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稳粮”给全球吃了定心丸
兔年春节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2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便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在近期已经出台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再度推出10项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包括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加大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央财政预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亿元、扩大冬小麦抗旱浇水补助范围等。
这些扶持政策的出台,不啻是一场“及时雨”,对缓解日益严峻的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压力,防止我国北方旱情可能导致的粮食减产进而推动粮价上涨,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稳定国内市场物价、抑制通货膨胀,作用同样不可小视。
稳定粮价国家打出组合拳
从2010年10月份以来,我国小麦主产区山东、河南两省降水异常少。预计今年2月份,华北、黄淮等地气象旱情可能持续。有专家预测,虽然受益于国家储备粮的调节作用,即使未来粮食有所减产,我国也不会出现大面积的粮食供需缺口,但是干旱导致的某些品种的短缺以及区域间供求的不平衡,有可能对价格带来一定的扰动,预计小麦价格会因旱灾在原有价格上涨趋势上增加2.09%左右。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无论粮价在CPI中的比重占多少,其基础性作用都会很大。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这透露出强烈的经济信号:国家不会通过打压原粮收购价来稳定物价。
农业部有关人士也表示,从扩大抗旱补助,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十大措施的出台表明国家促进粮食生产、稳定物价的着力点,已从此前单纯北方小麦产区的抗旱,扩大到了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扶持,实现了从“单纯抗旱”到“综合促粮”的转变。
“这是一套政策组合拳,有利于减少农民的灾害损失,稳定农民种粮的收益预期,提高种粮、管粮积极性。”南方粮食交易市场总裁助理熊学华说。
旨在抑制通胀稳定物价
在中国,粮食被视为“百价之基”。近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北方持续旱情使粮食生产面临较大困难,推涨了通胀预期。
农业专家、安徽省社科院区域经济学家程必定认为,国务院的“10项措施”不仅是对保证“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提醒和推动,更希望通过稳定、增加粮食产出来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水平。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分析,在央行8日公布通过利率工具管理通胀预期的同时,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部署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从源头上做好“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显示出政府在控制物价工作上的决心。这一措施的意图很明显,是通过增加产出来稳定价格,达到抑制通胀的目的。
中国“稳粮”具有世界影响
作为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我国北方干旱已引起国内外市场关注。春节前后,国际期货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2月9日,国内期货市场强麦已突破3000元/吨。有关国际组织发表预警称,中国干旱可能对世界粮食市场造成冲击。
此外,全球各地的恶劣天气,众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大量囤积粮食,以抑制恐慌性购买、通胀和社会动荡,但这种囤积在进一步推高粮食价格。
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日前表示,粮价上涨对发展中国家构成严重的经济和政治挑战,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比重占大约1/3。因此,发展中国家对粮价上涨更为敏感。
“今年全球粮食供求关系紧张,粮价上涨基本是世界性的,因此稳定粮食生产显得更加重要。”李国祥认为,这些措施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调动农民抗旱和种粮的积极性,来保障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这将对稳定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起到有效的作用。不少专家认为,中国采取一系列稳定粮食生产的措施,是给全球“恐粮症”吃了定心丸,这无疑是对世界经济的重要贡献,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对于熨平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同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提醒,现阶段要提防投资客借旱灾炒作粮价。由于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必须加强监管,防止炒家拿旱灾当题材,在期货市场大肆炒作,带动现货市场跟涨,从而放大灾害的减产预期,加剧粮价波动。
一周热点
- 2019-08-30中央下发铁令!19年限养令、禁养令撤销!19年玉米生产者补贴确定,即将下发!
- 2018-08-05智慧养猪驱动 ——首届中国智慧养猪产业实践峰会在京召开
- 2018-03-27双胞胎第三代教保料“健康三宝”掀起抢购狂潮:仅发布会当天销售突破5000吨!
- 2017-10-11双胞胎集团9月份销量再创新高,突破86万吨!
- 2018-04-092018饲料工业展览会展商名录
- 2018-10-26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关于发布《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2项团体标准的通知
- 2015-11-02双胞胎集团推出“三胞胎”直销大猪场
- 2018-03-08全国猪场大咖将齐聚三亚与双胞胎集团共谋猪事
- 2017-11-20年销量突破900万吨,双胞胎再现王者风采!
- 2019-03-26来2019河北饲料峰会 见证行业发展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