十年十五倍投资收益”的行业奇迹。

     三元禾丰的创立是禾丰集团的重彩一笔。我们的故事便从2001年开始……

    第一篇章 走过十年

    现任禾丰集团董事长金卫东先生曾经在2005年禾丰集团十周年庆典前夕回顾禾丰10年发展历程时写下过这样一段话:“2001年禾丰由低投入、中产出、滚雪球式发展向高投入、高产出、跨越式发展转折,这一转折的最明显标志就是进军北京,创立北京三元禾丰,这意味着禾丰已由雄踞东北的区域性公司向纵横天下的全国性集团迈进,正在逐步实现问鼎中原、并吞八荒的志向。”回首10年,三元禾丰克勤克俭,步步为营,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纵观各个时期,总有一位关键人物率领着三元禾丰整个团队不断向前。

    创业奠基

    【2001—2003年】 核心人物:金卫东,北京三元禾丰牧业有限公司第一任总经理

    “我们离开东北的时候,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态度,因此特意选择9月5日启程,因为9月5日正是帝王之数、九五之尊,这也意味着我们希望后来居上,成为饲料行业的领军者,成就我们的霸主地位。1周以后,‘9·11事件’暴发,仿佛天下大乱。我们感觉我们生活在一个无章可循的时代,也许这是一个最差的时代,但真正掌握我们命运的还是我们自己。客观的压力、当时面临的竞争状况,甚至‘9·11事件’,都让我们更加谨慎,也让我们更加渴望成功。”

    2001年,禾丰集团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预混料生产企业,积累了丰富的饲料行业经营经验,这时,禾丰做出了突破东北走向全国的战略转变。在这个战略转变中,首选地点就是北京。因为北京人才多,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里投资建厂影响大,也能为禾丰全国性拓展策略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开一个高起点的好头,因此我们决定抽调一部分精兵强将,在保证东北地区继续向前发展的同时开展北京业务。

     当时,禾丰的一个老朋友魏延锦先生硕士毕业在北京发展,他有广泛的人脉关系、渊博的知识和显赫的“江湖”地位。我首先想到,他是禾丰拓展北京事业最合适的领军人物。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查和行业接触,最后魏延锦找到了当时的福茂饲料公司。

     2001年年初,禾丰开始与福茂公司的托管方三元集团洽谈合作。当时的三元集团(现已更名为首都农业集团)是一家超大型的国有企业集团,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通常只选择国内外知名企业,与禾丰的合作是三元集团第一次和民营企业合作。在此要感谢三元集团负责农牧业务的副总范学珊先生,是他以独到的眼光、公平的态度打破常规,促成了与禾丰的合资合作。在确定合作之前,范总曾专程微服私访、轻车简从,到沈阳实地考察禾丰的信誉和经营管理,在得到积极肯定的市场认可之后,果断地向集团建议与禾丰开展合作。最终三元集团包宗业总经理代表集团的领导班子成员下定决心同意与禾丰合资合作,并且明确由禾丰主导经营管理工作。经过长达9个多月的谈判,最终达成合作合资共同租赁经营原福茂饲料公司、建立北京三元禾丰牧业有限公司的协议。双方商定总共投资1 000万元(禾丰投资70%,三元集团投资30%),分三年投入,第一年投资400万,第二年投资300万,第三年投资300万(事实证明,在双方经过700万元的投资之后,企业已实现良好的盈利,不再需要进一步投资)。

     三元禾丰的创立对禾丰集团意义深重,因此经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那么选谁来领军三元禾丰至关重要。这在禾丰这样一个以人才济济而蜚声同业的公司中仍然是众说纷纭、压力巨大。第一,禾丰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竭力地工作;第二,北京管理严格正规,人地两疏,强手如林,在这种情况下,谁去领军?谁去出征?谁能担当这样的千斤重担?谁能有更高的成功率?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由我本人来担任三元禾丰的总经理,带领大家开始创业,而与此同时,我心中已经决定要辞去集团的总裁职务,只担任董事长,参与集团的战略制定,而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三元禾丰的创业过程中。我的这一举动当时给整个集团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刺激,因为按照传统军事理论,“帅不离位”,但我想禾丰不能循规蹈矩,应该大胆突破,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在大家的掌声和企盼当中,我和当时集团的技术经理邵彩梅博士、财务经理张文良先生、生产经理孔庆阳、采购经理郑凯峰、秘书曲艳阳、业务员马宁组成首批赴京成员,这一强大的团队阵容是禾丰任何一家分公司都未曾有过的。王仲涛和潘楚文两位总经理专程驱车千里把我们送到北京,与先期到位的魏延锦、王凤成和已经确定要到这里工作的张玉宝、江秋翰、王国志、王永杰、雷爱民、邱丽等人汇合。当我们抵达的时候已经是暮色苍茫,看到杂草丛生的工厂、满目疮痍的道路以及门可罗雀的景象,我们决心要以此为起点,开始在燕山脚下,吹响进军的号角。

     为了振奋人心、给工厂以焕然一新的改变、给工人以满意的工资收入、为他们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我身体力行参与工厂的改造建设,五湖四海广招人才,制定市场策略,努力开拓市场、打开局面。第一个月,我制定了公司的发展目标,即第一年实现销售2万t,达到盈亏平衡,要让所有员工的工资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第二年要实现良好的盈利,让员工的工资超过行业的平均水平;第三年要实现较大的盈利,让员工的工资达到行业的高端水平。我把这一发展目标写成一封长信,用A4纸写了满满两页,贴在食堂,员工每天吃饭的时候都在看。这封信在食堂贴了整整两年后,工人们高兴地发现,我们设定的目标和我们的实际现状高度吻合。员工的生活一天天变好,公司上下人心鼎沸、同心同德,各方人才纷至沓来,很多离开公司的员工又纷纷回来,公司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景象。而北京初战告捷也让整个禾丰集团欢欣鼓舞,进一步鼓励和鞭策了禾丰其他区域的工作。2002年,我们第二个股东丁云峰先生又带着一只队伍南下到上海,在华东地区开始了又一轮的创业。

