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粮企意欲借产业链模式圈地大米加工市场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0-10-22
    随着2008年开始的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结束,国外粮企巨头纷纷抢滩中国粮食市场。在大举进军米市掀起风浪之前,外资早已进入小麦等粮食收购领域,此举被业内解读为“掌握国内食用油话语权之后的新一轮跑马圈地”。

     据悉,外资粮企益海嘉里在国内直接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至少40家,另外还参股鲁花等多家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油脂、油料加工企业集团之一;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都早早进入了中国市场,它们或通过收购或通过参股国内大型粮油企业,进而获得中国大豆进口权的80%货源,由此导致中国全国大型的97家油脂企业中,64家被外资控制。黑龙江一国有豆企负责人表示,外资的优势在于其打造的产业链,认为中国大米稍有不慎便会重蹈大豆的覆辙。

     目前在中国米、面、食用油三大粮油市场中,只剩下大米加工市场还是处于零散的竞争状态。但今年以来,江西市场的外资粮食巨头益海嘉里、国有企业的中粮和中储粮,以及一些农业龙头企业都纷纷上大米加工项目。 不过,外资设定的对手并不是中小企业,为了与国内大型粮食企业竞争,益海嘉里采取盯防战术,基本上是中粮米业在哪建粮食加工厂,益海嘉里就会随之跟进。

     和此前北方小麦收购形势相同,外资粮食企业大多开秤早、出价高,收购较为活跃。据此,中储粮金溪直属库主任饶胜平认为,面对实力雄厚、嗅觉灵敏的外资粮商,国有粮食企业和其他民营加工企业或将生存艰难。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参与的粮食企业增多,其背后代表各自的利益集团,他们会放出各种声音,混乱的声音将增加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翔说,外资有三大法宝:技术先进、资金丰厚、机制完善。“一旦少数企业能够控制中国很大的粮食市场,而企业追求的是超额利润,如果任由它们在市场获得过高的占有率,将对中国粮食构成安全隐患。”

     “虽然外资的影响还没达到失控的程度,但不能不警惕。”在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看来,国家在粮食市场对外资不设防,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收储和加工环节,迟早会带来粮价的大幅波动,国家对粮食价格将失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