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VS高库存 豆粕上下两难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0-12-24
    成本支撑,豆粕下跌空间有限

    拉尼娜现象导致南美尤其是阿根廷天气持续干旱引发了市场对2010/2011年度南美大豆产量的担忧。《油世界》最新预计,阿根廷大豆产量可能在5050万吨,巴西大豆产量为6730万吨,分别较上一年度减产7.2%和2.0%;12月份美国农业部报告也下调全球和美国大豆期末库存,全球油脂油料供需形势进一步趋紧。

    大豆供需趋紧推高了国际大豆价格,使得我国大豆进口成本提高。11月份我国大豆到港成本大幅提高,均价达507美元/吨,折合到港完税成本约4000元/吨,为近两年来最高水平,较10月份上升37美元/吨,较去年同期上升50美元/吨。12月份到货的大豆成本预计为4120元/吨,与豆粕价格相差800—900元/吨,是2010年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2011年1月份到货的大豆成本还会进一步上升。大豆进口成本上升预计会对豆粕价格形成较强支撑。

    受种植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农民对新季大豆的销售价格存在较高预期,心理价位为4000元/吨左右,豆农盼涨惜售的强烈心理将对国产大豆价格与大豆期货价格持续构成有效支撑。

    油厂豆粕库存高,下游需求未明显放大

    相比进口大豆成本的上升,豆粕价格走势明显偏弱,主要原因是油厂豆粕库存偏多。今年油厂的豆粕库存压力一直较大,近期国内频繁举行的大豆临储、地储拍卖增加了大豆的市场供给,导致油粕失衡更加严重,豆粕库存压力有增无减。

    当前猪粮比继续维持在7:1左右的政策水平。近期各地纷纷投放储备冻猪肉,加上生猪出栏量增加,预计猪肉价格的后继涨势将趋缓。鸡蛋价格涨幅也趋缓,预计畜禽养殖效益将稳定在目前的理想状态。11月中旬以来,豆粕价格大幅下跌,贸易商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对后期市场比较悲观,补充库存意愿较低。在油厂库存积压背景下,饲料企业认为价格还有下降空间,观望心理较浓。

    贸易商和饲料企业近期低迷的采购心态使豆粕主要集中于油厂,部分油厂库存压力很大,被迫降低开工率。12月份上半月,沿海油厂开工率总体下降,其中山东、江苏地区油厂开工率低于11月份同期。尽管如此,近期进口大豆到货量较多,在部分港口已经形成积压,饲料企业仍对后期市场看淡,油厂开工率的下降还未引发豆粕购销市场的活跃,偏高的库存对豆粕价格继续形成制约,短期豆粕价格上涨存在难度。

    豆油上涨受限,关注油厂定价策略

    2011年经济工作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近期国家对临储豆油、菜油进行拍卖,以及对小包装食用油实行限价管理,预计豆油在政策调控压力较大背景下,上涨空间被限制。豆粕价格走势对油厂未来收益影响有可能变大,而与豆油相比,豆粕似乎不是政府价格调控的重点,油厂从自身利润出发,或采取“挺粕”的策略。从油厂定价策略来考虑,预计豆粕价格下跌空间比较有限,春节前国内豆粕价格上涨空间会大于下跌空间。

    结论:等待做多机会

    总体而言,豆粕多空交织,一方面受到较高成本的支撑,另一方面又面临高库存的压力,下游需求未见明显放大。较高成本支撑与高库存压力近期均不太可能发生改变。在豆油上涨受限情况下,油厂的定价策略是影响豆粕后期走势的关键因素。我们认为豆粕振荡行情近期难以打破。操作策略上,笔者更倾向于等待逢低做多的机会,3300点以上观望,在做好资金管理的前提下在3260—3300区间试多,3200—3260区间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