    发展腾飞

    【2003—2008年】核心人物:魏延锦,北京三元禾丰牧业有限公司第二任总经理

     “2002年9月9日,我从金总手中接过接力棒,以代理总经理的身份成为三元禾丰第二任总经理。在成为总经理之前,我认为成功的全部内涵就是提升自己,只须考虑到个人成就、个人表现、对组织的个人贡献,优异地完成本职工作、创造业绩即可。当成为总经理之后,成功的全部内涵完全变了。你需要考虑如何提升别人,如何让下属更优秀、更能干。作为领导,成功并不在于你本人每天做什么,而在于团队的出色表现‘反射’给你的荣耀。总而言之,总经理要成为造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

    金总曾经这样说:“北京三元禾丰的成立是禾丰集团的第二次创业,标志着禾丰集团由一个区域性公司走向全国的开始。因此,进军北京既令人兴奋又令人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能否在首都打开一片新天地?成则锦上添花,败则挫伤士气。”

     从2001年9月5日三元禾丰牧业开始筹建,到2002年1月三元禾丰第一包产品面世;从2002年6月三元禾丰实现当月经营盈亏平衡,到2002年底实现当年盈亏平衡。三元禾丰创立以来,在金总的带领下,步履稳健,成绩斐然。

     2002年下半年,金总因身兼集团工作,无暇专注于三元禾丰的管理,遂逐渐将三元禾丰管理工作转交予我。2002年9月9日,当从金总手里接过三元禾丰的指挥棒,以代理总经理的身份管理当时禾丰集团最大的分公司之一时,我既感到光荣,又压力丛生。金总是禾丰集团的核心创始人,是公认的卓越的企业家。他不仅拥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又极具个人魅力。而我自知与金总差距甚远,要不负众望、担当重任压力巨大。我深知,当时金总顶着巨大的压力把接力棒交给我,而我能否经营得好,已不仅仅关乎个人荣誉,更需要证明我的胜任能力。面对金总的信任和集团的厚望,面对总经理称谓之前的“代理”二字,为了不辱使命,我热血沸腾,坚定信心。我向金总承诺:“给我一年的时间熟悉,一年后我保证不比禾丰集团在任的任何一位总经理差。”从此,我开始与大家并肩战斗。

     在我担任三元禾丰总经理期间发生了一件令我刻骨铭心的事,时至今日仍心有余悸。2003年4月,全国爆发“非典”,整个社会和行业形势发生了严峻变化,而北京是当时“非典”最严重的地区之一。5月15日,我们的货车司机张衡送货回来后突然发烧至39.8度,因他整天送货与外界接触,大家都顺理成章地怀疑他感染“非典”。当时,大家极力建议我立即把张衡送到医院。可如果这样,我们的工厂就会立即被卫生部门封闭隔离15天,甚至更长时间,那么公司将面临灭顶之灾;如果不送医院,张衡万一真的感染“非典”,我们厂内员工亦很难幸免。在这危急时刻,我与马春玲主任没带任何防护设备,冒着可能被传染“非典”的危险到已被隔离的张衡房间与他促膝谈心,寻问张衡相关情况。得知他回来后曾用冷水洗澡,我怀疑他患感冒的可能性更大,在与金总沟通后,我当机立断、力排众议,决定把张衡转移到金总刚装修好还没有入住的新房里,想办法给他买药治疗。沈志军师傅勇敢地担当了陪护工作,两日后张衡烧退,虚惊一场。这件事让我真正理解了军人的责任就是在关键时刻冲锋陷阵,置人安危于不顾。而当一个公司出现危机时,总经理的责任就是要勇敢的保护公司利益。

     “非典”过后,我们都很珍惜时间、奋力拼搏。这一年,浓缩料销售进展良好,销量达到2002年的2.8倍。2003年底,三元禾丰获得“先进团体”称号,受到了集团的表彰,而我本人也荣获“优秀管理奖”。

     然而,销量的提高也在考验着我们的生产和协调能力。2003年,为了保证产能和效率,我在反刍料和水产料中艰难抉择,最终忍痛砍掉水产料业务,以保证盈利能力较好的猪料供应。当时,反刍料正值起步期,并已经呈现较好的成长性,销售部门有稳健又能干的张立国领军,产品和服务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同与接受,于是我决定要大力发展反刍料。近年来,三元禾丰反刍料在张立国的带领下已经成为响彻一方的饲料品牌。

     由于金总在亲自担任三元禾丰总经理期间,为三元禾丰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营基础,特别是树立了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加上三元禾丰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团队,我们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在运营成本得以控制的同时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三元禾丰进入快速发展期,个人、团队、公司共同成长,销量、盈利、品牌同步增强。特别在2006年,三元禾丰在号称“中国硅谷”的一万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区百强产品企业”称号。同年,三元禾丰又成为京津冀单场外销饲料第一的企业。殊荣得来不易,业绩源于汗水。

     在业绩高速发展的同时,三元禾丰团队建设成绩突出。有人曾问我,如何在大量向外输送人才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公司的稳定健康发展?其实这两点并不矛盾。一个公司能有机会向外输送人才是对团队成员能力的肯定。有能力的人就应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因此,我一直鼓励年轻同事的成长和提高。同时,集团业务的迅速发展也为每一位热爱公司、热爱行业、拥有技能和上进心的同事提供了舞台。优秀的团队总是在成长中得到历练,当有的同事被提升到其他兄弟公司时,更多的年轻管理者也加快了成长的速度,公司中也就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气氛。因此,三元禾丰呈现了团队和业绩并驾齐驱的局面。

