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与高校兽医教育面临的挑战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0-08-02
    从2009年起,国家正式启动了执业兽医管理并开始了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对此,国内外都非常关注。国家《执业兽医管理办法》的出台并实施,对我国执业兽医管理具有里程碑意义。

    1 2009年国家启动全国执业兽医管理

    《执业兽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共六章44条。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我国境内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活动的兽医人员适用本办法。《办法》第二章资格考试规定了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由农业部组织,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具有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或者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包括兽医综合知识和临床技能两部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绩符合执业兽医师(或执业助理兽医师)标准的,取得执业兽医师(或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

    2009年,农业部在吉林、河南、广西、重庆、宁夏等5省(区、市)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5个试点省份共有19 895名考生报名参加考试,经过县、市、省三级审核,有19 248名考生符合报名条件,共有16 958名参加考试,参考率88%。共有5 226名考生取得执业兽医资格,其中执业兽医师1 086人,执业助理兽医师4 140人。

    近日,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公布2010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相关事宜。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报名参加考试:具有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和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2009年1月1日前,不具有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和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但具有兽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2010年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和水产养殖专业应届大学专科以上毕业生。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10~24日,现场确认时间为8月2~8月13日,考试时间为10月24日。考试分为4张试卷,各卷具体科目为:基础科目,包括动物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和兽医法律法规;预防科目,包括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和兽医公共卫生学;临床科目,包括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兽医产科学和中兽医学;综合应用科目,包括猪、牛、羊、鸡、犬、猫和其他动物疫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2 国家启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带来的新挑战

    2.1 如何组织和实施好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会议精神:考出实水平、考出真水平、考出中国执业兽医的声誉。如何组织好兽医综合知识和临床技能两部分考试是实施好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关键所在。2010年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与考试指南已修订完毕,更加突出了掌握知识与提高临床技能的结合。

    2.2 高校兽医专业毕业生如何应对挑战

    兽医本专科毕业生大部分会迈入社会就业。多数选择从事与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活动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为了今后的发展,通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并取得执业兽医资格成为现实而迫切的需求。为了通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必须主动下功夫提高兽医临床水平和实践技能。一部分继续深造,攻读更高学位。是选择攻读学术型学位,还是选择攻读职业型兽医专业学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恰当选择。

    2.3 高校兽医教育如何应对挑战

    如何提高兽医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涉及各有关高校兽医教育的办学声誉。把兽医高等教育转变为应试教学吗?如这样就走偏了方向,必须进一步提高兽医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兽医高等教育要让学生全面掌握兽医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特别要在加强实践教学和提高兽医临床水平与技能上下功夫。职业型兽医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按照国务院兽医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切实达到国家执业兽医任职资格的要求。中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已取得了明显成绩,2009年12月,在南京农业大学隆重举行了纪念兽医专业学位10周年各项活动。

    今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一,职业学位教育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学术型教育向职业型教育转变将成为今后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重大变化。到2020年,职业型学位培养人数将占到研究生培养总数的2/3以上;第二,积极推动兽医专业学位与执业兽医资格相衔接。

    3 当前我国兽医高等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①重新审视各类兽医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培养方案,深入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②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

    ③加大投入,切实保障实践教学条件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弘扬科学精神和实干作风,扎实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④当前在高校和学术界存在的急功近利和学术浮躁风气,是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干作风背道而驰的。学术浮躁和学术不端行为是社会不良风气在学术界、教育界、科技界的反映,其成因涉及多种因素,追求名利、急功浮躁、弄虚作假、丧失道德是直接原因,深层次原因涉及学术导向、评奖机制、激励手段、考核制度和管理体制等,必须旗帜鲜明、不松懈不间断地反对学术腐败,倡导唯真求实、踏实工作、力戒浮躁、淡泊名利的教风和学风,鼓励师生以身作则,努力成为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的践行者和体现者;

    ⑤逐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体制与机制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