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报如何看待“中国猪肉指数”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1-07-15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报道:中国政府7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较上年同期上升6.4%,为2008年6月以来的最高升幅。食品价格高企再次敲响了警钟,这不仅是因为其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也还因为其对社会稳定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

    猪肉价格再次成为推高中国CPI的主要因素并非巧合。由于猪肉价格对CPI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些人不客气将CPI称作“中国猪肉指数”。

    猪肉在CPI中所占比重较大,以及相对其它组成商品其价格变动较大,解释了猪肉价格为何对中国CPI数据影响如此明显,但现在猪肉价格上涨又是什么原因?

    2008年,猪肉价格上涨被归咎于猪蓝耳病的暴发。但业内专家认为,此病只是猪肉价格上涨的部分原因。当年猪蓝耳病只影响了一小部分生猪。造成猪肉紧缺的真正原因是供求变动释放出的价格信号,而当年的许多因素如今也依然在影响猪肉价格。

    需求的增加只能部分解释肉价上涨的原因。中国家庭正变得更加富裕。在收入水平较低时,财富的增加转化为饮食中猪肉需求的增加。过去两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激增也意味着,相对于增加的货币而言,猪肉供应量变少了。

    据业内专家透露,在中国,最多有90%的生猪是由农户在自家后院进行养殖,每家每户只养少数几头猪,是一种小规模的商业运作。这些农户对猪肉价格变动极其敏感,因为猪肉价格决定其是获利还是亏损。生猪养殖中最重要的两个变量是猪肉价格(产出)和玉米(2288,-1.00,-0.04%)价格(投入)。

    猪肉和玉米的价格比率达到6∶1时就足以让生猪养殖户达到收支平衡。猪肉价格走高会提高猪肉玉米的价格比率,并提高农户养猪的积极性。但由于玉 米价格也处于历史高位,猪肉玉米价格比率并没有提高多少。据每周发布相关数据的政府部门披露,猪肉玉米价格比率从年初的6.6上升至现在的8.5。这已经 超过了养猪户的收支平衡点,但可能还不够高。

    与此同时,如果农民离开农村到工厂打工,其所能获得的工资会更高,这也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成本。农村人口中,非农就业人口的工资数据难以得到,但基层报告和小规模调查表明,去年这部分人群的工资水平可能上涨了约15%。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私营小企业制造业工资数据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类似的图景,2010年制造业工资上涨了16.4%。工厂相对较高的工资水平意味着农民可能要求较高的报酬,这也增加了养猪的成本。

    肉价走高将提高养猪的积极性,并最终增加供应。而玉米价格下降,特别是如果美国削减乙醇补贴的计划取得进展且玉米的国际价格走低,也会增加农民的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