    传承突破

    【2008年至今】 核心人物:王永杰,北京三元禾丰牧业有限公司第三任总经理

    “在禾丰集团,我是为数不多的在各个部门都工作过的总经理之一。禾丰量才适用的人才机制,不拘一格的用人策略,都让我迅速成长,受益良多。在管理方式上,金总、邵博士言传身教,在团队建设上,魏总悉心指点;在市场销售中,同事们倾情相助。数年来,各个部门的历练使我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管理技巧逐渐成熟。感谢禾丰这个大熔炉,把我从一名普通的业务员,锻造成一个管理者。”

    2001年3月17日,我在大学同学王国志的再三邀请下辞去原职,加入到禾丰集团,负责山东市场的开拓与推广。在加入禾丰之前,我已对禾丰文化有所了解,并深受吸引。禾丰具有科学的“选、育、用、留”的人力资源体系,使其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取得了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明显优势。而三元禾丰恰恰完美地传承了禾丰文化,坚持推行“吸纳人才、培育人才、善用人才、善待人才”的人力资源策略,不断地寻求人才、发现人才、创造人才发展空间,按绩取酬、公平公正。永远致力于员工的发展进步与价值提升,帮助员工创建幸福人生,营造“关心人、重视人”的良好氛围,努力为优秀人才提供富有挑战性的事业机会,为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创造优越的条件。这些在我身上都有很好的验证。

    2001年9月,三元禾丰成立,我所在的山东市场被划归到北京,我也顺理成章成为三元禾丰的一员。在业务员期间,金总为了提高业务员的专业技能,“命令”我们恶补专业课,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强化训练,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迅速提高,在市场中遇到问题时都能妥善解决。

     2002年,我被调回公司任采购经理,开始接触新的领域。2004年,我接管了公司的生产工作,同时参与公司内部管理。2005年,我被调至销售部任销售经理,并迅速适应这一角色。多方面的锻炼使我的个人能力得以提升,让我迅速成长。

     2008年,经过多年磨炼,集团认为我已经有能力独当一面,任命我为三元禾丰执行总经理,这一任命既是对我的肯定,让我感觉到莫大的光荣,同时让我感到巨大的压力,因为三元禾丰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不断地突破。而前两任总经理都十分优秀,接管这样的企业难度很大,在此我非常感谢我们的团队在我接管后能够像支持前两位总经理一样来支持我。

     在我接任执行总经理这一年,三元禾丰遇到了严峻考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全国上下欢欣鼓舞,但由于限行,跟运输相关的大多数行业都受到了影响,对于饲料行业亦是致命的打击。为了不影响公司的销售,我们提前在北京近郊即燕郊、张北、高碑店租下3个库房,分别由佟殿君、张立国和柳江洪负责,以方便客户就近提货;为了不影响运输,我们不惜重金购买了两台符合北京市欧4标准的大货车;为了保证库房工作的照常运转,我们将办公室人员外派到各个库房,不分昼夜发货。由于内部人员有限,我们把市场上的销售管理者和周边的业务员调回以协助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在这1个多月的时间里,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的销量未受影响,而同期北京很多饲料企业的销量明显下滑。

     奥运结束后,为庆祝销量稳定及供货及时,我们承诺带着员工出去旅游。当我带着第一批员工于9月12日下午到达旅游地时,传来了一个震惊业界乃至全国的消息: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得知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坐飞机回到公司处理危机事件。虽然我知道我们的产品没有三聚氰胺,但为了防患于未然,我立刻决定把库存的600 t奶牛料全部封存,张立国副总跟客户做好解释。对于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原料,当天晚上取样,第二天上班前送到饲料监察所和普尼测试中心检测。当检测结果出来之后,我感到很欣慰,在我们封存的几百吨料中没有发现一种原料、一种产品含有三聚氰胺,感谢采购团队和品控团队的出色工作。在这一阶段,三元集团的牛奶没有检出三聚氰胺,三元禾丰作为其合作伙伴,与三元集团相辅相成,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正向效应。尤其在京津冀、内蒙、山西等销售区域,我们的产品得到客户的一致认同,一度供不应求,甚至断货。在那段非常时期,我们每批原料和成品都要做检测报告,大批产品送检,工作繁重,也产生了高额的检测费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利润,但为了让客户放心、让社会放心,我认为牺牲一些利润是值得的。

     2009年是三元禾丰辉煌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实现了两大突破——销量和利润都超额完成了集团给我们设立的目标,最高月销量达16 000 t以上。这一年,也是生产压力最大的一年,好在年初公司进行了设备改造,才使得这一产量得以实现。这一年,三元禾丰所有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实现突破。年初,我提出“大干一百天”的口号,所有员工上下同心、忘我工作,没有一个人计较得失,终于在下半年我们得到了回报。2009年底,集团授予三元禾丰“企业价值奖”和我本人经营金奖”。

     2010年,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三元禾丰的销量排名位列集团二。

     取得这些成绩我要感谢集团很多领导在幕后的悉心指导、要感谢集团服务专家来我们这里传道解惑、要感谢前两任总经理奠定的基础、要感谢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现在仍旧为禾丰的事业发展工作在不同岗位的禾丰人、要感谢那些曾经在这里工作但因情深缘浅而离开公司的所有朋友们、更要感谢现在还在三元禾丰工作的所有管理者和员工们。

     2011年10月,三元禾丰即将进入下一个10年,行业的竞争、市场的变幻、战略的发展都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元禾丰是禾丰集团华北地区的母公司,基础好,市场影响力大。为了让三元禾丰继续发挥母公司的作用,我们需要传承禾丰文化、继承团队精神,不断突破,锐意进取,在积极努力为集团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同时,充分发挥集团技术优势,不断提升产品品质。面对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三元禾丰人有勇气更有信心迎接新的挑战,相信三元禾丰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10年经营,三元禾丰取得了诸多成绩:销量在禾丰集团名列前茅,利润在整个集团居于前列,为整个集团、饲料行业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10年来,从三元禾丰走出去的管理者,包括在集团内部各分子公司任总经理、副总经理等以上管理人员近30名,一些离开了禾丰集团的人也在不同领域有很好的发展。

