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业:微利时代的博弈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1-04-27
    毛利率保持在5%左右,在一些饲料企业看来,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尽管有几分严酷,但这些企业而今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2-3%左右的净利率主要得靠管理和采购成本的下降来实现。

    省饲料工业协会介绍,作为农业链条中一个关键环节、与种植业和养殖业互为影响的饲料业,获利能力正全面下滑,进入“微利时代”。

    这引起业内外高度关注。切实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成为饲料业的不二选择。

    暴利时代终结后的困惑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期,投资2000万元建设一个饲料厂,当年就能获利4000万元。当时浓缩料、鱼料最低利润也在每吨1000元以上。

    然而,好景不长,随之而来的,是竞争不断加剧,产品走向同质化、低利化,饲料行业的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饲料企业生存和发展陷入困境。

    饲料原料资源短缺成为我省企业获利瓶颈。省饲料办主任韦春发指出,尽管我省是全国油菜第一大省、商品棉主产区,油菜籽、棉籽加工企业多,饲料蛋白原料资源丰富,然而,从总体看,饲料原料保障能力还是不强。

    根据我省饲料市场需求量测算,两大主要原料玉米和饼粕需求量高达1000万吨和200万吨。而我省玉米年产20万吨左右,且品质较差;饼粕中的菜、棉粕可产100万吨左右,但利用率不高。玉米没有固定的基地,主要向黄河以北的多个省(区)采购。豆粕的生产在我省是空白,全部靠外采。

    在原料难以有效供给的情况下,我省饲料企业普遍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原料被卖方市场控制。这是制约我省饲料业发展和质量安全的桎梏;二是运输距离远,供货不稳,价格也极不稳定。据测算,我省饲料成本摊在活猪身上,每斤毛重比黄河北、沿海诸省至少增加一毛钱。

    省饲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邓亚雄说,饲料原料价格明显波动成为常态,豆粕、鱼粉价格的暴涨及动物疫情对饲料企业的影响明显而持久。

    高成本等因素带来养殖业工业饲料应用率不高。据2010年养殖产品产量测算,我省养殖业饲料用量在1600万吨以上,而工业饲料产量仅为496万吨,只占1/4强。据了解,发达省份养殖业工业饲料应用率在60%以上。

    微利时代到来后的变局

    我省是养殖业大省,“十二五”规划全省肉类总产量540万吨,禽蛋200万吨,水产品350万吨,均比“十一五”有较大增长,饲料业发展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机遇。

    过去的5年,我省饲料工业逐步发展,现有饲料加工企业265家,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

    然而,这些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18家年产5万吨以上的企业产量占总量32%,万吨级以下企业产量占总量17%。63%的企业产量不足1万吨。不少企业设备简陋,人才缺乏,生产不规范,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面对机遇和挑战,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红玲指出,农工贸紧密结合、产加销一体化既是饲料产业的发展方向,又是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

    针对养殖新形势,我省一些饲料企业积极与养殖户对接,延长产业链。龙腾饲料公司采取“养殖小区+农户”和“龙头企业+养殖场(农户)+标准化”两种经营模式,实现了农企双赢。浠水四方饲料公司先后联合当地养殖大户,投资种鸡公司、孵化场、蛋鸡场和育雏育成场,将企业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韦春发认为,要促进我省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本问题在于解决企业数量多而散的矛盾,促进饲料企业重组联合,做大做强。

    对此,我省饲料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部分重点企业产学研相结合,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化经营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正破土而出。湖北同星、宜城襄大等饲料企业走上饲料加工、畜禽繁育、畜禽回收、宰杀分割、冷冻加工一体的产业化规模发展快车道,谱写着湖北饲料产业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