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涨价五因 日本海外农田3倍国内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0-07-12
     夏粮遭抢购,绿豆价格严打下仍遭遇反弹,以及“豆你玩”,“蒜你狠”,“玉米疯”成为今年网络流行语。这些戏谑夹杂着老百姓深深的无奈。在去冬今春的农产品物价疯涨中,绿豆、大蒜、玉米屡创天价,不断挑战老百姓的惊讶底线。

    虽据商务部监测,6月14日至20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1%,57种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下降的有28种,占49.1%。然而此番价格回落对老百姓来说并不算是一颗定心丸。

    日前正在北京中百世贸农贸市场买菜的王女士担忧地说:“天气虽然转好但仍然很不稳定,恐怕农产品的价格还会再涨。”该农贸市场的摊主们虽然说不清楚理由,但常年的从业经验给了他们几乎一样的直觉——农产品价格还会再涨。

    农产品进入牛市?

    暂时告别“豆你玩”,农产品价格究竟将走向何方?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认为:“尽管短期粮食价格上涨得到控制,但从长期来看,农产品价格仍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五大因素或将引发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扬。

    灾害天气频发

    5月份以来,天气转暖依然控制不住灾害性天气频发之势,农业面临减产威胁。记者从北京中百世贸农贸市场的摊主崔玉庆口中得知,作为蔬菜主要供应地的河北地区,6月16日下午遭遇冰雹天气,蔬菜大面积受灾,供应短缺导致其价格上涨,尤其是叶类蔬菜涨幅最大;6月17日,菠菜卖价从0.5元/斤上涨到1.8元/斤,小白菜则从0.16元/斤上涨到0.35元/斤,涨幅均超过3倍。据了解,6月13日以来,南方地区遭受洪涝灾害,土地大面积被淹的同时大批运输通道被毁,从而引发农产品供应困难。

    另外,从长期来看,城市化的推进挤占耕地面积及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从而抑制了粮食的供给能力,使我国粮食供求持续处于“紧平衡”的状态。

    供应趋紧的同时,粮食需求水平却呈刚性增长。北京八里桥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总经理赵尔烈说,近年来,城镇人口每年平均增加约1845万人,按2008年城镇居民全年每人消费粮食、鲜菜、肉类、鲜蛋、水产品、水果6大类主要农产品297.54公斤计算,每年全国城镇至少要增加主要农产品消费量54.9亿公斤,这还不包括每年1亿多农民工等进城的流动人口消费量。

    流通环节溢价严重

    生产成本的上升无疑将推高农产品价格。陈国富是新疆二十一团六连的一个普通农民,自己管理100亩棉花地。每年一到农忙时节,他便到喀什等地雇人收棉花。他说:“2005年的时候,农村普通劳动力的工价是30~40元每天,到了2009年,他们每天的工资就涨到了80~100元。农资价格也在缓慢上涨。中国农资网7月1日发布的全国农资价格行情显示,6月,尿素价格稳中趋涨,钾肥价格小幅上扬,高压聚乙烯棚膜和地膜、敌敌畏等农药、农用柴油的价格同比均有所上涨。

    与此同时,农产品要经过收购环节、运输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上,只要有一个环节成本上涨就会助推农产品价格上升。

    在北京八里庄农产品批发市场,一位来自河北的商户告诉记者:“农药价格在涨,油价在涨,工人的工资也在涨,去年运输工人每月工资还只有1200元,今年就涨到了1600元。比起2009年,现在从河北每拉一趟蔬菜,成本增加了200多元。”

    “为了保持猪肉新鲜,我必须使用冰柜,这就意味着我每天要比其他商户多花20多元的电费。”做猪肉零售生意的熊先生说。

    城市反哺农村

    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近日在第二届(2010)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上表示,价格上涨是一个大趋势,它反映了政府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取向,保护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是大方向。

    黄国雄:“农产品价格上调符合国家宏观政策。粮食涨价的背后是解决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协调城乡发展。综合考虑城市居民和农民的综合利益,预计粮价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

    部分农产品进口依存度高

    我国有一些重要的、战略性的农产品比较稀缺,主要依靠进口。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天然橡胶4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0.3%,其中,进口均价高达2600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1000多美元/吨。据美国食品与农业政策研究所预测,到2017年,我国牛肉、猪肉和鸡肉这三大类肉类净进口量将分别为66.6万吨、16.3万吨和69.2万吨。该机构预测,未来我国也将成为玉米净进口国。就大豆的情况来看,业内人士推算,2010年我国进口大豆会超过4100万吨,继续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高额的关税加载在进口农产品上,必然导致该产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

    囤积居奇哄抬价格

    今年以来,楼市降温、股市低迷的情况下,大量资金退出楼市和股市,转而炒作农产品。虽然国家打压囤积居奇对市场形成一定压力,但风声过后,政府调控松懈下来,游资可能卷土重来,掀起新一轮农产品炒作。

    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胡艳妮表示,南方洪灾会影响农产品价格,甚至可能带来新一轮游资对农产品的炒作,农产品价格在下半年会维持上行趋势。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透漏,由于今年国内大豆有减产前兆且进口依存度过高,加之其有需求稳定、耐储存、产地集中等特点,国内游资很有可能瞄准大豆;大豆可能将在其成熟季节——10月份接棒下一轮农产品涨价。

    大豆价格上涨容易形成对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预期,带动其他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国家发改委的一位专业人士说,“根据我们的研究,大豆价格每上涨10%,猪肉价格上涨7.8%。”