     曾经在三元禾丰工作过为三元禾丰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现任集团总助级别以上管理者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金卫东、邵彩梅、张文良、魏延锦、张创贵、王国志、许连祥、王永杰、孟庆红、杨俊峰、雷爱民、赵长军、苏东照、张玉宝、江秋翰、赵伟平、李宏、张立国、王然、姚巧粉、郑凯峰、杨国来、段召展、张威、赵耀、佟殿君、陈增强、白宏纲、温春雨、曲艳阳、甘在红,等;

    现在仍旧为三元禾丰的事业在努力奋斗的经理级别以上管理者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孙瑜、杨艳华、程莉、齐洁琛、王华新、欧子贵、李凤军、贾士刚、席杰、李战军,等。

    

    

    

    

    

    

    张玉宝 河北廊坊康达禾丰牧业总经理

    2001年我从沈阳农大禾丰调往北京三元禾丰,与金总、邵博士、魏总一起工作。现在回想,和他们一起工作,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和收获。有人说,与智者同行可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能登顶峰。金总的思想和智慧、邵博士的博学和谦虚、魏总的严谨和绅士,时刻都在影响着我。周围还有那么多年轻、热情、执着、勤奋、好学的才俊。处在这样的环境,自己想懈怠都变得很难。在领导和同事的点拨与鞭策下,我成长很快。由一名销售冠军到区域经理再到销售经理,每一次提升都能让我的职业能力得到历练,对人生的感悟也得到升华。

    在三元禾丰工作期间,有一件事我至今难忘。当年,我和未婚妻都在三元禾丰工作,我做销售,她做出纳。在市场上工作的第3个月,我在河北涿州市场组织一次有200个养殖场参加的技术研讨会,邀请金总、邵博士、魏总和王永恕老师过来讲课。当他们从北京赶来的时候,我却意外地发现他们把我久未见面的未婚妻也带来了,当下我就明白了领导们的善意,他们令我感动至深。

    赵耀

    现任河南区总监助理赵耀在《三元禾丰像什么》一文中,对三元禾丰是这样描述的:“三元禾丰像什么呢?她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家,像一所学校,更像一个科学的训练场;她像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喷薄而出,又像壁立千仞的松柏,咬定青山。对于世界而言,三元禾丰就像是一个公司;对于三元禾丰人而言,她就是整个世界。”

    第二篇章 风雨同舟

    十年光辉历程,十载风雨同舟。三元禾丰人始终忘不了那些画面:创业初期的艰难、“非典”时期的惊险、奥运限行的考验和三聚氰胺的挑战。面对磨难,三元禾丰人没有退缩,没有逃避,他们齐心协力,攻克难关,他们同舟共济,勇往直前。

    【创业艰辛】

     三元禾丰从创立那天就注定了他的传奇。行业传奇人物金总带队,受人尊敬的邵博士负责技术、魏总及几位禾丰集团高管的先后支援,优秀人才的不断加盟,促进了三元禾丰的快速成长。创业阶段,在金总和邵博士的忘我工作、勤俭创业的影响下,所有员工都全心投入、加倍努力。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好,为了省钱金总和员工一起包椅子、刷油漆、刨厕所、洗窗帘。那时候,每个人都怀揣着美好的希望。

    讲述人:齐志明,北京三元禾丰副总经理

    2001年9月,三元禾丰创立,我受三元集团委派来此工作。在三元集团与禾丰集团的合作之初,由于国企和民企的管理模式不同,双方在对接时并不能互相理解,对对方的办事效率、处理环节等方面都存在争议。而我虽然是三元方的代表,但在三元禾丰工作,就要对三元禾丰负责,我们双方所做的一切都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所以我必须在双方之间进行沟通和协调。

     公司创立之初,工厂陈旧,灰尘满布。身为总经理的金总身先士卒,带领大家打扫车间、清理厂房。第一次看到金总的工作劲头,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从金总的身上我也深刻了禾丰人的精神,理解了禾丰为什么能够成功。三元禾丰的员工注重效率,有实干精神,每个人都像“拼命三郎”。每次开会,金总都给大家布置很多工作,我看着这些工作安排,怎么看都觉得完不成,但后来发现每项任务基本上都完成了;在三元禾丰,每个人都具有强烈的节约节俭意识,并且渗透在三元禾丰上上下下,贯彻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给每间办公室都只安一根灯管、电脑长时间不用要关掉、打印用纸双面使用、水管煤炉等物品尽量去旧货市场买等等。

    讲述人:邵彩梅,北京三元禾丰创始人之一,现任禾丰集团技术总监

    三元禾丰创业时期是最艰苦的时期,但那时的我们充满激情,总有一种重振河山的感觉。为了潜心工作,我们都住在宿舍里,每天加班到夜里十一、二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我们对北京周边市场上最有影响力的饲料企业及他们的产品、定位和营销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市场有了一些认识,并基本确定产品以我们最擅长的猪料和预混料为主。在产品的定位、生产设备的安装、维修与调试完成之后,2002年1月,第一包产品面世。由于有禾丰集团多年来的经验积累,我们的产品也赢得了客户的信赖。2002年,出人意料地促成了与一个超大型客户——湖南新五丰公司的合作。

     新五丰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对港出口外贸养猪基地,她选择饲料企业的标准也颇为严格细致,仅把中国预混料行业资历最深的深圳正大康地、武汉华美康地、北京康地这三家老牌外资企业作为候选。2002年,在新五丰熊艳艳副总经理的推荐下,三元禾丰也成为新五丰目标候选合作企业之一。经过激烈的竞争角逐,三元禾丰力挫群雄,出奇制胜,赢得合作。与新五丰的合作,为三元禾丰由生存阶段快速进入发展阶段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不仅拉动了三元禾丰的整体发展,对整个队伍的提升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次合作也成为北京三元禾丰发展史上最为浓重和鲜亮的一笔,到今天为止,仍是禾丰集团跟大客户合作的典范。

