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基因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据悉,这是首次全由中国科学家在大豆的故乡——中国完成的一项大型大豆基因组课题,突破了先进国家在大豆高端研究的垄断。
该研究首次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全基因组进行了大规模遗传多态性分析,为全球大豆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源,为大豆种质资源保护和分子育种带来新的科学启示。研究人员运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17株野生大豆和14株栽培大豆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利用SOAP软件v2.18比对到大豆的参考基因组上,总共发现了630多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建立了高密度的分子标记图谱。同时通过SOAPdenovo软件分别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进行组装,从而鉴定出了18万多个两种大豆中获得和缺失变异(PAVs),得到了在栽培大豆中获得以及丢失的基因。
研究人员发现了大豆基因组不同于其他作物植物的两个显著特点:存在较高程度的基因连锁不平衡和较高比例的单核苷酸非同义替换/同义替换比例,这提示在大豆育种方面,分子标记育种比基因图位克隆可能会拥有更多的优势。这些发现为大豆的遗传学研究以及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多态性标记,同时也补充了大豆的基因集,为大豆基因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宝贵数据。研究人员还发现,与栽培大豆相比,野生大豆有着更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这表明人类的选择对栽培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了狭窄的生物多样性,对可持续种植带来负面影响。而对野生大豆的分析表明,随着野生大豆生存环境的减少,野生大豆的有效群体大小在减少,这表明了野生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大豆基因组中基因连锁不平衡位点及分布,鉴定了20多万个标签SNPs,这些工作将有利于数量性状位点分析及相关研究。
大豆是中国和亚洲地区的重要传统作物,蕴含丰富营养价值,是提供食粮和饲料的重要经济作物。大豆亦是一种对环境十分友善的作物,每年以每公顷100公斤的效率把大气中的氮气转化到土壤之中,令植物可以吸收,适合应用在轮作、连作和套作等可持续发展农业模式中。由于中国及世界的优质农耕地面积及淡水资源不断萎缩,令大豆等作物的产量难以满足全球人口上升而日益增加的需求。因此,有效利用边缘土地作为种植用途成为优先课题。
一周热点
- 2019-08-30中央下发铁令!19年限养令、禁养令撤销!19年玉米生产者补贴确定,即将下发!
- 2018-08-05智慧养猪驱动 ——首届中国智慧养猪产业实践峰会在京召开
- 2018-03-27双胞胎第三代教保料“健康三宝”掀起抢购狂潮:仅发布会当天销售突破5000吨!
- 2017-10-11双胞胎集团9月份销量再创新高,突破86万吨!
- 2018-04-092018饲料工业展览会展商名录
- 2018-10-26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关于发布《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2项团体标准的通知
- 2015-11-02双胞胎集团推出“三胞胎”直销大猪场
- 2018-03-08全国猪场大咖将齐聚三亚与双胞胎集团共谋猪事
- 2017-11-20年销量突破900万吨,双胞胎再现王者风采!
- 2019-03-26来2019河北饲料峰会 见证行业发展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