    加快海外农业开发

    农产品价格上涨给我国的粮食安全拉响了警报。鼓励国内农民和企业在海外置地,不仅为我国长期的粮食安全储备设置了海外一块粮仓,而且为我国的资本输出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和渠道。

    “不论是什么原因引发农产品价格上涨,预防价格剧烈波动的‘抽薪’之策在于确保足够稳定的农产品产量,”黄国雄说:“反思大蒜、绿豆、玉米价格的飙升,固然游资炒作难辞其咎,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农产品供应捉襟见肘。游资也正是瞅准某些品种供应减少之时介入炒作。”

    农产品价格上涨给我国的粮食安全拉响了警报,必须不遗余力地保持粮食生产和库存的稳定。然而,我国人均耕地资源、水资源占有量不足,限制了国内农产品生产力。稀缺农产品依靠进口的严峻形势进一步说明仅仅抓住国内生产这根救命稻草,难以长期满足市场需求。

    其实,早在2008年全球粮价暴涨之时,许多缺少农业耕地的海湾国家,为从长远角度解决粮食和食品供应问题,就做好了扩大对外农业投资的打算。因此,专家指出,鼓励国内农民和企业在海外置地,不仅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防范和化解粮食市场危机,调节国内粮价过快上涨的有效手段,而且为我国的资本输出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和渠道。

    国外土地资源丰富当地政府欢迎投资

    在苏丹种田的王蒙是东北人。到苏丹之前,苦于劳动力富余却无地可种的王蒙在一次与朋友的聊天中得知,不少农民在海外种地发了财,于是他联系了中非相关的机构,在跟随一个考察团赴非考察之后,毅然把地种到了苏丹。

    与我国农业资源紧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不少国家农业资源富余。中国13亿人,全国可耕地面积有18亿亩左右。相比而言,苏丹耕地面积足足有16亿亩,但人口仅有6千万。王蒙租种的500亩地对于广袤的非洲平原来说微乎其微。

    再例如莫桑比克现农业播种面积约510万公顷,仅占3600万公顷可耕地面积的14%,有较大开发空间,适宜大豆、玉米等作物大面积机械化耕作;巴西可耕土地面积1.68亿公顷,实际已利用0.62亿公顷,尚有1.06亿公顷土地有待开发,而且地属热带,水资源极为丰富;俄罗斯虽然气候较冷,但土地资源丰富,降雨充沛,农业条件良好,农用地约5000万公顷,其中耕地2665万公顷,而且约1/3的耕地废弃。非洲、东南亚、俄罗斯、中亚、巴西和阿根廷等,都是适合我国海外农业开发的潜在目的地。

    “到苏丹考察的时候,我发现尼罗河沿岸土地富饶却耕地稀少,好不容易看见有农民在种地,发现他们用的都是用砍刀、锄头、铁锹等最简单的耕种工具,这么好的土地没能利用起来,真的非常可惜。”王蒙感叹到。

    中国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和平说,非洲地区由于缺乏劳动力,很多土地都处于半荒废状态;再加上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缺少优良品,导致土地能力退化;当地农民靠原始经验种植作物,连施肥和挖渠等技术都没有掌握,对病虫害防治还依靠撒草木灰的落后方法,更没有轮作、套种等概念;所以,对于中国的投资,当地政府所持的态度是欢迎之至。

    致力于在刚果进展农业的中兴能源无限公司刚果(金)子公司在当地开辟了200多公顷的试验田种植玉米、木薯。其总经理张鹏介绍说,他们已经选种了16个玉米品种,产量比当地种子高出1倍。据悉,在此之前,当地有的黑人农民家庭一年到头粮食不够吃,平时要靠木薯叶子充饥,只有到周末全家人才能吃点玉米、木薯。现在中国专家帮助他们选育了这么多玉米种子和木薯新品种,产量又高,给了他们能常常吃到玉米和木薯的希望。

    比起在非洲,中国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租种起步更早,更具规模。中国吉林省富华公司在菲律宾租种了100万公顷的土地,用于种植玉米,时限为50年。在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家,中国的投资多以企业形式进入,主要经营水稻、蔬菜、玉米等作物,成绩显著。

    海外投资未成气候政府扶持有待跟进

    像王蒙这样在非洲种地的个人还有很多,租种面积多则500亩,少则100亩,均未形成规模化经营。而美国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几年就拥有了几千英亩农地,俨然是一个农业CEO;企业方面,中国对外投资农业的企业少,成规模、有品牌的企业更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经济信息部所做的《2009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显示,投资于农业和农产品企业比例仅占6%。

    总体上看,我国海外农业开发明显滞后。现有海外农业投资规模小,且合作方式主要是政府间的、半合作半市场化的开发方式,盈利能力弱。相比而言,投资海外农业的巨头美国,其大型食品公司控制着拉美地区的热带作物生产和出口。日本在海外拥有1200万公顷农田,相当于国内农田面积的3倍。韩国30万公顷海外农田是国内耕地的1/6。

    重庆市外经贸委副主任王济光指出,中国海外农业开发面临困境与国家扶持缺失有关。他认为,我国虽然提出了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但具体的、实质性的支持少,“走出去”的农业企业不但享受不到在国内开展农业项目享有的多项优惠政策,而且也得不到资金和政策扶持上的特殊安排和考虑,海外“种地”遭遇当地政策难题时缺乏政府出面协调,例如本地用工比例偏高、农产品进出口受限、返销国内征收高额关税等问题。

    专家建议,政府应从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支持海外农业开发,通过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规模化经营;通过制定农业合作具体规划,指导企业在海外投资农业,减少盲目性和投资风险;通过协调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帮助企业克服政策难题。