    讲述人:江秋翰,原北京三元禾丰人,现任济宁新维他总经理

    三元禾丰创立初期,大量招兵买马,吸引了很多优秀的独具个性的人才。那时的招聘相当严格,每个人都由董事长亲自面试,再经魏总和其他部门不同角度的考量和筛选。入职后,金总、邵博士、魏总言传身教,通过对成功标准的探讨,大家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通过定期业务会议和培训,员工在技能上也迅速提升。那时候,为了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养,邵博士经常准备养猪、营养、饲料方面的考题给我们考试,尤其要求主管必须成绩靠前,还要张榜公布。这一系列的强化训练对于我们提高自身技能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迫使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记得有一次,金总问我一道关于脲酶活性的问题,我只答对一半。金总严厉地批评了我,促使我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更加认真和努力,在后来的数次测评中我始终保持前列。

     每每回忆起董事长慷慨激昂的演讲或者信手拈来的趣闻杂谈,都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成功事业的信条,对我影响至深。金总还常常邀请专家、学者到销售会上交流,为我们展示了知识和科技的魅力以及人生应有的高远追求,给我们带来丰盛的精神盛宴;邵博士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对人的和善和尊重,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都让我不断地自我审视和拷问自己;魏总对于事物发展的准确把握,人员配置的独到之处,丰富的社会知识,现在回味更觉价值所在。

    讲述人:姚巧粉,禾丰集团关内区技术总监兼任北京三元禾丰技术经理

    三元禾丰创立之初,人心涣散、百废待兴。金总、邵博士亲自带队,组建打造新的团队,在补充了很多新的岗位和人员的同时,对原有企业遗留下来的人员不抛弃、不放弃,给予机会,一同参加系统的、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办公技能、工作技巧等培训及新工厂的建设。

     创业初期,邵博士亲自担任技术经理,而我作为技术部的一名员工在邵博士的潜移默化中受益匪浅。邵博士的言行举止,即是禾丰精神的真实写照。她敬业、热情,有高度的责任心,这些特点又使她的专业知识发挥了更大的力量。与此同时,我已将邵博士作为我心目中的标杆。一转眼,我在三元禾丰工作已经10年了,在金总、邵博士等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我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三元禾丰给了我很多学习的机会,也给了我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我尽可能的去发挥,去实现自身的价值。我感谢三元禾丰。

    讲述人:贾士刚,北京三元禾丰浓缩料车间生产副经理

    每当回想三元禾丰创业历程,心中总久久不能平静。那一年,金总率领9人团队背井离乡,艰苦创业。那时候,原工厂久未生产,破败不堪,许多办公家具荒废失修,而由于资金有限,我们无法购置新的办公家具。为了少花钱多办事,金总带领我们从垃圾堆里捡回丢弃的椅子,去西三旗市场买了布、胶和钉子,晚上金总和大家一起动手,维修椅子,剪布、抹胶、钉钉子,经过修理,椅子焕然一新,直到今天仍在使用。我们还自己动手把工厂所有的办公室都重新粉刷、所有的办公桌椅都重新维修,所有的沙发都重新上色打油,在大家一起同甘共苦的日子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同时也树立了大家的信心。

    讲述人:崔宝荣,北京三元禾丰品控经理

    得知禾丰接手福茂公司后,我曾动过离开的念头。那时候,尽管禾丰在东北很有名气,但对我来说却很陌生。陌生的面孔、陌生的东北口音,总让我在那段时间心生退缩。由于原工厂长久未生产,工厂没有原料,我作为品控放假在家。第一天上班,我刚进工厂,就看见金总和其他几位领导穿着工作服,跟大家一起打扫卫生,清理车间垃圾,他们那种齐心协力的干劲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让我顿生参与其中的冲动。现在想来,也许是金总和其他领导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让我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这一留就是10年。

    【无惧非典】

     2003年,三元禾丰刚刚步入正轨,人员招聘到位了,队伍培养起来了,产品销路打开了,突然发生了震惊世界、史无前例的“非典”,刚刚培养起来的市场非常脆弱,不堪一击。在企业面临危难的时候,时任总经理的魏总果断做出决策——封锁工厂,确保安全!所有员工全部住厂搞生产,以保证产品连续供应。那时候前后勤不分,车间的活大家一起干,白天生产,业余时间种菜,公司的业务也得到了保障,同事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讲述人:孙瑜,北京三元禾丰采购经理

    2003年4月全国爆发“非典“,尤以北京地区最为严重。那段时期,人们谈“非”色变,北京满城空巷,也给我们的饲料运输带来严重影响。北京周边其他省市,如天津、辽宁等地,一听说是北京来的人或车,几乎都拒之门外。考虑到北京的紧张状态,魏总就决定封厂。可封厂意味着什么呢?封厂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呢?我们既要尽量保证生产,又要尽可能减少对市场的影响,保证外部销售。当时,很多工人因为恐惧已经回家了,生产力严重不足。为了保证生产,我们所有的办公室人员,甚至包括魏总和其他管理者都去车间帮忙,男同志自己扛包接包,女同志一个人拽不动,就俩人扛一个,送到传送带,然后装车。晚上,我们所有办公室人员去车间,帮着工人贴标签,大家有说有笑,全然忘记对“非典“的恐慌。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生产没有停、销售没有停,销售员依然在市场跑,我们用自己的货车不断把产品送到市场。

     在“非典”封厂的两个月里,公司所有员工必须住在厂里,不能随便出入,给大家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了保证大家的日常生活需要,公司派我、当时行政主任马春玲和当时任采购经理的王总三个人作全权代表,每周出去购物一次,我们一次要买回来全公司一周的生活必需品,每次我们开着面包车空车出去,载着满满一车回来;空闲时间,大家就在一起唱歌、跳舞,搞一些日常活动,尽管长期不能跟家人团聚,但是我们找到了另外一种快乐,大家在一起特别和谐、特别开心。

    讲述人:程莉,北京三元禾丰营业厅经理

     “非典”以前,我们的业务人员在市场上特别受尊敬,因为首都的企业总给人正规的感觉和印象。“非典”发生,一切都变了。所有人对北京的企业、北京的业务员避之唯恐不及,连住宾馆都被轰出来,到饭店吃饭也被拒之门外。

     因形势严峻,为保证安全,我们公司也封厂了,所有员工都必须住在厂里。每周六晚上,公司派车把我们送回家,周一早上接来,直接拉到浴池、紫外线消毒之后再进厂。那时候我儿子上幼儿园,也放假了,我就接他一起来公司住。

     那段时期,我们正在为湖南新五丰做预混料代加工。为了保证生产,我们在公司的所有员工上至魏总下至普通保洁人员都到厂房跟有限的工人一起装车、发货。哪个部门有困难、人手不够,后勤人员、办公室人员就全员补上,没人计较谁多干点谁少干点,大家的团结精神让人感动。

    讲述人:杨艳华,北京三元禾丰品控经理兼技术副经理

     “非典”时,我老公是公司的业务员,因形势紧张,他们也不能跑市场了,就决定回到公司。“非典”让我们对亲人爱人都格外珍惜,我也因此格外期望着他回来。当他到达北京的时候,我们公司已经封厂了,所有外来人员一律不允许进厂。彼此的失落,溢于言表,我还因此对公司心生埋怨,认为公司不近情理,还哭了好几次。但几天之后,我冷静下来就接受也理解公司的做法是为了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产品安全及企业的正常经营。那时候,我家离公司不远,我老公在家里住,没事的时候就打电话问我们想吃什么,他在家里给我们做菜、包饺子,再开车把饭菜送到门口,用紫外灯消毒之后拿进来。我们隔着大门聊天……

    【奥运考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地处北京的饲料企业带来巨大的打击。为了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三元禾丰提前在北京周边设立库房,从公司外派工作人员到库房协助工作。由于内部人员有限,市场上的销售管理者和附近地区的业务员也被调回来协调沟通和管理,以此保证大量产品顺利销往外省。全体员工的齐心协力,供应商的理解体谅、集团总部的大力支持让三元禾丰度过了难关。

    讲述人:佟殿君,原北京三元禾丰副总经理

    2001年11月17日从农大禾丰调到北京三元禾丰,我在三元禾丰工作了近10年。在这10年当中发生了许多事,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2008年8月,由于奥运期间对交通运输的管制和对车辆、人员的限制,北京地区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了很大影响。北京三元禾丰每个月有上万吨的原料购入、上万吨的产品外销,物流的调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难题。为此我们提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并在王总的主持下制订了多个应急方案。为了保证销售供应,我们在北京周边设立了3个库房,当时我主要负责燕郊库房。那段时间非常艰难。我们租借的是当地的一个仓库,居住条件的简陋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让人难以忍受的近40多度的高温。由于气温太高,又缺少有效地降温措施,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许多工人师傅都暑了,但是只要有人来提货,工人师傅们也一定会带病坚持付货、装车。在那最艰苦的1个多月里,我们的工人是最辛苦的,他们付出得实在是太多了。当时的燕郊库房保管员正在复习准备参加成人自考,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把考试推迟了,甚至把婚期也推迟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可亲、可爱、可敬的员工,才有了三元禾丰的发展、壮大和腾飞!

    讲述人:李战军,北京三元禾丰猪浓缩料大区经理

      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交通管制,外地车辆很难进京,而我们的工厂地处北京,原料难进、产品难出。在这危急时刻,很多公司缩减客户,员工放假停薪,但三元禾丰不惜重金购买达标车辆,在北京周边租建库房,为客户提供方便。我们的工人师傅冒着酷暑,吃住在条件简陋的库房,在没有任何机械辅助的情况下一包一包把饲料背到提货车上,由于库房面积大,有时装一包料需来回走300多米,5个人每天要背几百吨料,不分白天黑夜、汗流浃背,而每当业务员劝他们歇歇再干时,我们可爱的工人师傅总是笑着说“没事,你们开发客户不容易,我们一定服务好。”我们的工人师傅太伟大了,向他们致敬!

    【三聚氰胺】

     反刍饲料是中国最为动荡的一个领域,尤其是在“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很多企业遭遇灭顶之灾,而三元禾丰却能够异军突起、持续发展、高速前进,甚至受制于设备的限制,三元禾丰反刍饲料部一度因生产供应跟不上而成为禾丰集团内部唯一要控制销售量的部门。三元禾丰反刍料的成功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利润,也为我国反刍饲料行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讲述人:张立国,北京三元反刍总经理兼任北京三元禾丰副总经理

    2003年,我们开始着手做反刍料。初衷一方面在于三元集团是国内最早也是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之一,我们希望借助这一无形的力量来拓展我们的事业;另一方面,在于北京周边反刍料市场空间较大。当时为了做好反刍料,我们请来资深奶牛专家韩万军博士做技术指导,在韩博士的帮助下,我们的反刍料逐渐步入轨道。2006年,禾丰与欧洲享有盛名的百年企业荷兰DEHUS公司合作后,DEHUS无偿公开所有核心技术,经过以韩博士为首的技术团队的学习和融合,我们的业务拓展如虎添翼。应该说,与三元集团的强强联合,使我们掌握了国内最先进的奶牛相关的技术,而与DEHEUS公司的合作,使我们掌握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三聚氰胺发生后,整个行业受到了重大的挫伤,有些地方政府出于谨慎,对饲料产品过于惶恐,许多客户如履薄冰,我们的奶牛料销量也因此受到影响。在得知三聚氰胺事件的消息后,王总迅速做出决定——封存奶牛料,并抽取原料、饲料样品送检,在等待检测结果的这段时间我们也有些担心。因为二十多种蛋白原料,任何一种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饲料产品的品质。与此同时,不断传来我们的竞争对手因买到含有三聚氰胺的原料产品受到污染的消息。但当检测结果出来以后,我们彻底地松了一口气,我们的产品没有查出含有三聚氰胺,产品品质经受住了考验,销量迅速恢复。这里要非常感谢集团技术团队前瞻性的技术指导和三元禾丰精益求精的技术、采购、品控团队。

    第三篇章 感动瞬间

    ——讲述三元禾丰人自己的故事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看到听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对于三元禾丰人来说,这些故事已经习以为常,因为这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对于我们,却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感动。在整理文稿的过程中,每每读到这些,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三元禾丰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物质和现实至上的今天,在精神与感情匮乏的现在,还有一种感动让我们为之动容。

    【诚信】

    讲述人:白宏纲,北京三元禾丰总经理助理

     到禾丰的第一个月,领导让我做了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有位经销商跟我们终止了合作,但公司的账上还有他578元的尾款,领导就派我去给这位经销商送钱。其实在饲料行业里,遇到这种情况,这些钱是通常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在三元禾丰,我们从不欠供应商、经销商一分钱,当时这件事让我深刻理解了禾丰文化中的诚实守信。

    【承诺】

    讲述人:陈杰,北京三元禾丰司炉工

     2001年我来到三元禾丰。那时候工资很低,每月500块钱。加上那段时间公司刚创业,礼拜天也要加班,加班每天20块工资,还没有平时挣得多。当时我就有点动摇,打算先慢慢看看,再决定是去是留。那时候交通不方便,有一次金总开车送我回家,在路上就跟我聊天,金总知道我爱人是教师,工作稳定,挣得也比我多。他就跟我说:“你放心,一两年内我绝对保证让你的工资超过你爱人”。我感觉到金总有雄心壮志,特别大气,他要能说出这个话,就绝对能做到,我们大家都很相信他。过了一年多,我就达到了超过我爱人的目标。2002年4月,公司刚达到盈亏平衡,金总特别高兴,宴请全体员工,那时候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我们坐着大卡车、大货车,在车上我们有说有笑还唱歌,很多人喝多了,还有的人哭了……

    【敬业】

    讲述人:李统军,北京三元禾丰预混料拓展部经理

    在加入三元禾丰之前,我对这里的文化和团队非常好奇,因为我有个非常要好的同学不下50次鼓动我加盟这家公司。当我亲自过来体验一次之后,回去就辞掉了原来的工作,加盟到这个团队,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

     才到公司时,我负责开发山东市场。由于是新市场,压力较大。为了帮助公司尽快提高销量,当时的赵伟平经理和魏总协助我一起去开发市场。我们开了一台昌河车从凌晨4点钟一直跑到夜里1点多,一天就跑了1 000 公里。领导的敬业,给我们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我相信只要踏踏实实,我们没理由干不好。

    【体贴】

    讲述人:王然,禾丰集团华北区/山东区/鹤来集团财务总监兼任北京三元禾丰财务经理

     在三元禾丰,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领导的心和体贴,这种关心没有一丝一毫的功利成份,非常纯粹。记得2004年春节放假,我和家人要回东北老家过年,由于春运,车票紧张,回去的车票迟迟买不到。当时我岳母还在我家,老人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不能跟着我们挤车。正当我为此而忧心忡忡时,魏总得知了这一消息,他二话不说就把他个人的车借给了我,我特别感动。那时,我开车水平不高,假期结束从家里回来的时候还把车的水箱烧开裂了,魏总也并没有责备我。

    【互助】

    讲述人: 李凤军,北京三元禾丰生产经理

    在三元禾丰,我是名新人,到公司才一个多月。在这之前我曾在禾丰的另一家分公司北京鹤来工作,后来因家里有事我就从鹤来离职了。在鹤来工作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禾丰的文化和管理理念,在三元禾丰工作,仍然是这种文化和氛围深深吸引着我。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毫无罅隙,就像一家人一样。对于我这个新人,同事们都帮助我融合到企业中,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尤其是王总,周六还经常给我打电话,担心我初来乍到会寂寞。这种氛围和人文关怀让我很感动。

    【亲切】

    讲述人:高春雨,北京三元禾丰预混料车间生产工人

     在我们公司,领导都很有人情味,特别关心基层员工。2009年,我们车间有个员工上夜班时因为操作失误手受伤了,当天晚上就住进了医院,我在医院陪护他。没想到王总第二天早上直接就去医院看望这个同事。我感觉特别惊讶,也特别感动。

    2010年3月份“富士康跳楼事件”后,金总亲自过来召开员工大会,跟员工沟通,对我们说:“大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跟我说。”听到这样发自肺腑的关心,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我觉得特别轻松、特别亲切,特别幸福。大会结束后,金总挨个叫出老员工的名字,跟他们打招呼,当时我特别羡慕他们,我要是早来一年,金总也能记住我的名字了。

    【亲和】

    讲述人:周旭,北京三元禾丰生产协调员

    三元禾丰的领导没有架子,遇到事情从来都是和员工齐心协力去解决。今年北京雨水较大,我们厂原料特别多,码放的地方也比较紧张,一旦雨水进了原料里,就可能造成原料污染和浪费。有一次大雨突袭,领导和员工一起在第一时间冲到仓库抢救原料,连伞都没有打。在我们公司,领导们在节约开支方面身体力行,但在该花钱的地方却毫不小气,每年的员工集体旅游、元旦联欢晚会,公司都给予大力地支持。

    【尊重】

    讲述人:陈增强,北京三元禾丰总经理助理

    2006年3月,我在西安禾丰总经理杨俊峰杨总的介绍下来到三元禾丰。在正式加盟之前,我到北京参观,那时正值集团年后的第一次工作及表彰会议,魏总、王总一行要去沈阳总部参加会议。为了让我对集团有更深的了解,魏总决定让我一起去沈阳。在三元禾丰领导们为了节约,出差尽量买最便宜的车票或者机票,魏总他们买了打折机票。却给我,一个还没有加盟三元禾丰的人买了一张全价机票,那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加入公司5年多了,我在工作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我为身为三元禾丰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

    【点拨】

    讲述人:殷素红,北京三元禾丰营业厅协调员

    刚到公司,我的工作主要是月底月初结报表。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刚开始完全凭笔记自己做。有一次月初交完报表,魏总看到报表后就给我打电话,问猪浓缩料和猪全价料的销量各是多少。我一下子愣了,也不知怎么回答,含糊着挂了电话。挂了电话,我就开始担心,不知道怎么跟魏总答复。后来王总看到我在办公室发愁就询问我怎么回事。问清之后,王总告诉我“什么事都得自己去用心,不能完全靠别人来教你怎么做”。直到现在,王总的那句话都在影响着我。

    【温暖】

    讲述人:秦泼泼,北京三元禾丰叉车司机

    去年五一,我曾离开公司出去闯荡了1个多月。因为我一直想自己干点事业,但后来才发现理想跟现实差别很大,就又回到了公司。可能很多人从一个地方离开就不愿意再回去。但在我们公司,领导非常欢迎离开又回来的员工,让人感觉很温暖。

    2011年1月6日,公司举行元旦联欢,那天刚好是我生日。没想到公司给我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所有员工给我庆祝了生日,大家都过来跟我握手,我特别惊喜也特别感动。直到现在一说起这件事,我的同事还羡慕我呢。

    【感谢】

    讲述人:李声永,原三元禾丰员工

    在三元禾丰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多,除了感谢金总、邵博士、魏总师长般的教导外,我还想对另一些朋友说声谢谢:

    比师姐还像师姐的姚工,在我创业最艰难的冬日里发来生日祝福短信的程莉,凌晨1点在六里桥接我的马主任,拿着饭盒送我赶火车的范师傅,一直把我当兄弟的王哥(然)、王总(永杰),让人很安定不浮躁的张老师(创贵),经常一起探讨奶牛营养的李总、立国,教我成交方法的雷总,一直是我学习榜样的俊峰、孙瑜,带给我第一次相亲经历的王总(国志),每次见到都很亲切的幺老师、齐老师,教我抠牙养生的齐总,像是自家妹妹的艳华、艳艳、于冲,和我一起在猪场实习的小佟,带我化验原料的崔宝荣,在山东并肩战斗的东照、杜晗、国辉、国华、建平等,很照顾我但后来很少联系或失去联系的杨国来、骆耀兵、武文利等。

    【关怀】

    讲述人:幺殿江,北京三元禾丰食堂管理员

    三元禾丰的领导特别重视员工福利待遇,这从我们的食堂伙食就能看出来。食堂饭菜花样繁多,还物美价廉。就拿早饭来说,早饭有豆浆、豆腐脑、烙饼、馒头和各种各样自制的小咸菜。有一次公司里来了30多个客人,品尝过我们亲手做的8个小咸菜之后,都连连叫好。

    今年,领导又给食堂安了3个空调,给就餐员工和食堂工人防暑降温,员工们都说 “现在到食堂吃饭身上凉快,但心里热乎乎的,原来能吃一碗饭,现在能吃一碗半!”王总还经常给我们开会,要求我们每星期增加两个新菜。领导对食堂这么重视,我们也不能辜负领导,我们都在用心的去做饭,做好后勤服务。

    【寄望】

    讲述人:周亚平,原三元禾丰员工

    一个企业兴旺三年靠营销,兴旺十年靠管理,兴旺百年靠文化。三元禾丰实行“无为而治”,正所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有了这一独特文化做支撑,三元禾丰必将持续辉煌、基业长青!

    第四篇章 员工风采

    我们的采访得到三元禾丰全体员工的支持与配合。他们每个人有很多感情要抒发,有很多想法要表达,有很多故事要讲述。由于版面有限,我们无法全部呈现,实属遗憾。其实,在我们选取的代表身上,有大家共同的影子。

    刘志成 北京三元反刍京承张大区经理

     从一个莽撞的青年到现在的成熟干练,从当年孤军奋战到现在领导“京张承反刍”这个团队,我人生中最有活力的几年在三元禾丰度过,也正是三元禾丰才让我有了现在的成长与成功。

    高明师 北京三元禾丰化验员

     刚来公司,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就是做数据,默默无闻的。有一次粗心,我做的数据出现严重错误,险些影响技术人员制定配方,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也很重要,也发现了工作的意义。

    马世辉 北京三元禾丰猪浓缩料区域主任

     今年暑假,我带老婆孩子到北京来旅游,在公司合影留念正准备要走时,被总经理助理白宏纲挽留并热情接待,稍后又接到王永杰总经理诚挚而亲切的问候,还“命令”我报销这几天的旅游费用。高层领导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爱戴,令我老婆很感动,我也为拥有这样的好领导而感到自豪!

    徐礼先 北京三元禾丰猪浓缩料区域经理

     在 2006年初,刚走出校门的我到公司来面试,当时的副总经理王永杰亲自开车到北京站接我,让我非常感动。这5年来,我从一名普通业务员做起,一步步地提高,在这里,有能力绝不会被埋没。

    王震 唐山反刍大区经理

     在三元禾丰6年,我从一个没有专业技能的业务员成长为能够独立给养殖户开研讨会、受到养殖户热烈的欢迎的管理者,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

    张海成 北京三元禾丰猪浓缩料销售代表

     在三元禾丰10周年到来之际,送上孩子我最真挚的祝福,祝福全体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销售业绩再创辉煌!

    宋明喜 唐山反刍采购主任

     2005年12月,我在王震经理的介绍来到三元禾丰,很荣幸地成为三元禾丰反刍事业部的一位销售员。未来,我希望能够和众多的禾丰人一起,继续为禾丰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后记:时光荏苒,10年弹指一挥间。这10年,三元禾丰拓马长枪、乘风破浪,谱写了神奇的创业篇章;这10年,三元禾丰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创造了微利领域的经营奇迹。但他们的理想不仅如此,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三元禾丰历经磨砺,注定厚积薄发。十年磨一剑,今朝问鼎时。祝愿三元禾丰扶摇直上,鹏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